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塞罕壩:“美麗高嶺”綠意更濃
2022-08-11 09:46:53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8月2日,駕車駛入塞罕壩機械林場,蒼翠連綿的林海迎面撲來,萬頃碧波氣勢恢宏。

  正值造林自檢收尾期,在臨近冀蒙界河的千層板分場煙子窯營林區頭道溝地塊,我們見到了80後施工員丁玉輝。

  “株高大於35釐米、株距50米、行數25行、總株數260株、死苗6株……”拉開皮尺圈定樣帶,查看樺樹幼苗的長勢,丁玉輝和同事蹲在林間,對這裡的林冠下造林進行自檢,以確保幼苗成活率達標。

  低頭看是株高不過半米的樺樹幼苗,抬頭見落葉松高聳入雲。高矮之間呈現的是塞罕壩機械林場近年來打造的近自然模式。

  此前,塞罕壩機械林場主要以落葉松、樟子松和雲杉三大針葉樹種為主。為改善林區單一的樹種結構,2022年,林場強調營造混交林,“見縫插針”造林6657畝,逐漸把林子培育成混交、異齡、復層林,同時在林下引進一些適合本地生長的灌木,林子變通透了,森林體質更強壯了。

  盛夏,是塞罕壩綠色最濃的時節,也是遊人最多的時節。

  在林場森林防火指揮中心,該中心主任彭志傑緊盯著對面的大螢幕。這是林場防火視頻監控系統,可將浩瀚森林和廣袤草原盡收眼底,實時監控林場花草樹木的安全。

  “遊客多了,林場的管護任務更重了。”彭志傑説,目前全場建有視頻監控點43個,均安裝在鐵塔塔頂等處,可清晰監測半徑15公里的區域,監測覆蓋率達97%。視頻監控設備採用“雙光攝像頭”監測可見光和熱成像,如果哪有熱點或出現火情,畫面顏色就會變成紅色,一目了然。

  指揮臺前,5個電腦螢幕一字排開。“這裡不僅有衛星、煙霧雷達、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火情,更有雷電預警監測系統預防雷擊火。”彭志傑介紹,系統能準確標注出具體經緯度、時間、強度和類型。

  為處理好防火和旅遊的關係,這個旅遊季,塞罕壩大力壓縮景點開放數量,僅開放生態旅遊觀光區5處,總面積1.57萬畝,佔林場總經營面積的1.12%。

  除了火災,病蟲害也是威脅萬頃林海安全的一大隱患。

  8月3日一大早,林場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黨支部書記、副站長劉廣志,就和承德海關工作人員驅車來到煙子窯營林區,進行十年一次的外來物種入侵調查。

  “別看它小,裏面裝的性誘劑能精準地把外來入侵物種引進來。”劉廣志指著一個剛挂好的誘捕器,向我們解釋。這次,他們將懸挂五個誘捕器,分別用來吸引蘋果蠹蛾、美國白蛾、地中海實蠅、桔小實蠅和瓜實蠅五種外來入侵物種。一個月後,再摘下誘捕器,觀察林內是否存在入侵物種,以便對病蟲害情況進行提前研判。

  目前,塞罕壩機械林場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已建立起“外防輸入內防輸出”高效管控防治體系,在對外來物種入侵進行調查的同時,對現有病蟲害進行預防性人工噴霧,極大提升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跟隨劉廣志挂完誘捕器,我們乘坐車輛一路朝林海腹地駛去,行駛約10分鐘,轉向一側的林間土路,筆直的落葉松間掩映著一塊寫有“綠之源”的石碑,尚海紀念林到了!

  拉伸卷尺,用尼龍繩圈出1平方米的小樣方,低頭觀察樣方內草本植物的數量、高度和蓋度……林場科技科科研人員付立華正在進行生物多樣性監測,“你們看,這片林子草本植物、灌木和天然落種喬木錯落分佈,林木種植疏密度合適,林分比較好。我們會將不同地塊的生物多樣性情況進行對比,看哪種撫育方式效果最佳。”

  在付立華看來,老一代塞罕壩人攻克了引種關、育苗關、造林關。如今依然在闖關:良種引育關、資源結構優化關、森林品質提升關、林業可持續發展關。

  生物多樣性監測只是科技科承擔的科研任務之一。為摸清塞罕壩三大針葉樹種的脾性,目前,他們成立了《冀北地區雲杉林高效經營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組,深入了解雲杉的生長規律和生長特點,以便通過有針對性的撫育,更大程度發揮林木的生態效益。

  一路採訪,我們深切體會到塞罕壩人只爭朝夕的拼勁、熱火朝天的幹勁。

  8月3日下午,一場塞罕壩新時代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研討會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部會議室召開。全力推進塞罕壩“二次創業”,成為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帶隊的調研組探討的主要話題。

  “好成績,都是幹出來的、拼出來的。‘二次創業’新征程上,我們將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真刀真槍幹一場,幹出一番新面貌。”陳智卿介紹,目前,林場正在實施塞罕壩精神宣傳教育、森林草原“防火牆”、自然保護地系統化保護、林草生態價值轉化、森林資源培育與品質提升、綠色産業培育壯大、管理機制改革創新、基礎設施補短板8大工程,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奮力續寫新的綠色奇跡。(河北日報 記者賈楠 宋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