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向全球開放科研資源 為外國科學家提供機遇

2021-04-08 09:15:22  來源:科技日報  責編:曲浩

我國面向全球開放科研資源 為外國科學家提供機遇

人們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參觀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圖片來源:《科學》網站

  美國《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在科學領域,中國過去一直在追趕更先進的國家,但形勢正在逆轉!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及45年來首批月球岩石。中國也開始為外國研究人員提供使用這些科學寶藏的機會,許多外國科學家對此表示讚許,認為這會促進科學的進步。

  《科學》網站報道,2020年12月,嫦娥五號任務從月球帶回了1.7公斤岩石和土壤,這是自1976年以來人類首次帶回月球樣本,研究人員有望借此揭示太陽系的演化歷程。

  1月18日,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證實,將鼓勵開展基於月球樣品的空間科學國際聯合研究工作,促進成果的國際共享,並可能在4月開始審查申請。同時開放的還有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單碟射電望遠鏡。

  北京時間3月31日零點起,FAST正式向全世界開放,向全球科學家徵集觀測申請。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表示,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是400小時,屆時中國將會收到數十份申請,李菂説:“申請數量嚴重超額,競爭會十分激烈。”

  中國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指出,共享資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做最好的科學。他説,獲得外國科學家關於如何使用FAST的想法“有助於推進射電天文學研究的進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射電天文學家卡爾·海爾斯表示,很高興與中國科學家合作,他已經加入了一個FAST團隊觀測星際介質。

  外國科學家申請使用FAST非常方便,李菂説:“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申請。”FAST網站發佈了一個英文申請模板,國際專家將對申請進行排名並給出建議,望遠鏡的時間將分配到2021年8月。

  去年12月1日,美國“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現在全球唯一在做類似研究的就是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它的靈敏度為阿雷西博的2倍,正在搜尋微弱而不尋常的脈衝星和快速射電暴。李菂也希望FAST能加入“國際脈衝星計時陣”項目,這一望遠鏡網絡通過尋找快速旋轉脈衝星信號中微小的時間變化來探測引力波。

  《科學》網站最後強調,對於國外研究人員來説,使用中國寶貴科技資源的征途才剛剛開始,中國正計劃實施諸多其他大型太空探索和科學項目,這些都為外國科學家提供了機遇。

  預計4月或5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將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在未來幾年內還將增加兩個艙,用於開展微重力、物理和空間風化實驗,並向國際研究人員開放。2024年左右,中國計劃發射一台軌道望遠鏡,其反射鏡比哈勃太空望遠鏡小2米,可與空間站對接。此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計劃建造一台價值50億美元的粒子加速器。(記者 劉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