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向“綠” 循環生金
——河北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位於安平縣的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這裡,生豬糞便經過厭氧發酵後産生沼氣、發電等,實現循環利用。京安股份公司供圖
當前,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已成為農業農村工作領域的主旋律。河北是傳統的農業大省,每年都會産生大量的廢棄物,如何讓農業廢棄物變成“寶貝”?這就迫切要求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走高品質綠色發展道路。
近年來,河北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堅持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堅持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相結合,同步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和良性循環,實現農業綠色發展。
良性循環,畜禽糞污變資源
3月19日,記者走進位於安平縣的河北裕豐京安養殖有限公司。在這裡,看不見一點兒糞污,也聞不到豬糞味兒。
作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裕豐京安公司年可産種豬8萬頭、出欄商品豬26萬頭。30多萬頭生豬,一年産生的糞便和廢水達幾十萬噸。那麼,該企業的糞污去哪兒了?
2013年,裕豐京安公司投資組建了河北第一家並網發電的沼氣電廠——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等單位實施戰略合作,引進德國水解酸化、生物天然氣提純、有機肥生物除臭等技術,建立起完整的“氣電熱肥”聯産技術體系。
“看見那體積碩大的罐子沒?豬舍地下都預埋了管道,糞便不出欄,直接輸送到沼氣發電廠了。”公司董事長魏永説,生豬糞便經過厭氧發酵後産生沼氣,全部用於發電併入國家電網,沼液再次發酵生産液態有機肥,沼渣則生産固態有機肥,整個養殖園區廢水廢物零排放,實現了“畜禽糞污—沼氣—電—熱—有機肥—農作物—飼料—養殖”綠色農業生態循環模式。
從畜牧企業到建設能源公司,再到全産業鏈的農業企業,這幾年裕豐京安公司的角色轉換,是河北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河北省是畜牧業大省,是全國重要畜産品供應基地,每年畜禽糞污産生量約1.2億噸,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壓力。
河北省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促進畜牧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先後出臺《河北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和《河北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加快構建種養結合、科技引領、農牧循環的長效機制。
2017年至2020年,河北省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安排省級資金,支持70個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據統計,全省共支持5485個規模養殖場配建設施,已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287處,年沼氣生産量4000萬立方米,年沼氣發電量超過6000萬千瓦時,建成有機肥廠或集中處理中心320余家,年生産商品有機肥260萬噸,處理畜禽糞污1000萬噸以上。
到2020年年底,全省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7%以上,基本解決畜禽規模養殖污染問題。
減肥減藥,農業生産綠色化
春分過後,農事正忙。在盧龍縣下寨鄉的康美農業有限公司黃桃種植基地,村民們忙著對黃桃樹進行水肥管理。
“基地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不僅原來板結的土壤變疏鬆了,果品個頭也比以前大了、勻稱了,口感也好了。”該公司總經理蔡衛國告訴記者,他們流轉土地1800畝,種植黃桃、蟠桃、大櫻桃等。這幾年,基地一直用有機肥作底肥,種出的水果品相、甜度明顯優於使用化肥的水果,每公斤水果售價一般高出市場價30%至50%。
蔡衛國介紹,基地採用納米膜好氧發酵堆肥技術生産有機肥,每年可生産有機肥1000噸,可減少化肥使用量120噸左右,節省成本30%至40%。
近年來,河北省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分區域、分作物集成推廣高效施肥技術和新型肥料,推動農企合作,引導農民施用配方肥,保持化肥使用量負增長。積極推廣綠色防控、高效施藥技術和新型植保機械,大力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保持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今年,河北省將充分利用農業措施、生態調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高效低毒農藥科學使用等綠色防控技術,在全省68個縣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創建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示範區136個,集成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模式,促進農藥減量增效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農産品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和過度使用農藥、化肥一樣,隨意遺棄的農藥包裝物也是發展生態農業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包裝物、農藥瓶等廢棄農藥包裝是重要的面源污染,也是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河北省將進一步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度促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全域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如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方面,保定市自去年起在涿州、高碑店、安國3個糧油生産大縣(市)開展農藥獸藥包裝廢棄物處置試點,探索建立“押金回收、統一運輸存放、規範化處置”收儲運體系,到明年全市銷售網點全部接入農藥獸藥包裝廢棄物押金回收系統,實現押金銷售和回收數據的實時監控,回收率預計達到90%以上。
今年,河北省將在11個設區市以及定州市、辛集市和雄安新區選擇14個縣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建設,總結探索回收處理機制,建設河北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監測系統。
綜合利用,小秸稈成為“綠色稈”“黃金稈”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農作物秸稈産出大省。近年來,全省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秸稈綜合利用正逐步形成循環産業鏈條,原本廢棄的秸稈變成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稈”、農戶增收的“黃金稈”。
日前,在趙縣濟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飼養人員將滿滿一車調配好的飼料往牛槽裏添加。90多頭肉牛享受著可口的美味兒,不時發出“哞哞”的歡叫聲。合作社理事長李軍凱告訴記者,餵養肉牛的飼料是由收儲來的秸稈經過發酵而製成的。每逢農作物收穫季節,合作社都會收儲大量秸稈,不僅可做成飼料,還可送到有機肥廠加工成肥料。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合作社一年收儲秸稈2000噸左右,加上收儲補貼和賣給有機肥廠的費用,一年收入30萬元,刨除人工、收儲等費用,還有些利潤。
除了離田利用,秸稈還田提高地力,是目前最便捷的秸稈利用途徑。
近年來,趙縣小麥麥茬秸稈還田模式、故城玉米秸稈粉碎旋耕還田模式、望都秸稈堆漚腐熟還田模式、君樂寶牧場秸稈青貯製作模式等,不僅有效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水準,也推進了標準煤替代、化肥減量、碳減排等工作。
日前,省農業農村廳耕地品質監測保護中心聯合河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針對秸稈直接還田效果開展監測評估。結果表明,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河北省秸稈直接還田提升耕地品質效果顯著,耕地品質平均提升約0.2個等級。增加作物産量效果明顯,小麥平均産量較長期秸稈不還田對照區高出8.3%,玉米高出9.25%,折算貢獻全省糧食産量25.7億公斤。
去年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全省秸稈基本實現全面綜合利用,離田利用佔比達到38%,能源化利用佔比達到11.75%,形成政府推動、市場驅動、主體帶動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