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宮燈:中華銅燈閃耀漢代文明之光

2019-01-25 15:01:23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長信宮燈:中華銅燈閃耀漢代文明之光

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中華銅燈閃耀漢代文明之光

《國家寶藏》中的“竇太后”和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中華銅燈閃耀漢代文明之光

滿城漢墓

  關注入選《國家寶藏》第二季的河北國寶

  1968年,被譽為漢代文化寶藏的河北滿城漢墓,發現了長信宮燈和金縷玉衣等一批珍貴文物。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長信宮燈,構思設計巧妙、製造工藝精湛,被譽為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的本質與意義,不僅是漢代青銅工藝美術的經典之作,更是漢帝國發達文化的象徵,閃耀著漢代文明的燦爛光芒。

  王陵內珍藏的鎏金銅燈

  滿城漢墓兩座大墓內有數千件隨葬器物。其中,竇綰墓內出土了一件頗為引人矚目的精美文物,即鎏金銅燈,因其銘文中有“長信”字樣,故名之為長信宮燈。

  1968年5月,河北滿城縣西南1.5公里的陵山上,當地駐軍戰士在軍事工程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洞室大墓。後經考古人員發掘,證明是西漢中山王劉勝的陵墓。根據漢代流行夫婦同墳異藏的葬俗,考古人員不久又在劉勝墓的北側不遠,發現了王后竇綰的陵墓。陵山發現的這兩座大墓,統稱為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兩座大墓的結構大致相似,墓主人都身著金縷玉衣。兩座墓內的數千件隨葬器物,造型優美,紋飾華麗,工藝精湛,堪稱漢代藝術精品寶藏。其中,竇綰墓內出土了一件頗為引人矚目的精美文物,即鎏金銅燈,因其銘文中有“長信”字樣,故名之為長信宮燈。如果説金縷玉衣集中反映了皇室貴族死後的奢侈與迷信,那麼鎏金銅燈則生動彰顯了他們生時的精緻與考究。

  王后竇綰的墓室按使用功能分室佈置,包括車馬庫、儲藏庫、廳堂和內室等,以象徵生前的日常生活。銅燈發現于內室的近門道處,正對竇綰的棺床。這一方位既是銅燈照亮的必要地點,同時又似乎是一個近身侍女為方便服侍所應佔據的位置。銅燈附近的隨葬品排列似乎也説明瞭這一問題:銅燈的南面,即與棺床之間,陳列有銅盆、銅勺;西側有銅足漆案。這些侍奉竇綰起居生活所用的用具,環繞著似乎依舊安睡在床的王后竇綰,銅燈的位置與作用猶如值班的宮女一般。

  事實上,銅燈的外形恰恰正是一位宮女,正舉燈照亮作服侍之姿,即宮女執燈塑像。名為長信宮燈,實際上應稱為宮女銅燈,或宮女執燈,似更妥切。宮女雙手執燈,身姿曼妙優雅,雙膝跪地,跣足撐體;面容端莊沉靜,頭微前傾,目光專注;梳髻覆頭巾,身著廣袖內衣,外罩長袍,交領右衽。神態逼真鮮活,酷似寫真,猶在眼前。

  銅燈設計精巧,形象優美。宮女外形與燈具功用之間的巧妙配合,可謂是人燈合一,天衣無縫。宮女身體中空,左手持燈盤,右手高舉袖口罩住燈頂,似揮袖起舞,又似護燈擋風。右臂與燈罩煙道合為一體,可以防止油煙外泄。燈罩為兩片弧形屏板,嵌于燈盤的凹槽中,可以左右開闔移動,燈盤亦可轉動,因而可以隨心調節照射方向及亮度。

  銅燈結構複雜,通高48釐米,包括宮女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6部分,製作方法為分別鑄造,組合而成,可隨時拆卸,便於清洗。

  如此精巧的銅燈,大概是竇綰生前的心愛之物,因此被隨葬帶入墓室。竇綰無疑是銅燈的最後一位主人,但卻非唯一的所有者。銅燈上刻有銘文9處共65字,並非一次刻成。其中有“陽信家”“長信尚浴”等,顯示著銅燈主人的前後變化。銅燈的流轉歷經了哪些複雜的歷程?如何最後輾轉至竇綰手中?學界對此雖多有考證,但異議較多,至今未有統一的意見。

  陽信家,考證結果主要有二:或為陽信侯,或為陽信長公主。長信,即長信宮,皇太后居住的寢宮,多認為是漢文帝之竇皇后,即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所居。宮燈如何輾轉到竇綰之手,學界也有分歧:或是竇太后將銅燈賜給陽信家,後來陽信家又轉贈竇綰;或是陽信家獻給竇太后,竇太后又轉賜給竇綰。不管哪一種,銅燈與竇氏家族兩位女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據考證,竇太后很有可能是竇綰的姑祖母。因此最有可能的是,竇太后將銅燈親賜予侄孫女竇綰,甚至或許是在皇孫劉勝與竇綰成婚之時所賜的禮物。簡而言之,長信宮燈的流轉至少歷經三手,而竇太后和竇綰則是其中兩位所有者。

