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不變初心 ——記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

2019-11-07 09:08:32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左)在種植戶李衛星的蔬菜大棚查看苦苣菜長勢。 通訊員 張永新 攝

  “扶郎花一開,我這心裏就高興了!”在花棚裏,接過妻子遞過來的饅頭,63歲的李志剛用手掰開,就著豆瓣醬,美美地吃了起來,黢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11月初,伴著扶郎花的盛放,距離京唐港不足30公里的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幾乎被收購鮮花綠植的客商踏破了門檻。這是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一年中忙碌又快樂的時節。

  如今的李營村,一棟棟紅頂小樓清新靚麗,一片片花木枝葉繁茂。難以想像,30年前,這裡村裏村外都是一副破敗景象。帶領這個窮困村結出致富果的人,就是李志剛。

  李志剛是李營村人,22歲入黨,曾在部隊服役。1987年,鎮領導找到他,提出想派他到李營村裏當黨支部書記。

  “當年的李營村全是鹽鹼地,村民整天為一日三餐發愁,甚至沒有外地姑娘願意嫁過來。但組織需要我,鄉親們信任我,我就得站出來,改變村子一窮二白的面貌。”就這樣,李志剛走馬上任李營村黨支部書記,這一幹就是30多年。

  黨旗引領聚人心

  30多年前的李營村,村裏一盤散沙,大家“各種各的田,各賺各的錢”。如何讓村黨組織具有凝聚力?上任之初,李志剛先給自己戴上“緊箍”,與村民“約法五章”:送禮不要、吃請不到、辦事講公道、待客自己掏腰包、親戚朋友不許沾光。

  2000年,為了鼓勵村民上中冷棚,村裏負責安裝管灌。鄰村的一個包工頭看中了這項工程,暗地裏找到李志剛,説如果能把工程包攬下來,事後給他來點兒實惠。李志剛一口回絕,轉身帶著村“兩委”班子跑市場、比價格,又請來技術員,組織村民大幹一場。工程下來,比包工包料節省了13萬元。

  大大小小許多事辦下來,許多村民對他心懷感激,曾經拎著大包小包來表達謝意,李志剛都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説起李書記,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約法五章”雷打不動,攢下了好名聲。

  李志剛等人把村裏的大事小情都交給黨員和村民代表研究,村民願意的不管多難都要辦,村民不願意的堅決不辦。人心齊,泰山移,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李營村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盤算”出來的“柳綠花紅”

  “我心裏急啊,我們李營老百姓咋就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從上任起,李志剛就為村莊描繪了藍圖,圖上有稻田、洋房和花木。上任不久,他便開始在1420畝的鹽鹼地上描繪致富夢想。首先是在鹽鹼地種水稻,他給村民鼓勁説:“相鄰的柏各莊村可以,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他帶著村民開始了第一次結構調整——旱改稻。沒有水,打井開渠,架線辦電;沒有經驗,近學鄰村,遠學農場;沒有資金,眾人添柴,跑辦貸款……貧瘠的鹽鹼地上第一次長出了黃燦燦的稻穀。

  旱改稻之後,李志剛又不斷嘗試新的結構調整:稻菜雙茬、拱棚菜、中棚菜、溫室棚菜、豬沼菜“三位一體”生態棚等。如今,李營村177個生態大棚、350個溫室大棚和數百個中冷棚全部種植了綠色無公害蔬菜,“青傲”牌商標遠近馳名,生菜和苦苣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要想富,多栽樹。”為了改善民富村窮的面貌,他又帶領村民開始新一輪的探索。從栽種白蠟綠化村莊起步,到增加品種、擴大面積、提升品位,成材的樹木賣掉換錢,滾雪球般的發展模式把村莊裝扮成了綠色世界,讓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如今,李營村客商如織。村內有綠化樹木18000多棵,村外有苗圃20萬株,品種達到36種,僅此一項每年集體就收入幾十萬元,植樹造林做成了自主經營、零存整取、利息高、無風險的“綠色銀行”。

  這兩年,李志剛又盯上了高檔綠化苗木。李營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投資800多萬元,在李營及相鄰的洪莊、劉道口等村流轉閒散土地約800畝,建起了包括榆葉梅、紅寶石、金葉榆等十余個高檔品種的綠化苗木繁育基地。

  32年間,李營村依託8次産業結構升級,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從1987年的不足300元增加到2018年的6萬多元,增長近200倍。

  好日子還要有好風景

  古色古香的牌坊,縱橫有致的街巷,徽派建築風格的主街門樓,花木繁茂,內成景,外成林……宛若走進了迷人的江南水鄉。

  然而32年前的李營村卻是另一番模樣。村裏人形容:村中沒有一條正向筆直的街道,還處處私搭亂建,雜草叢生,就像拍《聊齋》的外景地。

  “好日子更要有好村容。”李志剛從上任的那天起,就下定決心徹底改變鄉親們的生活環境。

  1988年開始,李志剛帶領村民拆違建新、規劃街道,由南到北、從東到西“劈”出了村裏的大十字主街道。按照“照顧新建戶、拆遷堵道戶、勸導執拗戶”的原則,將全村街道、房屋統一劃線。新建房屋一律遵從地基、屋脊、院墻“三統一”。

  1995年,鄉里翻修柏油路時,將廢柏油塊留在了李營村東的邊溝裏。李志剛發現後,立即發動鄉親們套上自家的馬車、驢車去拉。這100多車的廢棄柏油塊,竟鋪成了村裏600多米長的道路。

  “補齊宜居‘短板’,自己的家園自己建!”這是李志剛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來,李營村按照“長期規劃、逐年投入、量力而行”的原則,採取“村裏出一點兒,村民攤一點兒”的辦法,不斷推進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

  李志剛最初帶領大家搞綠化的時候,村裏一分錢也沒有。大家自力更生,從“村民奉獻、以花交換”,到“插扦養植、種籽培育”,一步步走到了“滾動投入、升級換代”。

  經過點、線、面,即庭院——街道——基地的精心打磨,李營村整合了邊角地,流轉了周邊村土地建苗圃基地,種上了名貴花木。週期化經營,形成“綠色+”生態模式。村民們以綠養綠,以小養大,年年種上新品種,歲歲都有新變化,形成村內一街一景、村外花木成林的生態格局。

  在多年的奮鬥中,李志剛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但他一直有自己更看重的目標:李營村裏,年輕人擼起袖子加油幹,老年人怡然安度晚年。同時他堅信:只要實打實地為老百姓服務,李營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記者 劉禹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