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琿 通訊員李福寧
在生産車間,工業機器人精準地拾取物件;在智慧港口,無人駕駛的電動運輸車行進有序;在千家萬戶,智慧家居便利居民生活……今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激蕩著數字經濟的蓬勃活力。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不僅是為經濟增長尋找新的動力源泉,更是為了把握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研究員説:“過去20年是互聯網不斷驚艷世界的20年,未來20年將是數字化、智慧化持續驚艷世界的20年。”
去年,唐山市編制出臺了《“智慧唐山”2020-2022年行動計劃》,旨在利用3年時間,實現城市從數字化到智慧化再到智慧化,將唐山建設成為省內第一、國內領先的新型智慧城市。
唐山正帶著自己的深度思考,步履堅定地走在數字經濟賦能城市發展的路上。
堅定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這是一個“數字化”和“産業化”雙向融合發展的螺旋式上升過程。發展數字經濟的著力點是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必須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相互支撐;實體經濟必須加快數字化發展,才能實現轉型升級。
作為全國血液信息化行業領軍龍頭啟奧科技的董事長,于保田對於數字經濟有著深刻的理解:數字經濟內涵在不斷擴展延伸,除傳統意義的互聯網經濟外,在賦能推動實體經濟方面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採—存—算—管—用”是數字經濟的全生命週期,第一步數據採集,就來源於實體經濟。以煉鋼為例,需要採集大量的爐內溫度、壓力等諸多數據,這些數據在記憶體、數據中心不斷累積,形成大數據。積攢起來的海量大數據有什麼用?借助算力,可以幫我們發現問題的關鍵因素並預測可能性,我們據此改進技術,指導生産。改進後的方案怎麼樣?我們再次通過採集來的數據進行檢驗,不斷修正。在這個交替往復的循環中,問題不斷被發現,技術不斷在改進,品質不斷在提升。可見,數字經濟來源於實體經濟又反哺實體經濟,將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滲透到傳統産業中,讓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産生化學反應,不僅加速了企業轉型升級,還在不斷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一批擁有傳統實體基因、同時具備強大科技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應運而生。
啟奧科技“血液安全信息化平臺”。記者 張北男 攝
聚焦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積極開發應用場景。目前,我們在服務業領域打造的應用場景最為豐富,比如在金融科技賦能下,金融機構實現了信貸資金的精準滴灌,充分發揮了數字化優勢。但各領域數字經濟應用存在很大差異,專家們一致認為,下一步應更多關注工業、農業領域,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方向,推動製造業、農業等産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積極運用新一代數字技術推進傳統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改造,推動産業鏈向中高端延伸。同時,還要解決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城鄉之間的不平衡,解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路徑出現的同質化現象。
擁抱數字經濟帶來的商業模式改變
一切的科技經濟活動都是為人服務的,傳統的商業模式是工廠生産,通過各種渠道銷售給消費者,而現在的數字化模式,是以人的個性化需求為中心,通過他的各種通信設備,商家來分析他的需求,然後讓實體進行生産,最終賣給消費者,顛覆了傳統的“人找貨”,實現“貨找人”。這種改變,在生産領域也有著鮮明的體現。
在匯中股份,我們就體驗到了數字化供應鏈帶來的高效和便捷。董事長張力新介紹,數字經濟所帶來的供應鏈的延伸從生産的源頭——庫房就開始了,“我們的庫房與供應商的庫房數據是開放的”。以前,與供應商的聯繫是靠訂單、電話告知其訂貨量,而現在,通過數字的連接,供應商可以隨時看到匯中庫房的儲備量,當到達設定好的下限時,馬上供貨。這樣一來,供應商也不會造成産品的積壓,極大提高了效率。
匯中股份智慧化倉儲。記者 張北男 攝
數字化供應鏈繼續延伸到智慧製造環節。“首先,我們是以銷定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張力新介紹,“智慧訂單”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智慧化生産線上,只需通過編程就能夠按照客戶的不同需要進行柔性定制,將上萬種産品合理排産。
産品生産出來,就需要智慧倉儲大顯身手了。準確標識儲存位置,産品“先進先出”等都需要數字化的管理。在企業家眼中,智慧製造實質上是“物理系統的製造”與“數字系統的製造”二者形成鏡像,即信息物理系統的鏡像。張力新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解釋這一概念:超市購物,老百姓看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這是物理系統;而對於超市管理的後臺系統而言,每一件商品都對應著一串數字,這就是信息系統。“我們買到的是有形的商品,而超市的管理系統顯示的是賣掉了一堆數字。”
在這樣的系統中,每一件商品都有獨一無二的數字代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因為數字經濟貫穿了産銷的全過程,一旦産品出現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字代碼進行追溯,精確到具體環節,便於高效精準地解決問題。
用好數字經濟跨界融合帶來的契機
數字經濟搶新機,當務之急是認清機遇、用好機遇,重塑城市的競爭力。面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全成對於這一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數字經濟一個鮮明的優勢就是跨界融合,這給唐山的轉型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契機。”在趙全成眼中,數字産業化對絕大多數城市來講,起跑線是一樣的,而在産業數字化方面,唐山則具有獨特的優勢。作為一個重化工業城市,我們有厚重的産業基礎,“鋼鐵+數字經濟”“化工+數字經濟”“裝備+數字經濟”都是其他城市難以望其項背的。“以前的鋼鐵企業去搞旅遊業是轉型,而抓住數字經濟的機遇實現自身産品的升級也是一種轉型!”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對於各種新優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多,“材通穹宇,料定天下”的未來給今天的鋼鐵、化工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和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企業發展就能不斷獲得科技創新能力加持,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進入快車道。
