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透水磚、一條條植草溝、一段段生態堤岸……遷安變了,打破了過去將雨水與大地隔離的水泥鋪裝,整座城市換上了一層新的“肌膚”,成為了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2015年,遷安被納入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3年多時間過去了,遷安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已經顯現:徑流控制全面達標,雨污管網全面改造,內澇積水全面根治,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海綿城市建設至今,遷安的城市水文章也在書寫新意。
“海綿”技術 超八成城區會“呼吸”
2018年12月4日,遷安市人民廣場停車場。打開閥門,養護工老張開始澆上凍前的最後一次水。老張腳下,植草磚空隙間鑽出來的小草,在冬日暖陽照射下,依然泛著綠意。
“這個停車場,看起來似乎和普通停車場沒啥區別,但在地面以下,結構複雜著呢!”老張説。
8釐米厚的植草磚下,依次鋪設有5釐米厚的中砂、3釐米厚的粗砂、16釐米厚的透水混凝土、30釐米厚的碎石,而後才是原生的大地。
“鋪設這樣的結構,就是為了讓雨水和大地充分接觸,讓一部分雨水滲透下去,重構生態水循環。”遷安市住建局副局長李揚説,建設海綿城市,實質上就是對傳統城市建設方式的革新。
傳統方式下,城市與自然的關係經常被忽視,“寬廣場大馬路”備受推崇,建設行為“重地上輕地下”。尤其是地面大多采用硬化鋪裝——水泥或瀝青路面,造成雨水和大地隔離,地表形成徑流,雨水甚至會變成“猛獸”,引發城市內澇。
“海綿城市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城市內澇積水問題。”李揚介紹,在遷安市,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逐年增加的硬化地面改變了自然匯流條件,主城區內一度存在著41處內澇積水點。
2015年4月,遷安市被列入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開始階段,遷安也面臨重重考驗:管理人才短缺、技術力量薄弱、設計落地性差,缺乏與社會資本打交道的經驗……
“但我們建設海綿城市,打造‘魅力水城’的動力十足。”遷安市委書記張淑雲介紹,遷安是座因礦而起、因鋼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是這座城市新的努力方向。海綿城市既為遷安提供了一種城市建設模式的創新,更帶來了一種城市發展理念的轉變。
遷安早在本世紀之初就邁出了治水的步伐,此前該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水城”:城市“母親河”——灤河已形成14平方公里水面和6800多畝可供開發建設的島嶼,治理之後,區域防洪、資源利用、生態補給、城市景觀等相得益彰。
實施海綿城市建設,讓遷安治水的步伐再上層樓。針對自身短板,該市從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清華大學等機構聘請了技術支撐團隊,高標準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提出了統籌“源頭—過程—末端”的全過程治理方案。
防止形成內澇,核心是控制雨水形成徑流,其途徑主要包括滲、滯、蓄、凈、用、排等。遷安本身是灤河沖積平原,土地具備高滲透性。由此,該市更多地採用了“滲”的方式來建設“海綿體”。
遷安先後完成了居民小區和公共建築區改造項目94項,人行道和綠化帶改造項目60項,改造了200余萬平方米綠化景觀、34萬平方米人行步道。一條條透水道路、一個個雨水花園、一塊塊下沉綠地……遷安打破了過去將雨水與大地隔離的水泥鋪裝,換上了一層新的“肌膚”,成為了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2018年7月24日,颱風過境給遷安帶來一場強降雨。十幾個小時內,市區累計降雨量達108毫米。然而,監測顯示,試點區內昔日那些積水能淹沒汽車排氣筒的39個積水點,無一積水。
歷經三年多的努力,而今遷安26平方公里的主城區,已經有21.5平方公里經過了海綿化改造。城市“海綿化”改造比例超過82%,遷安走到了全國前列。
PPP模式 把一批項目交給市場去做
冬日裏的三里河,少了花花草草的喧鬧,卻更清晰地顯示出這裡發生的改變。
過去,這裡河道狹窄,不僅排澇能力差,而且雨污合流直排河道,污染較為嚴重,其穿城而過的一段黑臭水體,還在住建部挂了“號”。
而今,拓寬後的河道,堤岸整齊,植被密集,河水清澈見底。河流兩岸已經成為休閒遊憩場所,即便在冬日裏,仍然吸引了許多前來休閒、鍛鍊的居民。
“這些城市生態景觀項目,得益於我們和社會資本改造的60多公里長的排水管網,讓排入河道的水質大為改善。”遷安市住建局局長張小彬介紹,過去遷安市的排水管網有很多未實現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會一同排入三里河。
海綿城市建設中,遷安市將海綿城市可經營項目和非經營項目進行合理搭配,採取將PPP項目整體打包的方式引進社會資本,建立起了政府與社會資本風險分擔、收益共享的投融資體制機制。
2016年2月,遷安啟動PPP競爭性磋商,14家企業及企業聯合體通過資格預審。清華同方聯合體中標,隨後成立了遷安市華控環境投資有限責任公司。7月,遷安市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正式簽約,標誌著全國第一個海綿城市PPP項目順利落地。
