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踐行總書記囑託 未來之城展新顏——打好“藍綠底色” 繪就“雄安畫卷”
冀時客戶端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踐行總書記囑託,五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將雄安新區打造成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踐行總書記囑託 未來之城展新顏》,今天來看《打好"藍綠底色" 繪就"雄安畫卷"》。
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實現兩線合一,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習近平
(2017年2月23日 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到安新縣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定不移打造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之城,全面提升雄安新區環境品質和水準。雄安,藍綠交織、水城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有序鋪展。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蕾:
我面前的這片林區就是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在大清河片林栽下的第一批樹,幾年過去了,當年的小樹苗已然鬱鬱蔥蔥。
5年來,雄安新區持續開展大面積植樹造林,"千年秀林"工程累計植樹2300多萬株,達45.4萬畝,樹種近200種。
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技術顧問 徐成立:
除了高大的喬木以外,我們選擇了桃樹、梨樹、蘋果樹、海棠樹,每到春天4月份以後,陸續花就開了,非常漂亮,五六月份以後,陸續果實就開始成熟了,引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進行覓食。
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千年秀林項目負責人 石其旺:
這棵樹就是2020年東峰書記栽植下去的,栽下去的是一棵棵樹,真正紮根我們心底的是我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價值追求。
中建二局雄安造林項目2019春二標工區長 張瑋:
我在雄安新區已經三年了,剛來這兒的時候這裡灰乎乎的,現在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已經長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林海,我們管護三年的苗木已經陸續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現在正在向郊野公園、北部林帶等地區陸續輸送優質苗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雄安新區能成為一片真正的森林氧吧、生態之城。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蕾:
在雄安,每一棵樹都是有身份的,專屬的二維碼就是它們的"身份證",記錄著這棵樹從苗圃到種植、管養、成長的全過程。通過運用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高科技建立起來的智慧平臺,可以追溯全生命週期管理,確保千年秀林的品質和品質。
行走在這一望無際的林木間,感受到的是充滿希望的生機勃勃和氣象萬千,"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生態美景正鋪陳開來。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焦潔:
今天我們跟隨這艘"天地一體化"生態監測水上實驗室,對白洋淀區水質進行日常監測。空中無人機監測,水中無人船採樣,再將採樣數據通過5G信號第一時間回傳,船上的水質監測設備就能實現14項水質指標的快速分析。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監測科負責人 王英俊:
目前我們看到的這張圖是雄安新區水環境圖景,這張圖顯示的是雄安新區白洋淀以及上游河流的實時的水質監測的情況,目前我們可以看到,雄安新區白洋淀以及上游所有的入淀河流,目前已經達到了Ⅲ類及以上標準,是1988年自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實現全域Ⅲ類水。
三台鎮崔公堤村村民 王克斌:
到了夏季荷花一盛開、蘆葦一翠綠,坐著小船在蘆葦蕩裏一玩耍,特別美,而且有一種柔情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雄安新區堅持全流域"一盤棋"的治理思路,"控源截污治河"一體化推進,不僅引黃河水、長江水、水庫水等對白洋淀實施生態補水,還開展了唐河污水庫治理、白洋淀生態清淤、河口濕地建設等一系列重點工程,改造新建污水處理廠,實現雄安新區全域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焦潔:
水環境品質改善的同時,水生態也取得了明顯改觀,多年不見蹤跡的鱸魚、鳑鲏魚、黑魚又重新出現了,白洋淀這顆"華北明珠"正變得愈發璀璨奪目。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劉錦渤:
有花有草、有水有林,有城有景、有古有今,迎著春風,漫步在以"生態雄安"為主題的郊野公園,欣賞著滿目的山桃和迎春,感覺到十分愜意。
眼下,中央綠谷和東部溪谷交匯的"雙谷"生態廊道也正在加緊建設,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正乘著春風拔節生長。
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彭旭更:
雄安新區堅持把綠色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普遍形態,統籌城淀林田水草系統治理,大規模開展了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提升生態環境的品質,構建森林環城、濕地入城,整個新區是一個生態之城、文明之城。
遊客 李子楠:
這兩年雄安的變化特別特別大,尤其像郊野公園,還有悅容公園、金湖公園,都是從一片荒土轉眼之間就拔地而起了,這麼一座座漂亮美麗的公園,真的覺得生活越來越美好了。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劉錦渤:
目前,"千年秀林"已鬱鬱蔥蔥,新區"三帶、九片、多廊"的綠色空間骨架基本形成。已初步展現出"綠核為心,圈層展開,廊道聯通,網絡結構"的森林生態空間佈局,"城在林中、人在景中、鳥語花香、自然和諧"的生態畫卷正徐徐鋪展。
"千年秀林"扮靚"未來之城"。五年來,雄安新區累計造林45.4萬畝,植樹2300多萬株,森林覆蓋率達32%。
"華北明珠"白洋淀重綻風采。淀區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白洋淀野生鳥類數量共計230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24種。
"藍綠交織"擦亮生態底色。2021年雄安新區PM2.5濃度降至4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36.92%,新區"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生態格局日趨完善,秀美生態畫卷徐徐鋪展。
本台短評——打造新時代生態文明典範城市
秀林綠、淀水清、飛鳥鳴……一個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麗雄安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五年時光,雄安,先後有序,快慢有章。建設,規劃先行;動工,生態先行。踐行總書記囑託,雄安新區始終秉承"先植綠、後建城"的生態環保理念,努力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全國樣板,向著建設成為"妙不可言、心嚮往之"的典範城市邁進!
千年大計,作于細,成于實。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就一定能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韆鞦之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