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事就是泡在果樹林裏

2019-11-21 13:37:38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編者的話】渤海之濱,太行山前,大平原上,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山場林地、田間地頭,到處留下了他們的身影,他們是河北省的農林專家,是一群拼腳力、接地氣、善溝通、能增效的知識分子。“腳下踩泥,心中才有數”,他們的奔波與努力,讓農民增加了收入,也切實推動了河北的生態文明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省委書記王東峰曾指出,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這些可愛的農林專家,用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寫下了屬於他們的精彩答卷。 

  “我不在實驗室就在試驗基地,不在試驗基地就在去給果農講解的路上。”10月19日,剛剛出差歸來的王廣鵬直奔試驗基地去查看果樹的有關情況。

  作為河北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廣鵬研究員説:“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泡在果樹林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60ffaff-ca0c-4a2f-a3fe-568ab52b73d5

  工作中的王廣鵬。李相伯攝

  板栗樹不用長那麼高,矮些、再矮些

  馳名中外的京東板栗在河北省有460多萬畝的種植面積,年産值達60多億元。不為人知的是,每年這60多億元的産值中,有50%是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板栗良種所貢獻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b6bc8782-fe77-4f9a-8c54-c06b7ff5db8a

  未改造前的板栗樹。王廣鵬供圖

  板栗雖然是燕山地區的原生樹種,但千百年來都是自然演替,種質良莠不齊。有的成年大栗樹枝葉繁茂,樹高十米,一年卻只産十幾斤板栗而且採摘還十分困難。

  2004年以後,省農科院板栗科技創新的接力棒交到以王廣鵬為代表的第三代板栗人手中。此時,燕山板栗産業已經高速發展40多年,規模與數量早已在國內位居前列。

  在四十年前種下的板栗樹也都成為壯年大樹,如何提高果品品質,降低樹體高度,提高産量?這成為擺在王廣鵬面前的問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a9a40cc-cbd2-4faa-84cb-7577b8e53b57

  未改造前的板栗樹。王廣鵬供圖

  一般而言高産的作物主幹都是很低的,而板栗樹體高大普遍在7-8米。降低樹高增加産量是王廣鵬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沒有捷徑,只能在試驗基地和實驗室裏找答案。王廣鵬印象最深的是在科技攻關的最初階段,為了攻克板栗高産優質性狀評價指標模糊的難題,44天時間裏他每天24小時都在實驗室裏度過。

  機器成天不停運轉,每隔半個小時就要進樣(放樣品),睏了定好鬧鐘提醒,累了就在實驗室鋪幾張報紙打個盹,醒了就繼續試驗,經過2000多個板栗品種樣本的試驗比較,最終找到了板栗高産優質的標準化評價指標,形成了板栗高産優質標準化評價技術體系。借助這些標準化評價體系,他的高産板栗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逐步取得突破性進展。

  試驗最終要同實踐結合。自2004年開始,王廣鵬常年山區田間山村、單位實驗基地兩頭跑,每年行程4萬里,用近10年的時間,千百次的試驗,上萬次的重復,最終研發出了一套板栗輪替更新“抑高控冠”整形修剪技術,使用“輪替更新”的方式使得板栗樹的高度降低了一半而産量卻提高了一倍。

  目前,這套技術被廣大栗農所接受應用,年應用面積達100萬畝以上,成為河北省板栗生産上普及率最高的品牌技術,每年可新增效益1億多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4411cc1-8cfb-4c3f-b9eb-dea428841ddc

  王廣鵬講解板栗樹栽培技術。王廣鵬供圖

  興隆縣陸莊主板栗園種植戶陸鳳枝説:“當年樹高低産,如今樹高降低了一半而産量提升一倍。這一切都是跟王教授手把手教授有關係,讓像我一樣很多人受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2fda27a-7e66-4ffb-8e1e-8c7d7c53aabf

