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動真碰硬 久久為功 石家莊以硬招實招促營商環境優化
2022-07-12 08:04:15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康夢凡責編: 馮薇薇

  ■開欄的話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探索開展全域營商環境綜合評價,紮實推動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末端落實,全省各項工作呈現良好勢頭,河北面臨的重大機遇和蘊含的強大勢能正在加速轉化為發展成果。

  為營造尊商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推動全省營商環境邁上新臺階,即日起,本報開設“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高品質發展”專欄,及時反映全省各級各部門加快打造開放高地、投資創業首選地的新舉措、新成效,敬請關注。

  7月11日,在石家莊衛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晉州經濟開發區的工作人員圍繞年産3萬噸新型環境控制及修複製劑擴建項目進場施工,現場進行審批指導。公司負責人毛善軍感動萬分,“早一天投産就意味著能早一天搶佔商機。有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明年6月我們一定能夠按時竣工投産。”

  像晉州市這樣主動上門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的務實舉措,是石家莊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投資興業沃土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推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當做基礎性、長期性的戰略舉措,以“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緊迫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危機感,動真碰硬、久久為功,大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系列專項行動,以更大的力度、更強的措施、更優的服務,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

  高點站位、強力推進。石家莊市把優化營商環境列入全市開展“6+1”專項行動和必須打贏的“三場硬仗”之一,先後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和市委副書記任組長的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治理領導小組,一手抓環境提升、一手抓環境整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定期聽取研究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努力把“軟環境”打造成“硬支撐”。

  對標找差、創新突破。圍繞世界銀行營商環境10個評價指標,聚焦國家18個評價指標,以及歷年國家和省對石家莊評價的扣分內容,制定《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優化提升工作方案》,逐項整改提升;深入與上海、深圳、廣州等38個先進城市動態對標,學習借鑒經驗做法142項,創新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可操作實施的提升舉措。

  建章立制、激勵約束。在全省率先將《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列入立法計劃,啟動了立法起草工作,用法規的形式將全市各項政策亮點、要點固化下來,保障各項政策措施的穩定性與連續性,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使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有法可依。目前,該條例正在公開徵求意見建議。

  在對標先進、創新舉措,著力打造興業沃土的同時,石家莊還堅持主動服務、提高效能,大力營造安商、重商、親商的濃厚氛圍。

  著力提高政務效能。積極推行“上網、便民、減時”,審批事項100%網上可辦,超過75%的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優於同類省會城市,超過45%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日辦結”,審批效率躋身全國第一方陣。著力打造低成本的園區環境,區域評估改革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在全市21個省級以上園區全面實施“標準地+承諾制”改革,用區域綜合評價代替單項評價,勘驗事項由150項減為85項,總時限由937天減至211天。

  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圍繞做大做強主導産業,出臺了支持五個千億級産業集群的系列政策措施,設立了200億元主導産業發展基金,與金融機構簽訂1.5萬億元的信貸額度戰略協議,助力企業做大做強、上市融資。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組建首批25家市級産業技術研究院,發佈“揭榜挂帥”科技項目28個,推出9項人才新政,充分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著力為企業紓難解困。建立政商溝通機制,定期召開企業家(市民)·市長懇談會,組織市縣領導幹部親自接聽市民熱線、參加電視問政,及時回應關切,解決困難問題;加強企業包聯幫扶,嚴格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4000余個。

  同時,石家莊市高度重視日常監督,制定出臺了《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設立了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制度,並在全市範圍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治理。今年以來,累計受理問題線索495件,公開曝光典型案件20起,處理相關責任人57名。(河北日報 記者 董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