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一滴打造“節水之城”——衡水創新體制機制創建節水型城市紀實

2018-12-25 11:39:17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一點一滴打造“節水之城”——衡水創新體制機制創建節水型城市紀實

日前,饒陽縣冠志現代農業園區的工作人員通過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對蔬菜進行噴灌。該園區所有溫室都採用噴灌、滴灌等節水設備和水肥一體化灌溉方式。據測算,畝産量能提高3成,節約肥料成本50%以上,節水50%。 記者 焦磊 通訊員 崔佳棟 攝

  全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饒陽縣眾悅農業科技園區裏有一條人工修建的“眾悅河”。日前,筆者在這裡看到,蔬菜包裝車間的廢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向“眾悅河”。這些廢水經過處理後,一部分用來灌溉園區苗木,一部分被引入溫室,經過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處理後變成了為果蔬滴灌的“營養液”。園區董事長常海峰説,在園區給農作物“打點滴”“噴淋浴”早已不是新鮮事兒,節水已經成了園區的自覺。

  近年來,衡水創新體制機制,推行水資源稅改革、“一提一補”農業水價改革、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加強水資源監督管理,使節水有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政府的有效引導下,全民的節水意識明顯增強。

  從“讓我節水”變為“我要節水”

  “種地就得選節水品種,用節水辦法澆地,不然用水超量了還得交稅。”故城縣鄭口鎮東北屯村的周丙文對筆者説,他家有10畝地,以前種的是小麥和辣椒,今年改種了棉花等節水作物。“辣椒雖小,耗水不少。改種棉花等節水作物,收成不減,用水量可是減了不少。”周丙文高興地説。

  周丙文所説的稅是水資源稅,自2016年5月河北省被確定為全國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以來,衡水市加強了農業超限額徵收水資源稅的工作力度。該市根據農業用水指標總量和耕地總數,每畝地每年灌溉用水上限定為296立方米。也就是説,農戶澆地用水量一旦高於這個上限,就必須按照政策繳納相應的水資源稅。為了便於管理,該市每個縣(市、區)都有一個以電折水系數,即1度電抽取的平均水量。這樣,供電公司提報農業用水納稅人用電量,水務局核算用水量。超過用水上限的,提報給稅務部門徵收水資源稅。

  “我家有10畝地,按照政策,用水上限是2960立方米。我們這兒以電折水系數是1.55。這樣算下來,我每年澆地的用電量不能超過1910度。”周丙文説,制度在那兒擺著,心裏的賬必須得清楚。

  在水資源稅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壓采地下水由政府唱“獨角戲”,轉變成了群眾廣泛參與的“大合唱”,不少農戶自覺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從“讓我節水”變為“我要節水”。

  園區更是農業節水的“大功臣”。目前,衡水市共創建省、市、縣、鄉四級現代農業園區495個,水資源稅推行後,節水新技術、新措施、新模式在各級園區得到廣泛應用。

  “我們園區種植的蔬菜全部採用滴灌,比過去至少省一半的水。”在桃城區鄧莊鎮沐森農莊,負責人胡鐵剛介紹,農莊正計劃建設一座佔地50畝的節水示範園,集中展示推廣各种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我們不僅要發展生態循環的節約型現代農業,還要帶動周邊園區和農戶都參與進來,為節水農業貢獻一份力量。”胡鐵剛説。

  “一提一補”農業水價改革開全國先河

  “水價改革保資源,‘一提一補’操作簡,公共參與把水節,利國利民大家讚……”這是在衡水農村廣為傳唱的一首節水順口溜。其中説的“一提一補”便是衡水開創全國農業水價改革先河的探索。

  早在2004年,桃城區被省水利廳確定為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該市農業水價改革的序幕在桃城區種高村拉開。根據村裏先前每年的用水統計,先確定了整個村的用水額度,再根據每戶的人口、耕地等情況,把全村每年可採42萬立方米地下水的總額度分配到戶。

  為了更方便操作,他們制定了“一提一補”節水機制,實行“電提畝補”,即:先將電費上提,按澆地的用電量收取電費;再將電費提價部分和政府補貼部分按照土地畝數平均下發,這樣一來土地畝數一樣的人家補的錢一樣多,澆地用水量越少越受益。

  10多年來,“一提一補”在由點到面迅速鋪開的同時,人們在節水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創新應用。有的自發整理渠道、擴挖坑塘,優先引用地表水、中水、雨水進行農業灌溉;有的安裝防滲管道、修建揚水站點;有的自覺減種高耗水、低收益作物,重點發展油料作物或節水優質小麥。水利部的“一提一補”制度節水效果研究課題證明,這項制度節水率高達21%,長期堅持,生態效益明顯。

  “看,這是我6月底到北京參加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研討會時的場面。”近日,棗強縣水務局水政監察大隊長尹東哲指著一張照片難掩激動之情。2016年4月,棗強縣用水戶合作協會正式成立。他們修訂完善了水權交易管理辦法,搭建了公開、透明的水權交易平臺,實現了水權精細化管理和過程性控制。時隔10餘年,由桃城區首創、在全市推廣、經棗強提升的“一提一補”農業水價改革模式,再次走上了全國典型經驗交流的舞臺。

  全民動員創建節水型城市

  從鄉村到城市,從企業到學校,從農業到工業,如今在衡水,節約用水正成為人們的行動自覺。

  “以前村民用水都是免費,後來我們改為每人每月用水3噸以內,每噸收取0.5元,超過3噸按每噸1.5元收費。”村委委員柴文安説,這個標準執行多年了,為的是增強大家的節水意識。現在村裏每年生活用水量一直為兩萬多噸,核算下來,平均每人每月用水量僅一噸,明顯低於河北省用水定額標準。

  2016年以來,該市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節水型企業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落實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通知》等多項制度和規範性文件。在推進農業節水的同時,加強工業節水和生活節水,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今年5月,該市又向全體市民和企事業單位發出了創建國家節水城市倡議書,2019年爭創省級節水型城市,力爭2021年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為浪費買單,從節約中受益。廣大市民紛紛行動起來,每天廚房節約一盆水、浴室節約一缸水、洗衣節約一桶水,以實際行動爭做科學節水的示範者、推動者。在棗強縣大營鎮,通過污水處理廠和中水廠的協調運轉,皮草産業已實現中水回用,過去的耗水大戶正在實現根本的改變;饒陽縣15個大型農業園區創建了智慧農業節水試點,全部採用噴灌、滴灌等節水設備和水肥一體化灌溉方式,節水達50%;該市最大的用水企業衡水恒豐電廠有限公司經過技改,年耗水量由原來的3200萬噸,減少到1400萬噸。

  創建節水型城市,衡水正在路上。目前該市正對所有公共場所和居民小區進行節水器具改造,力爭在2019年5月底前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同時根據城區用水企業、單位、居民戶數的實際情況,創建省級節水型企業4家、省級節水型單位21家、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20家,確保年底前成功創建70家,並以點帶面,打造更多特色鮮明的節水社區、小區、家庭。(記者 陳鳳來 通訊員 王貴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