廣平縣勝營鎮史宋固村位於廣平縣西南,距縣城約7公里,東臨大牙公路。
2017年以來,史宋固村在勝營鎮黨委、政府領導下,村兩委班子同心協力,勵精圖治,借助美麗鄉村建設東風,成功實現了貧困村向美麗鄉村旅遊村的完美蝶變。2018年國慶期間,接待外來遊客50萬人,實現收入150多萬元,成功打造出一條生態旅遊+農宅民俗的産業道路。
“多元一體”,鄉村遊燃爆國慶假期
為大力推介美麗鄉村建設成果,開創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2018年國慶節期間,勝營鎮精心謀劃組織,成功舉辦了鵝城官階文化園開園儀式暨“尋夢梨鄉雅鎮,醉美多彩勝營”旅遊推介活動。
集建築、園林、民宿于一體,鄉村景觀獨具特色。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史宋固村精心打造了九門相照、淩雲山、水簾洞、七彩溶洞、玻璃棧道、兒童樂園、磨盤廣場等別具特色的景觀節點,眾多景觀在冀南農村地區自成一格、獨樹一幟,成為鄉村旅遊的一大亮點。同時融入官階文化、鵝城民俗文化與手工藝文化,建成了“鵝城官階文化創意園”“鵝城民俗文化體驗館”“廣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等,實現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
集美食、休閒、娛樂於一體,度假體驗豐富多彩。景區內不僅美景獨具匠心,各種休閒娛樂設施更是一應俱全,極大地豐富了鄉村旅遊對於文化休閒的需求。淩雲山廣場上精彩絕倫的文藝演出、別開生面的互動遊戲,為遊客送上豐盛的文化文藝盛宴;玻璃棧道成為遊玩的最大亮點,南接淩雲山溶洞,北至兒童樂園,懸空而行、驚險刺激;農家樂飯店以廣平縣特色美食“八大蒸碗”為主打菜肴,融合當地精緻農家小炒,鄉土美味讓人難忘;民俗文化體驗館內古色古香的傢具齊全,可觀賞、休憩,也可煮茶暢飲、揮毫潑墨;兒童樂園內遊樂設施齊全,六角鞦韆架、獨木連橋、沙堡等遊玩設施一應俱全,遊客暢玩其中、流連忘返。
集宣傳、服務、管理于一體,景區行銷精益求精。一是宣傳造勢到位,在史宋固村各個路口,佈置安裝了彩旗、燈籠、宣傳橫幅、遊覽指示牌等,並通過朋友圈、微信矩陣、網信廣平等進行廣泛宣傳推廣,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氛圍;二是服務設施到位,建設了1處大型停車場,並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疏導指揮,同時設置了遊客接待服務中心、遊客諮詢服務台以及志願者服務站等,為遊客提供諮詢、講解等服務;三是加強景區治安管理及環境衛生管理,安排專人每天定時清掃景區衛生,保持全天候乾淨整潔。同時在淩雲山、水簾洞、玻璃棧道等易存在安全隱患的節點加大人員巡管,及時制止危險行為,確保了遊客遊覽安全。
“黨建引領”,破解鄉村旅遊發展難題
産業扶貧的關鍵點在於能否把貧困戶納入到産業鏈條中。勝營鎮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為主線,將黨建工作融入發展鄉村旅遊全過程,打造“吃農家飯、賞農家景、享農家樂”的集鄉村風情、民俗民風、傳統文化為一體的鄉村綜合旅遊區,努力實現黨建和農旅産業、扶貧産業“同頻共振”,助力鄉村振興。
黨支部+旅遊合作社+貧困戶。史宋固村作為扶貧重點村,為早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2017年底,該村在黨支部引領下,成立了旅遊扶貧股份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100%入社,參與合作社經營管理,按照“黨支部+旅遊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土地、閒置房屋、閒置宅基地等資産入股,在合作社務工,獲得資本、務工、分紅三種收益。
黨支部+旅遊公司+旅遊合作社。通過鎮黨委指導及村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引領,史宋固村旅遊合作社以景點所佔土地、房屋、宅基地為股份,入股鵝城官階文化園項目公司,參與盈利分紅;鵝城官階文化園項目公司負責景點的打造提升、管理指導。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營、全民參與”的文化旅遊發展模式,形成“大旅遊、大聯動”的良好局面。
黨支部+品牌行銷+模式創新。史宋固村黨支部加大特色旅遊資源的包裝和整合力度,將官階文化、民俗文化及村史黨史資源充分挖掘、有機融合,推動定位準確、核心凸顯的鄉村旅遊品牌的建設與行銷,樹立農業休閒、特色文化體驗的旅遊品牌形象,不斷激發鄉村旅遊産業發展內生動力。同時,不斷探索文化旅遊發展新模式,緊扣人民群眾的旅遊需求與旅遊期待,多渠道創新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以及旅遊景點的打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旅遊需求。
“三個變化”,彰顯致富成效
一是“無”中生“有”,貧困村有了致富好産業。鄉村旅遊雖然喊口號多年,但在實施過程中一直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於一直停留在原地,收效甚微。史宋固村大膽嘗試創新,開闢了該縣鄉村旅遊的先河,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邁開了重要一步。
二是“有”中生“新”,貧困村“蝶變”美麗鄉村。百姓在史宋固官階文化園中受益明顯,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變化,村內街道全部硬化,綠樹成蔭,成了真正的美麗鄉村。
三是由“亂”到“治”,村風民風明顯轉變。發展鄉村旅遊産業以後,村民致富有門路、幹事有奔頭,一心一意搞産業、謀致富,村風民風明顯轉變,整個村莊變得和諧了。如今該村説閒話扯糾紛的少了,談發家謀致富的多了;喝酒打麻將的少了,到旅遊基地掙錢的多了;“靠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少了,積極主動讀書看報、學管理、學技術的多了。(本報記者 孫秀群 通訊員 許海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