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工業穩增長 2020年河北省工信系統奮力奪取“雙戰雙捷”

2021-04-07 11:32:51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曲浩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十三五”圓滿收官的艱巨任務,全省工信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科學統籌防疫物資保障和復工復産,認真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紮實推進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工業穩增長“雙戰雙捷”。

  抓擴産保供應,圓滿完成防疫物資保障任務

  指導企業快速轉産擴能。去年疫情暴發後,省工信廳在第一時間,連夜安排部署,省市縣聯動建立重點企業特派員機制,為企業紓困解難。制定擴産保供十條措施,河北省57家、840家企業分別進入國家和省級重點生産企業名單。去年全省新建口罩生産線千余條,22家企業轉産防護服,口罩、防護服日産量從12萬隻、零套躍升至2240萬隻、6.9萬套。省工信廳建立熔噴布等關鍵原輔料統一調撥機制。

  堅決落實國家調撥指令,向武漢等地調撥防護服近100萬套,做好神農架林區、西藏阿裏、新疆巴州及14個國家、友好省州的支援,圓滿完成國家調撥任務。

  抓復工促復産,保主體穩增長成效顯著

  強化運行調度。去年,疫情暴發後,省政府成立工業發展協調組,實施周調度機制,推進工業企業復工復産。河北省陸續出臺“疫情防控+推動復工+支持措施+精準服務”等政策文件,全省工信系統建立復工復産聯絡員機制,搭建工業企業復工復産平臺,工業經濟增速自去年3月實現轉正後,連續實現正增長。

  強化産業鏈協同。省工信廳編制了鋼鐵、食品、生物醫藥等24條優勢産業鏈全景圖和龍頭企業配套圖,制發汽車、軌道交通、新型顯示等産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梳理上下游企業、關鍵産品,找準産業中斷點、堵點。河北省建立跨區域協同復工復産保障機制,為20多個省、市協調省內外15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復工復産;搭建河北-湖北産業鏈協同復工復産雲平臺,發佈推動産業鏈協同復工復産倡議。邯鄲市組建鋼鐵、裝備、食品等7個産業鏈幫扶小組,解決問題450個。

  強化包聯服務。河北省深入開展“三包四幫六保五到位”“萬企幫扶”百日攻堅、包聯“大走訪”等行動,去年全省工信系統共組建26個工作專班、500余個聯絡小組,對1.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包聯全覆蓋,協調解決問題超1.5萬件。組織開展27場“政策面對面”視頻解讀,點擊量超2200萬人次。去年9月底13.8億元無分歧欠款全部清零,提前完成國家目標任務。

  強化産融合作。去年,省工信廳與23家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分別支持工業企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額度9070億元、12427億元。聯合中行、建行等開展“暖企護航”、“産業鏈供應鏈金融鏈”融合對接等活動,為3000余家企業提供800多億元專項信貸。雄安新區、廊坊市獲評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

  補短板鍛長板,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千項技改再創新高。去年,河北省實施省級重點技改項目1663個,同比增長60%,創11年來最好成績,技改投資增速高於全國2.9個百分點。省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互聯網平臺上線運行,建立工業診所40家,出具診斷報告2400余份。河北省乳製品、汽車輪轂、家電板、商用車特鋼等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一。

  設計賦能成效明顯。深入開展“工業設計+”行動,去年河北省培育企業設計中心95家,組織工業設計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等活動150余場,服務企業3600余家。2020年,中信開誠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榮獲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河北省14項産品獲紅點、iF等國際知名設計獎項。成功舉辦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過1200萬人次。首屆金蘆葦工業設計獎完美落幕,吸引國內外8393件産品參與。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實施研發機構扶持計劃,開展“百校千企”産學研用活動,去年河北省新增工業企業研發機構1482家,培育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116家,培育10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試點和44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河鋼唐鋼、科林電氣榮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30家企業成為國家工業企業知識産權運用試點。邢鋼“精益六西格瑪創新管理經驗”被評為全國品質標杆,石家莊君樂寶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

  兩化融合持續深化。去年河北省制發汽車、石化、縣域特色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成功舉辦5G+工業互聯網應用推進大會,培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點示範項目54個、國家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6個,推動4000多家工業企業上雲。河北省入選全國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首批試點,24家企業通過評估,數量居全國第一。

  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去年,省工信廳聯合京津經(工)信部門舉辦應急、汽車、大數據等産業轉移活動28場次,參與企業超千家。與京津經(工)信部門簽署《加強應急産業合作備忘錄》,京津冀應急産業對接雲平臺成功上線,700余家企業入駐。