  長信宮與竇皇后

  長信宮燈在漢帝國的王宮裏浸潤輾轉多年,熏染滲透了漢宮的時光氣韻,積聚隱藏著歷史的曲折風雲。

  在漢都長安城的長信宮裏,居住著漢文帝的皇后——竇皇后。竇皇后原本為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一帶)平民之女,後入宮作宮女,侍奉過著名的呂后。後來呂后又將她轉賜與代王劉恒,深得劉恒的寵幸,成為代王的妃子,自此這位竇氏女踏上了榮華之路。劉恒即位成為漢文帝之後,竇氏王妃榮升為大漢竇皇后,其所生皇子劉啟,後來繼位成為漢景帝。

  竇皇后雖然出身貧寒,但天生麗質,聰慧明達,進宮後一步一步從底層上升至女人生涯的頂峰。在長期的宮女生涯裏,年幼的竇氏女夜裏舉燈奉主,曾度過多少個不眠長夜?銅燈的宮女形象,莫非正是竇氏少年時作宮女的寫真?宮女執燈像的設計者何人?為什麼塑造如此造型的銅燈?想來大概是熟悉宮中或府邸女侍日常生活的工匠,他或許是與竇氏一樣的平民之子,自幼進宮或入府,或許還有十分心儀的女伴,日思夜想但未能如願,因此只好寄託思念在塑像上了。

  漢景帝即位之後,竇皇后變成了竇太后。長信宮裏,鐘鳴鼎食,錦衣繡帷。白天,光線在殿堂裏柔和地飄浮;夜裏,燭光影曳暖香溢散。在漫長而舒緩的日子裏,竇太后的心底難免透出一絲隱隱的寂寥。有一陣兒呆坐在那裏,或許思緒已飛至遙遠的故鄉,想到了兒時的河塘,父親在那裏捕魚,她和弟弟在桑林裏採桑。或許正是這個時候,竇氏家族的年輕一代少女竇綰走進了竇太后的生活。

  竇太后在侄孫女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她大概希望孫女一代能夠複製自己的生活。在十幾個皇孫中,竇太后似乎更看好劉勝,尤其是在首任太子被廢之後。最終竇綰嫁給了皇子中山王劉勝,但中山王卻沒有當年皇祖父代王的幸運。在劉勝之母賈夫人與劉徹之母王美人之間,漢景帝選擇了年輕貌美的王美人,立她為皇后,於是劉徹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太子。中山王劉勝的太子夢沒有實現,王后竇綰的皇后夢也隨之破滅。竇太后大概在心底嘆息,侄孫女竇綰沒能複製出自己的輝煌人生路。

  但這不過是宮廷裏代代演繹的平常故事。竇太后早就習以為常,處變不驚。當年,竇太后曾親眼所見後宮裏的風雲變幻,呂后因色衰而愛弛,繼而被疏遠失寵,然而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唯獨失寵疏遠者得無恙。竇太后或許以此故事勸慰過竇綰,隨之將宮女銅燈賜給了她。亦有可能,在竇綰與劉勝的婚事時,銅燈作為新婚的賀禮。不管怎樣,這一時期的竇太后已是風燭殘年,又失明多年,雖看不見光亮的世界,但心中一直存有一盞不滅的明燈。無疑,竇太后希望這盞精美的銅燈,不僅能照明竇綰的生活,更會透亮她的身心。

  中山王后竇綰

  竇綰將姑祖母所賜的銅燈帶回到了中山國,執燈宮女由此開始照耀這位中山王后的生活,最終直至進入到陵山墓穴之中時,依舊陪伴在她的棺床邊執燈守護。

  竇綰日常生活的核心主題,大概就是陪侍丈夫酒色玩樂。劉勝曾自稱,“王者,當日聽音樂,禦聲色”;史書記載也稱其“樂酒好內”。劉勝的樂酒與好內,在其墓內均有確鑿的實證,即隨葬有大量的酒器和娛器。然而樂酒好內的這位中山王,並非單純的酒色之徒。在漢武帝招待諸侯王的宴會上,劉勝竟然聞樂而泣,並由泣而訴,臨機演繹出一篇感人肺腑的講演文章,向漢武帝訴説諸王的忠心和所受朝廷讒言的陷害,因此深得皇帝的寬慰與厚待。

