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江水從瀑河退水閘奔涌而下 。 河北省水利廳供圖
2014年12月12日,有著“跨世紀的宏偉工程”之稱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五年來,清澈的江水順渠北上,穿過鄂北和中原大地,流入華北平原,有效緩解了河北水資源短缺狀況,為建設美麗河北提供了強大的水資源支撐。
供水58.3億立方米,受益人口達1982萬人,地下水位下降趨勢減緩,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廣袤的燕趙大地上,一度乾涸的河湖重煥生機,受水地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增強。
“我們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
“我們以前吃水都是推著三輪車拿著水桶,去離家二三里地的一個水井裏挑水。水裏含氟量高不説,水的味道也不好。”説起喝水問題,71歲的衡水市棗強縣普路屯村村民高英春感觸很深,“現在,我們村家家戶戶都安上了自來水,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
棗強縣地處黑龍港流域,水資源緊缺,淺層地下水苦鹹,深層地下水高氟。“這個區域的人們,由於長期飲用高氟地下水,過去許多孩子長了氟斑牙,一些成年人也患有不同程度的氟骨病。”棗強縣水利局副局長趙勇告訴記者。
南水北調工程的通水,為解決水的高氟問題提供了契機。棗強縣實施了農村生活水源置換項目,讓當地群眾徹底擺脫了飲用高氟水的困擾。
棗強縣家家戶戶喝上了長江水。 王林紅 攝
跨越千山萬壑,南水一路奔騰而來,源源不斷地流入河北。這既從根本上緩解了工程沿線城鎮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也讓更多居民喝上了優質水。
“我們通過合理調度,分批次引調生態水,向重點河流實施生態補水,增強水體自凈能力,修復生態環境。同時,涵養地下水資源,初步實現了採補平衡。”衡水市水利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説。
和普路屯村的村民們一樣,今年7月,邢臺市清河縣東高莊村的村民們也享受到了南水帶來的“福利”。
“過去一直喝地下水,直接喝還會鬧肚子。現在村民喝上了江水,孩子們再也不會得氟斑牙和氟骨病了。 ”茶店村村民郭女士對記者説。
經過長途跋涉的江水,在清河縣南水北調地表水廠,通過過濾、消毒、殺菌等自動化設備的處理,水泵加壓後,直接送到村民家中。
棗強縣南水北調地表水廠的水泥過濾板。 王林紅 攝
不只是清河縣,在邢臺,南水還流入了上百萬戶家庭,惠澤700多萬人口。“自從用上長江水,家裏的水壺基本沒什麼水垢了。而且江水口感也不錯,做飯、泡茶跟桶裝水沒什麼區別。”家住臨城縣錦江小區的王阿姨告訴記者。
水是生命之源,而優質的水源則是民生的根本。清亮、甘甜、水垢少,是河北省居民使用江水後的普遍感受。省水利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配套工程陸續建成,全省受水區將逐步實現水源切換,預計到2022年將徹底結束部分群眾飲用高氟水的歷史。
一渠連通南北,滋潤大地;一渠拉近情感,浸潤心田。
截至今年10月31日,河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涉及91個縣(市、區)、26個工業園區、138個供水目標,受益人口達1982萬人。在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佔75%以上,滄州達100%。
滹沱河生態修復一期藁城段2號溢流堰。 王林紅 攝
“水一來,整個生態就變了”
南水北調不光保飲水,也保生態。
它不僅是一條簡單的調水線,更是一條踐行“節水優先”、詮釋“生態文明”的發展線。
前不久,位於河北石家莊市的滹沱河,在時隔20年之後,重新展現出碧波盪漾、綠樹成蔭的勃勃生機,成為人們觀水、遊玩的好去處。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莊管理處副處長曹銘澤介紹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向滹沱河補水超過7億立方米,沿河兩側10公里範圍內地下水水位顯著回升,最大升幅達1.91米。
“你看現在,河水多清呀,周邊環境也變好啦,如果你在天氣暖和的時候來,能看到很多居民在河邊散步。”滹沱河畔,正定縣居民石先生指著河面對記者説。
如今,在滹沱河周邊,生態效益已經轉化為經濟效益,大量遊客的到來讓當地百姓看到了新商機。“開飯店的、賣小吃的、開民宿的慢慢多了起來,大家都開始有收益了。”
在滹沱河生態旅遊景區的東北方向,170多公里之外,冬日的白洋淀濕地公園,波光粼粼。
近期,正在白洋淀濕地保護區進行生態巡護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了13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琵鷺。他們説,這是近幾年觀測拍攝數量最多的一次。萬物因水而生,“水一來,整個生態就變了”。
這樣的變化,是南水北調生態補水效益的一個縮影。
生態補水後的白洋淀。河北省水利廳供圖
2018年9月,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聯合啟動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重點試點河段實施補水。
截至今年8月底,三條試點河道補水總量14億立方米,其中引江水8.7億立方米,超額完成水利部確定的7.5~10億立方米的目標。“華北明珠”白洋淀今年已累計補水3.3億立方米,使其水位始終保持在6.5米以上。
“河道復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良性循環關係逐步恢復,使河北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河北省水利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説。
監測結果顯示,今年10月底,河北省地下水超採區淺層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8米,同比下降0.24米,下降幅度減少一半。全省深層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5.57米,同比下降0.83米,下降幅度減少四分之三,其中,邯鄲市、唐山市、石家莊市、邢臺市、辛集市同比回升。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江水”
千里長渠起渠首。讓人們喝上甘甜清澈的江水,“安全”一直是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北分局的工作重點。
南水北調河北段工程位於保障京津供水的特殊“咽喉”部位,全長382公里,起自冀豫交界處邯鄲市磁縣漳河北岸,終點至保定市滿城區崗頭隧洞,構建了以輸水幹渠為骨架、以供水管道為脈絡“兩縱六橫十庫”的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格局。
為了保證江水的過流速度,同時放大生態效益,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選擇開挖明渠的方式進行施工。渠道兩側種植的“狗牙根”和雞爪草等生命力強、固土能力突出,守護著漫長的渠道邊坡。
南水北調滹沱河倒虹吸。河北省水利廳供圖
守好渠道,更要把好“水質關”。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北段內,有自動監測站有13個、水質中心1個、實驗室4個,實現了水質自動採樣、自動監測、自動傳輸、監測數據上傳。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水質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他們通過自動監測、常規監測等方式,不斷健全水質安全風險防範體系。
同時,建立水質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水質保護科研試點項目、新型設備設施研發,驅動水質保護技術發展。自2014年12月通水以來,中線總幹渠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滿足了供水要求。
正在滹沱河巡河的工作人員。 王林紅 攝
參與到保護水質行動中的不僅僅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工作人員,“現在,老百姓對水的保護意識在逐漸提高,散步的時候看見垃圾會撿起來,看到不文明的現象也會站出來制止。”正在滹沱河巡河的正定縣南大章村村級河長董浩東告訴記者,“大家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著一渠清水。”(記者 王林紅 信賀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