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阜平是一個幸福的地方
2021-12-30 16:24:26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阜平是一個幸福的地方

顧家臺村黨支部書記顧錦成(左)深入村民家了解情況。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我腦子裏對阜平有很深印象,從小就有印象,這是我對阜平革命老區的一個情結。”2012年12月29日、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這樣深情講到。

  九年過去了,阜平群眾擺脫了貧困、實現全面小康,正在新起點上開始新奮鬥。

  2021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年頭,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年終歲尾,我們又一次來到阜平縣,踏訪這裡的山山水水,感受革命老區九年巨變。

  “年輕”的黨支部有力量

  【紅色故事會】

  12月20日,週一,顧家臺村。

  會議室很小,大家互相能看到對方臉上的表情變化。四壁上,紅色的標語給人溫暖與力量。

  村黨支部5個委員,有3個是“80後”和“90後”,1個是“00後”,人們臉上都挂著興奮、期待的神情。

  今年4月換屆完成後,34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顧錦成創新黨建工作,推出“紅色故事會”。每週一和週四,在傳達政策、佈置工作的同時,支部成員之間講紅色故事,談感悟話體會。

  “林伯渠手舉馬燈照萬人”——顧錦成對革命前輩“一定要把光亮照著大家”的精神十分欽佩。

  “井岡山會師”——支部委員顧仲霄最大的收穫是要堅定信念,實事求是闖新路。

  “毛主席在花山”——偉大領袖和群眾打成一片的人民情懷,深深感染著“00後”黨員顧亞楠。

  ……

  一個個紅色故事,讓大家充滿了奮鬥的力量。

  “年輕人是要有情懷的,加強黨建正是增強責任感的好辦法。”顧錦成説。

  “年輕”的黨支部已成為小山村大發展的強勁引擎。

  【“90後”的啤酒花園】

  這兩年,顧家臺發展勢頭好,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很多,僅“90後”“00後”就有20多人。

  今年4月,3位返鄉的“90後”跟顧錦成商量,想建一個城裏流行的“啤酒花園”,給遊客增添體驗項目。

  為了趕在五一假期開業,顧錦成發動村裏的黨員一起幫忙。

  選址、整地、佈置燈帶、購置桌椅,經過緊張準備,4月29日,一座漂亮的“啤酒花園”在曾經的荒地上開張了。

  五一假期,“啤酒花園”顧客爆滿,服務員由4個增加到10個仍顯緊張。見此情況,顧錦成和村幹部們主動放棄休息義務幫工。那幾天,“啤酒花園”每天營業額達十幾萬元。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顧家臺村和幹部群眾進行座談時的諄諄教誨,時刻激勵著村黨支部的每一個人。

  在旅遊、林果、食用菌、箱包加工四大産業基礎上,今年村黨支部又探索了種植牡丹,發展中藥材種植産業。2021年,顧家臺村人均收入將達到2萬元。

  “我們必須牢記總書記囑託,理清思路再出發,努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顧錦成説。

  馬蘭處處漾歌聲

  【鄧小嵐的廁所情結】

  這段時間,78歲的鄧小嵐一直住在馬蘭村。

  每週一至週五下午2時,她都會前往馬蘭小學為小樂隊的孩子們教授樂器。

  説起馬蘭村的變化,她感觸最深的是廁所。

  鄧小嵐是《晉察冀日報》社長兼總編輯鄧拓之女,2004年開始往返于北京和馬蘭之間。

  她不斷向人們推介馬蘭。但當北京的朋友來後,馬蘭的條件和環境卻很讓人尷尬。

  “那個旱廁,站得靠前,怕弄臟了外面;站得靠後,又怕掉進去。有的老人根本蹲不下去。春夏秋冬、颳風下雨,都得去外面上廁所。”

  鄧小嵐開始走街串巷,宣傳使用抽水馬桶,並親手畫了示意圖,送到鄉親手裏。

  在村裏,只要看見誰家門前堆著紅磚和水泥要蓋房子,她就找過去動員:“你弄個水衝廁所吧,我補你200塊錢。”

  幾年來,也有村民響應她的號召,但因為當地冬天氣溫低,一到冬天,抽水馬桶的儲水箱就被凍裂了,廁所不能用。

  2019年,馬蘭21個自然村555戶居民,從山上搬進了易地扶貧安置小區。村民們住上了有暖氣、帶電梯的房子,家家戶戶用上了水衝廁所。

  “我十幾年沒有推動的事情,黨和政府一下就解決了。”鄧小嵐感慨道。

  【馬蘭村的夜生活】

  馬蘭小區對面是63棟食用菌大棚,旁邊還有一片新建廠房。蜂蜜灌裝廠、服裝廠、核桃加工廠,土地被集中流轉後,村民都在這裡上班。

  傍晚,産業園區內漸漸靜寂下來,安置小區家家戶戶的燈光亮了起來。

  “7點了,群裏叫我去排練呢。”看了一眼手機,村民楊紅霞匆忙走出家門。

  此時,小區的活動中心已是人頭攢動。這個廳在練廣場舞,那個廳響器班鼓點敲得急。旁邊站滿了觀看的老人、孩子。

  “原來大家在山裏分散著住,一個自然村沒幾戶,想搞個娛樂活動都鬧不起來。現在,都搬到一起住了,你有這個特長,我有那個愛好,一下子湊出好幾個團。馬蘭的夜生活可豐富了。”村黨支部書記孫志勝説。

