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精準施策突出特色 打造“空心村”治理邯鄲模式
2021-12-24 11:39:46來源: 人民網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精準施策突出特色 打造“空心村”治理邯鄲模式

河北省磁縣陶泉鄉西韓溝村航拍圖(資料圖片)。閆宏圖攝

  人民網石家莊12月23日電(楊文娟)眼下正值冬閒時節,然而在河北省磁縣陶泉鄉的西韓溝村,村民董學飛正忙得不可開交。做熱氣騰騰的拽面,準備香氣撲鼻的大鍋菜食材……這個農家樂小院裏,煙火氣十足。

  “路好走了,環境也美了,今年來我們村旅遊的人非常多,買賣效益也好,每天能賣個三、五百元,有時能賣個千把塊錢。”董學飛説著話,手裏的活兒可一點兒沒耽擱,“現在,村裏熱鬧得很呢!”但是誰能想到,如今這個熱鬧的村莊,幾年前還因為山高路遠、交通閉塞,是一個蕭條的“空心村”。

  村莊出現“空心化”現象,這既不利於農村長遠發展,也與鄉村振興目標相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邯鄲市結合各地資源優勢和群眾意願,充分挖掘鄉土文化,突出主題、打造亮點,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空心村”治理邯鄲模式。

  從“遷居”到“返鄉” 文旅融合讓空心村變小康村

精準施策突出特色 打造“空心村”治理邯鄲模式

河北省涉縣偏城鎮大岩村——莊子嶺景區太行紅葉美景(資料圖片)。張少寧攝

  和西韓溝村一樣,涉縣的偏城鎮大岩村曾經也是個“空心村”。儘管山上果樹、藥材眾多,還有八路軍母親李才清故居等紅色資源,但由於地處太行山腹地,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再加上十年九旱,貧困致使村民大都遷居到了別處。

  大岩村要改變。“2015年後,我們村把土地和荒坡流轉給了河北萬景旅遊開發集團,他們進行了旅遊開發,村莊成了景區的一部分,這給村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岩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現龍説。

  10.3公里的景區盤龍公路、9.9公里的上山步遊路修好了;300個覆蓋大岩村和景區的路燈亮了;新打好的3眼機井,讓村民們吃上乾淨的自來水,改造好的街巷道路,讓村民出行方便了;還有全覆蓋的移動和網通信號,讓村民的生活豐富多彩了……旅遊旺季時,成千上萬名的遊客會慕名而來賞紅葉、參觀八路軍母親李才清故居,景區遊客量日接待人數可達1.2萬人。

  “我們圍繞‘紅色+綠色+産業’的主題,立足這裡獨特的生態環境優勢,打造了以莊子嶺為中心的太行紅葉大峽谷,還深度挖掘了莊子嶺紅色旅遊文化,不僅帶火了當地的鄉村旅遊經濟,而且促進了群村民致富增收。”河北萬景旅遊開發集團董事長李保紅説。

  據介紹,除了景區吸納村裏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就業外,該集團還為村民建立了老舊廢棄房屋承包費收入、打工收入、林果樹收入、自辦攤點收入等立體化收入機制,人均年收入也從景區開發之前的兩、三千元提高到現在的八千多元。

  不僅如此,“我們村每年還有42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其中50%的收入以每畝660元土地流轉金的形式分給村民,再加上其他的村集體收入分紅,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王現龍説,富裕後的大岩村成了令人羨慕的“小康村”、遊客的“網紅”打卡地,不少走出去的村民又紛紛返鄉工作,“現在在大岩村居住的村民幸福的很呢!”

  從“空心”變“實心” 特色開發為古村落髮展添活力

  走在邯鄲市峰峰礦區界城鎮的西老鴉峪村,一排排整齊的民居鱗次櫛比,一條條平坦的道路通向遠方,坐落其中的王家大院氣勢恢宏,古樸莊重,與古色古香的秀才街遙相呼應,彰顯著曾經的輝煌和神秘。

  “平時還好,一到旅遊旺季,來參觀的人特別多,都想看看這座老院子,聽聽它的故事。”在西老鴉峪村居住了40多年的村民韓會生説,這兩年村莊變得越來越熱鬧,尤其是農閒時節,鄉親們聚在一起做做手工活、跳跳廣場舞,生活真是滿足啊!