  降低樹高的板栗樹。王廣鵬供圖

  讓板栗種植插上科技的翅膀

  如何進一步推廣新技術,讓果樹産生更多價值?這是栗農關心的問題,也是王廣鵬關注的重點。

  2019年8月份,在興隆縣陸莊主板栗園,王廣鵬原定在這裡舉辦一個100人規模的板栗輪替更新整形修剪技術效果觀摩會,結果現場卻來了500多人。原來是周邊寬城、青龍、遵化、遷西板栗産區的栗農們聽到消息後,紛紛自發趕來,最遠的13位栗農來自千里之外的邢臺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fe1f9838-d8fc-4c58-802a-0be49f41e59e

  王廣鵬講解板栗樹栽培技術。王廣鵬供圖

  會場就在板栗園裏,王廣鵬就站在板栗樹下講輪替更新高産管理技術,儘管條件簡陋,可栗農們聽得認真。

  王廣鵬講完了又被大家拉住,“打橛留多長?”“我疏枝毛病出在哪了,今年新芽長得不好呢”…… 每年到田間地頭給果農傳授經驗、送去新品種,已經是王廣鵬的工作的固定程式。

  18年間,王廣鵬跑遍了唐山、承德、秦皇島等8個地市的24個縣,走上了1000多座山,平均每年行程4萬多裏,把研發的燕山碩豐、燕金、燕奎、大板紅等板栗良種及高産栽培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果農們。

  王廣鵬主持研發的板栗良種支撐起了河北板栗産業的半壁江山,創新集成的新技術生産應用率位列河北第一,使板栗園産量提高30%,管理用工降低30%,效益提高40%。

  近5年來,他為全省培訓果農50000余人次,培養出千余名板栗技術員,80多人成為了地方技術能手,46人成為河北省高級農民技師。

  承德市寬城縣艾峪口村曾經是一個貧困村,2005年板栗種植面積2300畝,年産量200多噸。王廣鵬採用推廣新品種、普及新技術、提質降耗加強管理、牽線搭橋對接客商等措施,幫助全村發展板栗産業。如今,該村板栗種植面積已發展到7500畝,年産量1200噸,年産值2400萬元,一舉成為“關內板栗第一村”,産品遠銷十幾個國家。

  村民劉敬原原本在深圳賣板栗,在王廣鵬的影響下回鄉創業,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板栗技術能手,自己經營板栗園的同時,還義務幫助周邊種植戶提高管理技術。2019年,在第四屆京津冀果王爭霸賽上,劉敬原採用王廣鵬教授的新技術生産的板栗榮獲了“果王”的稱號,由他帶動指導的種植戶生産的板栗也獲得“金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a4cce1-2623-48c6-8c5c-62dede998947

  王廣鵬在實驗室。李相伯攝

  王廣鵬認為,品種是一個農業産業的靈魂,新品種是保證農業産業健康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針對河北省板栗産業缺乏適宜瘠薄、耐乾旱新品種的現實問題,王廣鵬和他的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高光效、高水分利用率生理指標育種,歷經一次次試驗,千萬次重復,攻克了抗性評價方法誤差大、核心性狀聚合難等技術難題,通過選配27個雜交組合,培育2.8萬株雜交實生苗,育成6個節水、增産、提質效果顯著的板栗新品種,為河北省板栗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面對已經取得的成績,王廣鵬説:“現在的這些技術和品種,再過20年30年,一定會是被淘汰,時代和需求發展太快了!這些年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好多事還沒有做,好多難題還沒有解決……”

  在他的科研日程表裏,已經為此在未雨綢繆。“讓板栗産量更高、品質更好,讓果農們管理更省工、節水,是我下一步的研究目標。讓板栗種植插上科技的翅膀,飛向山區的每一個角落。讓果農都富裕起來,這就是我的夢想。我會為這個夢想一直努力著,奮鬥著。”王廣鵬信心堅定的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