  劉勝還善於文辭,曾專為魯王寫過一篇賦文《文木賦》,名寫天生麗木物盡其用,實則慨嘆自己的人生抱負難於實現。此文應是劉勝真實內心的一種委婉寫照,大概是對太子夢化為虛幻的一種隱忍怨憤。但一切只能深藏於心底,現實留給劉勝的政治空間日趨狹隘,朝廷的削藩之策愈來愈嚴酷,中山王只能在酒色的道路上繼續走遠。所以,表面似乎是酒色之徒的劉勝,很可能既是在借酒解鬱消愁,又是在韜光養晦以求平安自保。身心俱陷籠罩之內的中山王,只好沉浸于酒色自娛自樂了。

  中山王劉勝樂酒好內,那麼王后竇綰的生活又當如何?她理解丈夫的鬱悶與無奈嗎?竇綰墓內的出土文物似乎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的代表性實證就是行酒令用的銅骰子和“宮中行樂錢”。銅骰子錶面錯金銀,有十八個面,其中十六面分別為一至十六的數碼,另外的兩面分別刻有“驕”“酒來”。宮中行樂錢,形似銅錢,但銘文不是面值數額,而是行酒詞令,如“起行酒”“飲其加”“飲酒歌”“樂無憂”等。這些用於飲酒助興的玩樂用具,當是竇綰陪侍劉勝飲酒作樂的重要佐證。夫唱婦隨,飲酒同樂,竇綰對丈夫的善解與體貼,大概全部融化在美酒之中了。他們在一起歡歌暢飲,曾度過多少個樂酒之夜?在宮燈燭光的搖曳之下,鐘鳴鼎列,飛觥走斝;兼有靡靡之音,柔曼裊娜;更有軟語纏綿,暖香醉人。

  在美酒浸淫之中的中山王與王后,面色緋紅,對酒當歌,其樂融融。而一旁靜默跪坐的執燈宮女,依舊保持著端莊沉靜的面容,似乎對瀰漫的暖香無動於衷。酒後的劉勝被姬妾們簇擁著離開了,身後留下了孤獨的竇綰,她將如何面對寂寞之夜?宮燈影下,溫柔帳裏,她與執燈宮女相對而視,會想起她的姑祖母嗎?

  漢代文明的光芒

  在濕寒黑暗的墓穴裏,長信宮燈陪侍王后竇綰度過了兩千多年,現如今靜列于博物館之中,默默閃爍著漢帝國的文明之光。王后不知何處去,人間早已斗轉星移天翻地覆。

  長信宮燈作為宮廷生活用具,其造型洋溢著恬靜和悅的情趣光芒。執燈宮女姿態優雅,既有恪守宮廷森嚴的端莊與恭謹,又不失青春少女的靜淑與俏麗,專注的秀目若有所思,似乎依舊沉浸在兩千多年時光長河的漣漪之中。

  長信宮燈構思設計奇巧,製造工藝精湛,是漢代青銅工藝美術的巔峰之作,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燈。漢代以前的青銅器多神秘厚重,主要為祭祀禮器。漢代以來,青銅器開始逐漸滲入日常生活。而長信宮燈作為宮廷日常用具,造型頗具匠心,整體結構體現了人燈合一之設計思想,外形猶如執燈曼舞狀,宮女依託燈具而優雅,燈具因宮女而妙用。宮女跪坐服侍之姿態,優雅動人,生活氣息濃厚,是漢代女人日常服飾和瞬間儀態的逼真寫實,因此成為展示漢文化精髓的經典文物。

  長信宮燈製造工藝巧妙,青銅鎏金,分別鑄造,合成一體。燈罩可開闔,燈盤能移動,便於隨意調節照射方向和亮度。而宮女右臂與燈罩煙道合為一體可防油煙外泄的巧妙結構,常常被譽為所謂最早的“環保”意識云云。但照實講來,這不過是個善意的宣傳噱頭而已,事實上反而低估了銅燈設計者樸素天然的思想理念。考古發現證實,類似之結構,在漢代工藝製造中並非罕見。漢代的農業、水利及手工業之發展,人們日常生活之水準,與十九世紀未經工業化侵擾的鄉村地區相較,並沒有天壤之別。而且由於地廣人稀,資源配比更加豐厚,若無重大天災,生活相當充裕。與現代生活鮮明區別的是,漢代人們的生存狀態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生活細節即是自然生態的一個環節,生活本身俱在今天所謂的“環保”之中。這種無意識或下意識的“環保”,正如大海之中一瓢水,森林之中一片葉,渾然天成一體。

  所以,長信宮燈的最奇妙精美之處,在於將漢代宮女日常姿態的一個倩影,如同攝影一般定格並鑲嵌于一件宮廷燈具之上,人燈合一渾然天成,既是生活用具,又是藝術塑像,因而是漢代生活的直觀寫真,不僅濃縮包涵了漢代文化的珍貴信息,而且透射閃爍著漢文明的光芒。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講,長信宮燈無愧於中華第一燈的美譽。(圖片均為本報資料片 段宏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