  “村民自編自演的節目特別豐富,他們的水準很高。”鄧小嵐十分讚賞。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阜平正努力實現文化繁榮。”阜平縣委宣傳部部長邸英説。

  “阜平老鄉菇”的科技范兒

  【華北地區最大冰溫庫】

  24層、44排、32列,3.3萬個托盤貨位。操作員通過電腦發出指令,貨位上下左右移動,精準調取的貨物很快便沿軌道運行到冰溫庫一樓貨倉門口。

  遠遠望去,矗立在阜平縣高阜口食品産業園的河北國煦公司一號立體果蔬冰溫庫,與它身後的太行山一樣高大。

  冰溫庫的主人顧明德是土生土長的阜平人。

  “在脫貧攻堅戰中,阜平香菇闖出了一片天地。現在要推進鄉村振興,阜平香菇還要有新作為。”作為龍頭企業,香菇産業怎樣進一步提檔升級,顧明德一直在尋找突破口。

  多次考察後,顧明德相中了冰溫庫項目。

  這個華北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技術最先進的冰溫庫,使用了二氧化碳製冷技術,相較普通冷庫節電90%以上。它恒溫恒濕,溫差幅度可控制在0.01℃,能最大程度保持果蔬新鮮度。

  一號冰溫庫的周邊,還有香菇烘乾及分揀車間、生産物流車間等。這些項目具備了加工、儲藏、保鮮、物流的綜合功能,寄託著顧明德的新希望。

  【冬日裏的科技培訓班】

  “液體菌種製作”“大棚吊袋栽培”……

  12月17日下午,阜平縣農業農村局會議室裏不時飄出一些食用菌種植的“專業詞彙”。30多位種植大戶和專家們熱烈討論著。桌子不夠用,許多人搬來凳子坐在墻邊。

  “阜平已經出了一批‘香菇人’,能不能再出一批‘木耳人’,要看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把技術學到手了。”阜平縣食用菌專家組組長侯桂森最後總結發言時,用力揮著手激勵大家。

  紮根阜平六年多,在侯桂森等專家帶動下,阜平的香菇種植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現在,黑木耳種植提上了日程。

  2015年,侯桂森牽頭組建了食用菌專家組。從那時起,食用菌技術培訓每週都要進行,從未間斷。

  侯桂森幾乎都要忘記了:最初,為了讓菌農掌握技術,阜平辦起了培訓班,給前來學習的每人發30元錢,管一頓午飯。有的人對香菇種植沒信心,領了錢就走了,飯也沒吃。

  現在,每一次培訓,前來參會的人都會爆棚。

  截至2021年,阜平食用菌産業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帶動1.5萬戶農民增收,戶均增收1.7萬元。“阜平老鄉菇”已成為區域公共品牌。

  店房村的“朋友圈”

  【結對共建】

  自從2016年與浙江滕頭村結對共建以來,店房村已與陜西袁家村、上海塔廟村、浙江魯家村共4個國內先進村莊建立共建關係。

  提起首次到訪“世界十佳和諧鄉村”滕頭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淑軍用“震撼”來形容。

  “村裏全域都是5A級景區,年生産總值120億。村裏沒有貧困戶,也沒有暴發戶,全部都是富裕戶。”

  從滕頭村學習回來,劉淑軍堅定了信心:大力發展産業,壯大集體經濟。

  從山腳下的村黨群服務中心一路向上,一條長18.8公里的環路將13個自然村串連起來。山間臺地上,一座座工業廠房若隱若現。

  “即使是村裏的企業,你對接的也是全國市場。”劉淑軍説。

  如今,4家企業産值連年遞增,今年將達6500萬元,村集體收入將達183萬元。

  【店房村的“一老一小”】

  22幢灰白相間的樓房沿山谷矗立。房前屋後潔凈整齊,旁邊是村裏分配給每家的小菜園。

  店房村村民的福利至少有四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由村集體代繳,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享受助學金,幼兒入托學費和伙食費全免,年滿65周歲的老人每月230元。

  78歲的楊瑞珍形容自己的老年生活是“無憂無慮”,“村裏有各種福利,還有志願者專門為老人提供服務。子女們不用操一點心。”

  2018年,借鑒滕頭村的經驗,店房村成立志願者組織。老人馬桶不會衝、熱水器不會用,各種小事兒,都由志願者解決。如今,志願者從最初的9人發展到50多人,服務已成常態化。

  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的幫助下,自2016年始,店房村的孩子每年都會分批到青島、廣州、杭州、上海參加軍事夏令營。飛機、軍艦、磁懸浮列車……小小年紀已眼界大開。

  在村委會對面的山上,有一行標語:托起明天的太陽——將來誰來建設店房,下一代!