  區域轉型步伐加快。去年河北省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3家、省級工業轉型升級試點示範縣10個、食品産業強縣30個。

  抓産業育新動能,新興産業跑出“加速度”

  數字經濟加快培育。去年河北省制發電子信息産業重點攻堅、大數據産業創新發展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編制《懷來大數據産業基地規劃及實施方案》《正定數字經濟産業園規劃》,高規格成立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去年電子信息産業營收同比增長8.8%。目前,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線運營伺服器規模突破180萬台,創建省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10個,唐山、廊坊、秦皇島成為省級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新興産業較快發展。積極實施重大新藥産業化、國際化和仿製藥品質提升工程,去年全省生物醫藥健康産業同比增長15%。強化重大技術裝備研發,75項産品獲評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多項産品實現進口替代。去年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産量分別同比增長25.3%和6.6倍,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比增長7.8%。唐山組織開展“戰新産業攻堅提速年”活動,推動66家傳統企業跨界轉投新興産業,完成投資260億元。

  未來産業初具規模。去年,河北省率先在全國印發首個應急産業發展規劃,制發河北省重點應急企業及産品推薦名錄,成立河北省應急産業聯盟,舉辦2020中國·唐山國際應急産業大會,加快推進張家口懷安、唐山開平國家基地建設,産業規模超2600億元。制定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康復輔助器具産業發展規劃,實施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産業項目106個,營收突破1400億元。秦皇島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産業創新大會,全省康復輔助器具産業規模超200億元。張家口冰雪裝備産業基地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簽約冰雪裝備器材項目41個。

  優服務惠企業,民營經濟活力不斷迸發

  政策引導持續發力。去年,河北省印發《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舉辦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表彰百家優秀民營企業、百名優秀民營企業家,為民營企業提氣。

  特色産業快速增長。去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省政府領導包聯縣域特色産業工作方案》,8位省政府領導包聯22個特色産業集群。組織“縣域特色産業振興擂臺賽”等活動30余場,全年全省縣域特色産業集群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

  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河北省實施“五減六提”行動,去年累計為中小企業減稅費租息725億元;組織公益服務活動105場次,服務企業1.2萬家;爭創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6家、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3家;制發《河北省職業經理人培育方案》,線上線下培訓1.25萬人次;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78家,爭創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1家,位居全國第4。

  抓綠色發展促轉型,工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圓滿完成去産能任務。去年河北省壓減平板玻璃、焦炭産能840萬重量箱、220.6萬噸,完成12家重點污染工業企業退城搬遷。

  大力實施綠色製造。去年全省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23家,其中國家級25家;省級以上綠色園區8家,其中國家級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3個。

  加快推動工業節水。河北省去年創建工業領域節水型企業103家,4項技術列入國家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德龍鋼鐵、首鋼遷安入選國家“水效領跑者”名單。

  紮實做好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河北省去年完成13家企業的綜合評價。承德實施尾礦和新型墻材項目44個,寶通礦業成為河北省第一家掛牌的環京綠色砂石骨料基地。河北省完成128家工業企業料堆場治理改造。

  2020年河北省推廣新能源汽車64230輛(標準車),完成全年任務的214%。

  推進改革開放,創新模式吸引企業落地

  依法行政紮實推進。省工信廳駐省政務服務大廳工作組行政審批辦結率100%。圓滿完成6項省重點改革任務、3項改革試點任務,獲評省深化體制改革考核優秀單位。

  對外開放開創新模式。去年河北省召開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大會,成功舉辦數字貿易合作、雄安數字交易、河北數字經濟發展、第五屆中國數壩等高峰論壇活動,網絡視頻點播超過1555萬人次。支持滄州舉辦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復工復産視頻信息交流會和線上對洽會,600余家企業及商協會代表參加,達成合作意向、簽訂備忘錄等近百個。

  抓責任強管理,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

  開展電磁環境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去年河北省查獲“黑廣播”97起。針對5G網絡建設,河北省完成698個衛星地球站的頻率協調。河北省無線電監測能力評估排名全國第一。

  民爆行業安全生産事故“零發生”。去年河北省開展3輪督導檢查,整改問題隱患174項;修訂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60余次。

  鹽業生産供應穩定。省工信廳認真落實食鹽專營政策,規範未加碘食鹽、工業鹽管理,實現食鹽市場不脫銷、不斷檔、不漲價,確保合格碘鹽覆蓋率90%以上。(米彥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