遷安對189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進行了分類,把其中涉及城中村、老舊小區和公園綠地的76個項目留給政府,把三里河流域治理、管網和公建區改造等113個項目整體打包,交給華控公司實施。
遷安市的排水管網,由此迎來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造。市區19條主要道路的69條排水管網被納入提標改造範圍,新建雨水管網28.8公里,新建污水管網33.3公里。
與此同時,納入PPP項目的生活污水廠提標改造、工業污水廠新建工程也在快速推進。原來流入三里河的污水,開始通過新的管網被引入到這些場所進行處理,減少了合流管道溢流污染,保障了清水入河。
而今,三里河6.6公里的城區段,兩岸已被打造成生態廊道,河道基本實現生態化,黑臭水體消失;6.8公里長的下游河道也進行了綜合整治。
而污水經過處理後的再生水和蓄積起來的雨水,也分別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中的再生水,被廣泛應用於城市道路的灑水、沖洗,園林綠化灌溉,熱電公司生産用水,三里河河道景觀補水等,每年用量600多萬噸,利用率達50%。
遷安市此前未嘗試過任何PPP項目。“政府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敢不敢把城市內澇問題的治理,以及河流的治理等交給市場去做?”張小彬介紹,遷安的城市治理方式在悄然生變。
以前,遷安市基礎設施項目的決策、投資、建設、維護全部由政府部門自己承擔。海綿城市建設啟動之後,遷安市的政府角色開始從全責主體變為購買服務、監督實施、考核付費。
用好PPP模式,遷安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各種探索,包括聘請專業諮詢機構,對PPP項目做好設計;優化政企合作方式,對項目日常經營“不插手、不干預”;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合作效率等。
把項目推向市場,通過投標方的競爭和對方案的不斷優化,遷安市的試點項目投資從最初估算的33.98億元下降為24.56億元。
通過因地制宜探索,遷安在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和水文化等方面全面完成了試點任務。
升級管理 借助智慧平臺建長效機制
遷安市規劃展館三樓,一間裝有多媒體設備的房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忙碌。
“這裡就是全市海綿設施的‘中樞’系統所在。”李揚介紹,為了實現對海綿城市的智慧管理,他們建立了遷安市海綿城市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
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可以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全生命週期的跟蹤監管;可以形成內澇預警,並根據汛情進行調度和輔助決策;還可以讓管理者快速查詢管網診斷信息,及時處理管網缺陷等。
進入新的一年,遷安的海綿城市建設,一邊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驗收評估,一邊不斷完善長效機制。該市準備的驗收材料,每一套都能把一個中等大小的紙箱裝得滿滿的。
“遷安不僅建成了一座海綿城市,還收穫了豐富的海綿城市建設經驗。”遷安市市長韓國強介紹,該市將海綿城市建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系統總結,歸納出了一套“4185”建設模式。
“政府怎麼組織、方案怎麼確定、社會資本怎麼合作、工程怎麼管理……”據他介紹,這套模式包括4種建設理念、1條建設路徑、8個建設經驗、5方面建設教訓。
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那條“政府主導、公司推動、專家指導、部門統籌、公眾參與”的建設路徑。來自清華大學的一位專家認為,這條路徑,明晰了海綿城市建設參與各方的定位,可以為華北地區縣級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借鑒。
然而,這些經驗的背後,每一項的取得都意味著對某些難題的破解。這些難題,有的源於過去城市建設、管理的粗放,有的則因為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各方對這一新事物尚沒有成熟經驗可供借鑒。
前者體現在老舊小區,不僅基礎設施不完善,而且市政設施資料短缺,為數不多的存檔資料也與現場實際存在嚴重偏差。為此,進行方案設計時,不得不打開井蓋,用實地考察來填補管網資料的空白。
後者體現在建設中諸多環節,如評審環節,河北省內專家庫中缺少海綿城市建設的專業人士,只能從市政、綠化兩個專家庫中尋求替代。
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遷安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推出了很多新舉措:過程審計、政府部門統籌平臺設立、海綿城市能力體系建設……專家認為,這些舉措,對其他地方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鑒。
“我們在項目設施、管網、排水口、河道進行了在線監測點的布設,主要監測液位、流量、水質等數據。”李揚介紹,這些數據,不僅能為應急管理提供支撐,也會成為對PPP項目實施效果考核的量化參考依據。(記者 董立龍 湯潤清 通訊員 胡林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