  北京人進山種黃桃

  【感測器控制的農業園區】

  留學多年,歸來幹啥?北京人牛童的選擇,是到阜平的太行山上種黃桃。

  盤山公路,蜿蜿蜒蜒。距離縣城約20公里,五丈灣村附近山上的白色廠房,以及滿山種植的黃桃樹,就是牛童投資3000多萬元建起的五丈灣園區。他現在的身份是河北光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園區一塊塊果地旁,矗立著一根根白色欄杆,頂端是柵欄狀面板。

  “這是地上感測器,監測光照、氣溫、風向,地下也有感測器,監測土壤溫濕度情況。”牛童説,1000多畝的五丈灣園區共有17組感測器,實現了對山上果樹環境變化的精準監測。

  監測只是第一步。走進廠房數控室,大螢幕上墻,蓄水池、泵房、水肥一體機……一幅幅畫面,實時展示。

  打開智慧農業系統,輸入數據,水肥任務開始遠程自動運行。過去靠人工,水肥難免多了少了。如今,很多數值通過數字技術精量控制,提升了黃桃品質。

  【北京鮮桃 來自阜平】

  2019年6月,五丈灣園區第一批黃桃熟了,銷往哪呢?

  “阜平水果很多,但能在北京叫得響的高端水果少。”父親啟發他,拿黃桃來説,過去,北京商超進的多是湖南貨,路途遠,運費高。阜平距北京不到300公里,土壤、氣候條件也適宜種黃桃,這是一片藍海。

  牛童給自己的黃桃起了個詩意的品牌名“源自山”,寓意這裡的黃桃源自阜平的太行山。

  第一批鮮桃進入北京某商超,很受歡迎。

  今年6至9月,黃桃進入成熟期。最忙的時候,牛童和團隊成員在山上住了三天三夜,組織農民採果。滿載黃桃的貨車走了又來,奔向北京。

  整個銷售季,70萬公斤黃桃賣往了北京各大商超。

  “阜平果、賣北京”,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模式大有可為。他們一鼓作氣,又在阜平建立了3個農業園區。

  夢想,從職教中心升騰

  【山村女孩成了電商主播】

  “阜平大棗‘抱緊你’,今生甜蜜不分離……”在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簡稱阜平職教中心)的電商創業園,扎著馬尾辮的二年級學生賈妍捧著一款農産品,對著支架上的手機做介紹。她的旁邊,擺放著小米、核桃、蜂蜜等農特産品。

  賈妍來自阜平縣東莊村,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全家搬進了阜東新區安置區。未來幹什麼好呢?

  這幾年,阜平縣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電商全網銷售額從2016年的3000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2.05億元。

  電商時代來了!去年9月,賈妍來到阜平職教中心,開始電子商務專業學習。在課堂上,她用心學習電商知識。在實訓樓,她積極鍛鍊直播技能。

  今年“雙十二”,賈妍跟企業主播一塊進行阜平農副産品直播。“為家鄉農産品直播帶貨,這是有意義的事。”

  “畢業的師哥師姐有的入職電商公司,有的開網店。”賈妍説,未來,她將努力提升自己,為家鄉電商産業貢獻力量。

  【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天色微明,黃潤的燈光從教學樓的窗戶裏散出。7時,伴隨著《我愛你,中國》的旋律,賈妍和同學一起快步走進教室。

  從電商、汽修到平面設計等專業,有8000多名學生在阜平職教中心努力學習技能,爭當時代棟樑。

  發展大計,人才為先。1993年春,時任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的項南同志到阜平考察,提出發展職業教育、培養落地生根人才的脫貧思路。

  1994年,阜平職教中心正式成立,拉開了全縣職教扶貧的序幕。

  2018年,投資近12億元、佔地518畝的阜平職教中心新校區建成,全力打造汽車與智慧製造類、服務鄉村振興類、信息技術支撐類三大專業群。

  阜平職教中心以“發展職教、志在富民”為辦學宗旨,2016年以來完成29340人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累計向社會輸送各類技能型人才24000余人,實現“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阜平是一個幸福的地方”。

  阜平職教中心展板上的10個大字,成為今天這片紅色熱土的真實寫照。牢記總書記囑託,老區人民奮鬥著,收穫著,幸福著,在鄉村振興路上繼續奔跑追夢。(河北日報 記者趙書華、馬彥銘、貢憲雲、高志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