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令我們感動不已;有些事,總讓我們銘記於心。他們,不忘初心、恪守職責;他們,勇敢熱情、無私無悔。那些溫暖的故事,也仿佛一盞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近日,“中國網事·感動河北”2019年度網絡感動人物評選結果揭曉,讓我們走近這十位(組)“草根英雄”,一起讀懂他們堅守的信念,一起感受他們傳遞的大愛,也一起來見證榜樣的力量。
——“擔起鄉村未來”白玉國。20多年前,一批老師來到秦皇島市西北部的架子山村小學任教,看到如此艱苦的環境,很多人選擇了離開,白玉國卻沒有。“孩子們的眼神,讓我捨不得走。”這是他留下的理由。
堅守山村歲月的那份困苦,只有白玉國自己最清楚。鍋臺連著炕,一切都要靠自己。沒有請過一天假,即使生病也要堅持。可守著一份執著,他內心充實,用手中的教鞭,為山村孩子指出了一條追夢路。
——“近海救援志願者”苗志剛。在關鍵時刻衝得上去、救得下來,是一種實力,更是一種勇氣。從2003年第一次救起一位落水者至今,苗志剛曆險無數,但他一門心思救人,默默守護著祥雲灣海域。
苗志剛發起成立了唐山市近海救援志願者協會,目前,協會會員已發展至100余人,在驚濤駭浪中累計救起了200多位遇險者,救援範圍涵蓋唐山的近海海域,填補了唐山市民間近海有組織、統一協調救援力量的空白。
——“傻哥”趙麗彬。趙麗彬創立了便民平臺,擁有200多個群,專門為老百姓提供服務,真真實實做到了“對老百姓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被邯鄲人親切地稱為“傻哥”。
2017年以來,趙麗彬創立的便民服務平臺發佈信息8000余條,發佈尋人啟事200余次,組織尋人150余次,義務捐款合計6萬餘元,開展公益活動120余次。
——“城市溫暖”赤狐救援隊。身穿火紅色隊服、腳蹬救援靴的赤狐救援隊,成了廊坊文安志願精神的一個象徵。2017年8月,四川九寨溝縣地震,他們背負救援物資步行20公里到達災區,腳磨出了血泡,可誰也沒有停下。
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招呼一聲,立刻出手相助。成立3年多來,他們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參與了兩百餘起救援。救援隊還先後投入50萬元購置專業救援設備,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南極科考員”張金龍。張金龍是安平縣氣象局一名地面綜合觀測員,2017年被選拔為第34次南極科考隊正式隊員。為此,他將原定於2017年舉辦的婚禮推遲到了2019年。
在南極中山站,張金龍的任務是常規的氣象觀測、巡視大氣成分分析設備並進行維護以及按時進行大氣成分採樣,任務十分繁重,條件也極為艱苦。張金龍也曾産生過很大的心理波動,孤獨、失眠、想家,幸運的是,他都堅持了過來,並將此經歷視為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退伍不褪色”陸建樓。他關鍵時刻見義勇為,仗義出手挽救兩個家庭;他樂善好施,救助遇險的路人;他扶貧助學,熱衷公益事業,他就是“河北好人”“石家莊市道德模範”陸建樓。
2019年3月3日,在石家莊正定梅山菜市場,兩名男子酒後鬥毆,場面混亂而激烈,無人敢上前制止。陸建樓挺身而出,先奪木棍,後奪剪刀,臨危不懼,身手利落。退伍不褪色,軍魂駐心間,陸建樓的事跡在網上傳播後,收穫無數網民點讚。
——“網絡公益達人”劉格格。她的錢不多,但是每個月都會拿出一部分用來資助孤兒和特殊家庭的孩子上學,只為了不讓這些家庭困難的孩子和曾經的她一樣因為家境貧困而輟學。
每去一個地方,滄州獻縣人劉格格(原名劉慧敏)都會在網上發帖子,問當地最貧困的地方在哪,看到網友留言,就私信他們,了解情況。就這樣,從2012年至今,她17次走進大山,足跡遍佈雲貴川等十多個省區市,行程累積達到十萬公里。在這個過程中,劉格格把她看到的、經歷的發佈到網上,通過網絡號召各界愛心人士為貧困地區捐款捐物達60余萬元。
——“忠誠信使”原海平。在長達10年的投遞工作中,張家口市萬全區的中國郵政郵遞員原海平的總投遞路程超過20萬公里。他始終堅持著定點、定人、定路線、定時出班回班的“五定”工作原則。每天三個投遞頻次,來回60多公里的山路,他每天投入投遞出去的郵件多達300多封。
多年來,無數封地址不詳的郵件就在他的手中“復活”。不曾有慷慨激昂的誓言,原海平用最樸實的方式和最細緻的服務,守護住了那一封封永不遲到的郵件。
——“擒賊英雄”張祥謙。張祥謙是邢臺特警支隊法制大隊的一名基層民警,他説:“我是邢臺公安的一員,維護社會穩定、保一方百姓平安是我的責任!”
這句話,他刻在心裏,更體現在行動上。2018年12月,張祥謙和同事與手持鐵錘的歹徒進行殊死搏鬥,身負重傷。時隔4個多月後,張祥謙去醫院復診,途遇偷盜行為,他又騎著電動車撞向嫌疑人,將其抓獲。面對讚譽,他説:“這只是我的本能反應,一點小傷不算什麼。”
——“網紅校長”陳文水。陳文水是保定市順平縣大悲鄉大嶺後村小學的校長。2018年9月,陳文水開始在網絡發佈短視頻、開直播,通過記錄學校裏的各種事情,讓外面的人關注到大山裏的孩子們在為走出大山努力著。愛心網友看到後,寄來了水果、學習用具、專項善款,陳文水把這些捐贈所得全部用到了學生們身上。
如今陳文水成了一個熟練掌握網絡語言、擁有24萬粉絲的“網紅校長”。陳文水還在努力著,挖掘孩子們的潛能和才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