  這片古老土地之所以能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都是峰峰礦區實施“空心村”治理的結果。據了解,西老鴉峪村位於峰峰礦區西南部,村內原生態非物質文化資源、民俗文物存量極其豐富,農耕文化遺産保存完整,是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河北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被列入重點保護單位。特別是王家大院古建築群也坐落其中,房屋院落基本完整,1998年以來無人居住,但由於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的相關要求,西老鴉峪村無法進行整村撤並、易地搬遷。

精準施策突出特色 打造“空心村”治理邯鄲模式

遊客在峰峰礦區界城鎮西老鴉峪村的王家大院拍照留念(資料圖片)。李棟攝

  如何將這個不利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我們創新思維,探索出一個整體修繕保護性文旅開發模式。”峰峰礦區界城鎮黨委書記柴輝説,該村依法自願有償回購老宅和閒置房屋165戶,結合保護性文旅開發要求,爭取到國家專項資金300萬元,對王家大院為主軸的古建築進行原貌恢復。“目前,以王氏莊園為主的八角樓、王家大院、九間樓、元寶洞、秀才街等古建築群已修繕完畢,網絡電影《刀馬鎮之永貞》《九叔歸來》在該村拍攝並成功上映,知名度進一步擴大。”

  未來,西老鴉峪村還將全力打造集旅遊、休閒娛樂、影視基地為一體的冀南民俗文化旅遊風景區,拓寬當地村民的致富之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使青壯年勞動力回流,不斷招財力、聚人氣。

  與此同時,為了激活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西老鴉峪村依靠鄉村微工廠和龍王礦泉兩個項目,大大解決了村內閒散勞動力的問題,尤其是婦女,70多人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

  如今,村裏的街道硬化了,村莊亮化了,村民富裕了,昔日“空心”的西老鴉峪村逐漸變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一季有果、環境優美”的“美鄉村”。

  從“三無”到“三有” 土地流轉“種”出山村好風景

  武安市館陶鄉墳峧村曾經是一個典型的無資源、無産業、無區位優勢的“三無”空心村,全村共120戶328口人,因為看不到希望,村民大都選擇外出務工,人走屋空。怎樣改變眼前的困境,讓墳峧村的村民有活幹、有産業、收入增?這是村支書楊張的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治理‘空心村’,發展産業是根本。”自2018年空心村治理工作開展以來,楊張的就奔走于農業部門進行諮詢,上網查看資料,經過多方考量最終決定利用墳峧村獨特的自然氣候和山區地形開展中草藥種植,主要種植的品種是板藍根和連翹。

精準施策突出特色 打造“空心村”治理邯鄲模式

今年6月12日,墳峧村村支書楊張的組織村幹部和技術人員帶領村民對板藍根種植基地進行田間管理(資料圖片)。司建平攝

  “墳峧村的土地不多,大都是山間梯田,但好在土質肥沃。”楊張的説,第一年種植時,想著沒啥經驗,就先種一點兒試試,看看效果再説,所以村裏只流轉了25畝閒置農田。

  為了種好這20多畝地,從前期選種到後期耕地播種,從灌溉用水的確定到灌溉管道的鋪設完成,每一個過程楊張的都全程參與。為了盡可能地節省開支,他帶領全體村幹部都參與到板藍根的種植中來,“免費”出工出力。村民們在他們的帶動下也積極參與種植,一年後板藍根畝産已達到600斤,直接經濟效益上萬元。

  板藍根種植成功後,墳峧村又先後流轉整合閒置山坡林地300余畝種植連翹,並採用“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加快致富增收的步伐。“今年,我們村又引進了‘太行紅’辣椒種植項目20余畝,以目前的規模計算,三個項目預計可為村集體帶來近20萬元的收入,人均年增收兩、三千元。”楊張的説。

  “原來種玉米、穀子等作物,一畝地最多也就賺個六、七百塊錢,現在種板藍根、連翹、辣椒可比以前收入多多了!”村民楊海林笑著説,收入提高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有勁兒。

  此時的楊張的,臉笑得像朵花一樣,“接下來,我們村還要把中藥材種植與旅遊發展結合起來,擴大板藍根種植面積,建設50畝種植基地,連翹的栽植覆蓋全村1萬畝山坡,重點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鄉村遊,不斷提高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準。”

  據統計,目前邯鄲30個農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2020年底已完成治理任務並通過階段性驗收,近日又通過了整體驗收;今年8個農宅空置率30%-50%的“空心村”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務;農宅空置率30%以下“空心村”治理已納入鄉村振興,結合新農村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