松下電焊機組裝機器手臂。記者 趙亮 攝
唐山的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地理環境、發展戰略、商業模式、制約短板、自身需求和資金實力等具體情況,來制定“量體裁衣”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不斷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彈性,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通過新技術新應用延長、拓寬、挖深産業鏈,努力把既有優勢培育成“參天大樹”。
面對數字經濟浪潮的席捲,唐山不必盲目追趕互聯網“風口”,而應檢視城市的資源稟賦與現有的優勢,讓數字經濟與城市産業更好地融合。發展數字經濟既是新目標,也是鞏固擴大原有優勢的方法,無須“另起爐灶”“重啟賽道”也能發揮重大作用。唐山的工業基礎雄厚,完全有條件將數字經濟與鋼鐵、化工等優勢産業深度融合,發揮好傳統産業和當地要素結構的優勢,起到1+1>2的作用。
共享數字經濟帶來的生活便捷
作為入選全省唯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五星級試點城市的唐山,數字經濟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智慧城市建設,給市民的衣食住行帶來了極大便捷。
微信搜索“唐山公積金”,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碼綁定賬戶,點開“業務辦理”……唐山市民王先生在手機上順利辦完了“償還公積金貸款提取”業務後高興地説:“現在真是方便,不用去大廳窗口排隊,很快就收到了錢。”
在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的過程中,唐山市結合新技術為政務服務賦能,實施“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審批”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總時限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其中,依託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按照“省級統一對接、一網一窗申報、垂管系統辦理、統一辦結送達”的模式,全部實現網絡互通、用戶統一、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並優化政務大廳,豐富“冀時辦”App功能,實現政務服務事項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同時,整合全市各類既有市民綜合服務系統和平臺,形成以覆蓋“線上”“線下”等多種服務渠道為主的民生綜合服務平臺,並通過網上大廳、辦事窗口、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以及開發專屬APP和微信公眾號,為自然人和法人提供一站式辦理的政務服務。
在此基礎上,2020年7月底,“唐山生活服務在線”微信公眾平臺上線試運行,載入中考成績查詢、從業資格證預約、二手房交易預約等8項高頻應用服務,為市民提供便捷服務,實現了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互動。
唐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民生服務、社區治理等領域推廣應用,把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百姓共享數字經濟賦能城市發展的成果。
新景樓“智慧社區數據分析平臺”。記者 劉洪超 攝
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方向,創新是經濟騰飛的翅膀。唐山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深刻的思考、更堅定的決心和更堅實的步伐,努力走出一條覆蓋面廣、融合度深、效益效率高、具有自身特點的數字賦能之路,以數字經濟發展催生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連結
何謂“數字經濟”?
關於數字經濟的定義,許多國際機構和組織都做出了概括,以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佈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的定義最具代表性:“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産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可以説,數字經濟代表了圍繞數據這種關鍵的生産要素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産、流通和消費的經濟活動的總和。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化轉型正在驅動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對世界經濟、政治和科技格局産生深遠影響。
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有何區別?
作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水準的重要統計標準,近期,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産業統計分類(2021)》(以下簡稱《數字經濟分類》),首次確定了數字經濟的基本範圍。
《數字經濟分類》從“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兩個方面,確定了數字經濟的基本範圍,將其分為數字産品製造業、數字産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5大類。
其中,前4大類為數字産業化部分,即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是指為産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産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於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對應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26個大類、68個中類、126個小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第5大類産業數字化部分,是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産業帶來的産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該部分涵蓋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數字金融、數字商貿、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應用場景,對應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91個大類、431個中類、1256個小類,體現了數字技術已經並將進一步與國民經濟各行業産生深度滲透和廣泛融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