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科技創新 “冀”往開來
2022-04-14 11:09:57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闊責編: 馮薇薇

  這是一場科技創新的“盛宴”。

  4月12日,在2021年度河北省科技獎勵大會上,259項(人)獲得省科學技術獎。從全新的鋯/鈦基合金到人工智能診療,從高端射頻晶片到茄子品種更新換代……新生科技成果,蘊藏著令人驚嘆的技術突破,講述著科學家攀登科技高峰的奮鬥故事,也是河北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生動注腳。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獲獎成果中,主導産業更搶眼、“四個面向”更突出、京津冀合作更火熱……河北以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抓手,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內生動力。

  獲獎項目聚焦“四個面向”助力“三件大事”

  如果科技發展有氣質,自立自強一定是“河北創新”的底色。

  2021年度科技獎勵大會上,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的傑出典範——河北工業大學校長韓旭與燕山大學教授劉日平從省委書記王東峰的手中,接過了省科技突出貢獻獎的證書。

  手捧熠熠生輝的證書,他們知道,這一難能可貴的獎項的獲得,是一場多年如一日的使命之徵。

  “科學研究是一場‘寂寞的長跑’,只有經受得住挫折的人才能走到最後。”劉日平回憶道,每項研究都需歷經多年,沒有一批耐得住寂寞的科技工作者的長期堅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細數河北省2021年度獲獎項目,共授獎1515人。“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對引導科技工作者潛心研究、超越自我起到了積極作用。”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龍奮傑説。

  劉日平和團隊成員就在這場“寂寞的長跑”中默默前行。今年,他們完成的“鋯/鈦合金化設計及在極端服役環境下的工程應用”項目獲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新材料是處於科技創新前沿、高新技術密集的産業。他們研究的新型高性能耐腐蝕金屬材料,是一種高可靠、長壽命結構材料,可以應用於核、化工、儀器儀錶相關企業。

  項目團隊發明瞭鋯英砂沸騰氯化法製備四氯化鋯和提純新方法,使海綿鋯中鐵、硅等有害元素含量降低一個量級,實現了工業上的連續生産,産能提高6倍,成本降低70%。開發出的10余種全新的鋯/鈦基合金,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除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更面向經濟主戰場。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白蛋白結合型納米藥物遞送關鍵技術及産業化研究”項目,實現了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國産化首家上市,近三年實現銷售39.1億元,節約患者用藥成本超過百億元。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的“積體電路用含氟高純電子氣體製備技術與産業化”項目,解決了含氟高純電子氣體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保障國家積體電路産業鏈安全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結直腸癌精準診療策略的創新性研究與臨床應用”項目,圍繞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難題,構建了結直腸癌AI影像輔助診斷平臺,研發結直腸癌AI影像判讀軟體,診斷效率提升50倍,準確率達98%。

  “今年評出的一等獎項目聚焦‘四個面向’,助力河北省‘三件大事’,整體水準比往年有較大提高,部分項目有望衝擊國家科學技術獎,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對助推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龍奮傑信心滿滿。

  一等獎中京津冀協同創新項目佔比超三成

  此次獲獎項目有個特點頗為顯著:眾多科技成果正往企業的生産線匯聚——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鋁合金車輪全流程智慧製造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成果技術,構建了生産工序內信息閉環和工序間有機融合的智慧製造系統;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以“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新能源虛擬同步機關鍵技術、裝備與應用”成果技術,填補了兆瓦級虛擬同步機裝備空白……

  近年來,省科技廳分類培育、綜合施策,石家莊、唐山、保定等市大力實施科技企業倍增行動,全省科技企業實現快速增長,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1萬家、科技領軍企業達44家。

  “河北省聚焦創新主體,做大做強各類科技企業,創新正從實驗室轉向生産線,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經濟強的通道。”龍奮傑認為,創新鏈産業鏈融合,關鍵是要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創新動力,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是河北省增強科技創新主動性的應有之義。

  2022年河北省科技獎勵大會上,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牽頭完成的“頭孢類晶型藥物綠色製造關鍵共性技術與産業化”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我們開發的過飽和度反饋控制頭孢抗生素晶型精製技術,産品晶型純度達100%。”該項目負責人龔俊波説,他們打破了國外制藥巨頭在中國的市場壟斷,大大降低了醫保和患者負擔。

  但攻克“卡脖子”技術,單憑企業一己之力很難完成。這次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與天津大學和河北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合作,才最終啃下了“硬骨頭”。

  成果轉化率不高,科研與市場對接不暢……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技成果與被市場接受的商品之間,橫亙著一條技術落地的鴻溝。

  河北高校也同樣為之困擾。如何破解?“大型風敏感結構的風效應及控制優化技術”這一成果給了我們啟示。

  這個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由石家莊鐵道大學、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項目組在研發風洞試驗技術和測試設備的基礎上,提出了精確的結構風/雪荷載計算方法,研發了系列振動控制措施和結構優化設計方法,提高了結構抗風安全性,並降低了建設費用,成果在北京冬奧會等300多項大型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

  眾創、眾包,走出了自主創新道路,也跨越了轉化的鴻溝。

  數據顯示,2022年的授獎項目中,河北省與外省合作的項目有105項,其中京津冀合作項目有66項,佔與外省合作項目數的63%。京津冀協同創新項目獲一等獎10項,佔一等獎獲獎比例的34%。

  一家家企業的努力,一次次合作的達成,離不開一個好的“創新生態”——

  一批創新策源地正在全省域範圍內形成。32家省級以上高新區勾勒出河北科創的基本輪廓,1451家省級科技研發平臺覆蓋地方高精尖技術力量,創新共同體在微觀層面連結産學研合作。

  大力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氛圍愈發濃厚。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與京津科技部門共同推進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去年,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00億元,同比增長超50%。

  “目前,河北省正在與京津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謀劃建設一批高等級科技創新平臺,將來一定會為河北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河北力量’。”龍奮傑説。

  戰略性新興主導産業項目佔項目總數67%

  “今年三大獎總數(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為253項,比上年略有減少,但這些項目含金量顯著提高。”龍奮傑表示,一大批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高水準成果集中涌現。

  細數這些獎項,涉及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現代農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石化等河北省戰略性新興主導産業的項目有170項,佔項目總數的67%。龍奮傑認為,這正顯示出科技創新“面向全省主導産業”的鮮明導向。

  “攻克國際技術難題”“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打破國外行業壟斷”……翻看科學技術獎榜單,讓多次參評省科學技術獎的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張明路感慨良多。“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

  以這次該校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核電堆芯智慧運維機器人裝備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為例。張明路介紹,團隊突破了堆芯運維裝備自主研發與集成應用關鍵技術,研發出堆芯檢測機器人三類6款、檢修機器人兩類8款。目前,已取得超24.2億元産值,經濟效益達5.5億元,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迫的問題去。”龍奮傑説,河北省圍繞全省12個主導産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産業,統籌優勢科技力量,支撐引領産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印發《河北省基礎研究行動實施方案》,在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優勢基礎學科建設、爭取國家基金項目等方面實現快速增長。

  緊盯産業變革趨勢,圍繞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第三代半導體、6G通信、冰雪裝備等重點領域,開展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發,超前佈局未來産業。

  切實抓好專項實施,在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22個産業領域,著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和“殺手锏”技術,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

  新動能加速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去年1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

  2022年是河北省項目建設年,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多達337項、産業鏈現代化提升項目多達126項。“我們將實施好科技創新項目和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建立‘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熟化一批、落地一批’的梯次推進機制,以高品質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龍奮傑説。(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