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邢臺市南和區構建森林生態網絡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
2022-08-24 10:41:55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南和區構建森林生態網絡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 精緻建綠 精心播綠 精細護綠

邢台南和:精緻建綠 精心播綠 精細護綠

南和城區一角。

邢台南和:精緻建綠 精心播綠 精細護綠

市民在邢臺市南和區和陽公園內的球場打球健身。

邢台南和:精緻建綠 精心播綠 精細護綠

市民在邢臺市南和區嘉禾口袋公園遊玩。本組圖片由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點成景、線成蔭、片成林,天藍水碧,綠樹滿城。南和區,是一座綠色之城。

  數據顯示,邢臺市南和城區綠地面積從2012年的250萬平方米躍升至433.3萬平方米,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從2012年的33.33%、38.67%、10.28平方米,躍升至41.27%、45.39%、12.53平方米,“三綠”指標走在邢臺20個縣(市、區)前列。

  以人為本、以史為脈、以和為魂、以綠為韻,2022年以來,圍繞省級生態園林城創建,南和區精緻建綠、精心播綠、精細護綠,一個“精緻、獨特、典雅、生態”的南和區展現在人們面前。

  精緻建綠,重塑城市生態基底

  早在2015年,南和城區便在邢臺市率先獲得國家園林縣城的殊榮。

  位於南和城區西北部的人民公園,綠化面積309畝,水面30畝。初秋,行走其中,涼意撲面。

  “早年間,這裡是一片廢棄臟亂的大窯坑。”南和區住建局園林中心主任陳嫚介紹,人民公園著力突出植物形、體、色、香、姿兼備的效果,並經多次改造提升,累計栽植本土喬木、大型灌木12萬株,花卉、綠色籬笆(小型灌木)、水生植物、草坪10萬餘平方米,是城區居民身邊最大的一個綠色氧吧。

  2021年以來,按照人性化、便民化、地域化、智慧化的原則,人民公園內部增設VR智慧導覽、客流量監測、太陽能無線充電坐凳、便民衣架、圖書借閱機等各類便民設施,實施了綠地灌溉養護智慧化改造。

  興和園的前身也是一個廢舊坑塘。如今,這裡荷塘碧綠、荷花飄香,岸邊林木茂盛、花草蔥蘢,展現出一幅水清岸綠、蟬鳴蛙叫的美麗畫卷。

  按照適度超前規劃的理念,南和區聘請高資質設計單位,對城區公園遊園、道路綠化、苗圃種植等進行高標準規劃、高品位設計,並組織專業隊伍匠心獨運雕刻精品,著力打造“一街一景、一園一品”、全域綠網。

  幾年來,南和區堅定不移推行“六建”工程,即遊園當作景觀建、道路當作綠廊建、小區(單位)當作園林建、城區當作公園建、企業融入城市建、城區當作森林建,在城區,公園、綠地、綠廊,持續實施的全景式造綠鋪綠工程成效斐然。如今已構建起互聯互通、層次分明、物種豐富的森林生態網絡和綠色屏障。

  目前,南和區高標準建成了和陽公園、人民公園等4處公園和和陽遊園、怡園等30余處遊園,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建成省四星級公園3個、三星級公園遊園2個,城市生態基底得以重塑。

  精心播綠,探索小城大綠化模式

  南和城區不大,建成區面積僅10.5平方公里。

  按照“園林+園藝、綠化+文化、科技+産業”的綠化模式,南和區探索並實施了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支撐、民間資金補充的多元化生態建設融資機制,近幾年投資20多億元用於綠化建設。同時,尊重自然地勢地貌,不大拆大建,重在打造精緻、精美的精品,呈現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樹成林、花成片”的綠城美景。

  伴著早晨或傍晚的微風沿綠道一路騎行,或約上三五好友漫步徐行,看鮮花盛放、水天相接……正成為當下南和區居民的休閒方式之一。

  沿著興業路進入南和城區,駛向宋璟大街,道路兩側約30米的綠化帶,立體而富有層次,喬、灌、花、草合理搭配,色彩錯落自然成景,健身步道清爽怡人。

  “這是我們正在建設的體育公園,公園整體大致呈‘L’形。”陳嫚説,這個公園將若干個口袋公園聯為一體,設置街角展示區、城市展示區、老人休閒區、林下健身區、兒童娛樂區、陽光草坪區、活力運動區、生態休閒區和林蔭停車場等,增強全民健身參與感,使得居民逛綠道的體驗更為豐富。

  突出健身元素的同時,這個體育公園還把體育運動和綠地景觀有機融合,景觀種植以高標準植物點綴,組團式層級種植模式,結合區域特色及場地現狀,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合理佈置油松、銀杏、白蠟等植物,使公園成為多功能性城市綠肺。

  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破硬還綠,南和區各單位、小區相繼進行庭院綠化,建成省級園林式單位小區28個、市級園林式單位小區25個。圍繞“綠色南和、生態南和”目標,大力發展生産綠地,做大做強綠色産業。投資1.2億元,建成環城區東部和南部寬1000米生態防護綠化帶,構建起城區的生態屏障。對城區閒置及邊角地塊,均採取林苗林花間作方式發展生産型綠地,按時令定期對行間植移栽,既保證了綠化效果,又減少了財政投入。

  精細護綠,推動城市綠化管理常態化

  寬闊整潔的村路、成蔭的綠樹、芬芳的花草、秀美的遊園,這裡是位於南和區城郊的西韓村。

  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偉説,村裏的環境之所以這麼漂亮、乾淨,是因為聘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養護,特別是樹木花草,悉心照護,積極做好補植補栽,為村莊增添新綠。

  好的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實際上是“三分建、七分管”。南和區堅持建管並重,精細管護,全面塑造綠化特色。

  “我們對城區公共綠地實行分級養護精細化管理,做到管理標準、管理範圍、管理責任精細定位。”陳嫚介紹,通過招投標等程式,聘請專業的第三方公司對城區綠化苗木進行網格化管護,並按照出臺的考核辦法,對各管養企業實行百分制考核,實行常態化聯查,考核結果與養護費用掛鉤,進一步提升綠地管護水準,確保綠化成果,形成“政府管理、社會監督、市場化作業”的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體系。

  同時,對佔用綠地實行審批制,一律有償使用、限期復綠,有效保護綠地。相繼出臺綠線管理、綠地管護、古樹名木等制度,所有綠地量化目標、明確責任、細化考核,保障園林綠化持續健康發展和良好生態環境長效化。

  大規模的城市園林建設,有效改善了城區生態環境品質。而國家園林縣城的創建,也帶動了鄉村綠化的大發展,全縣200多個村莊的進村路、環村路以及沿路、沿河,全部實施了高標準綠化。

  2022年以來,南和區住建部門對興和園、和陽公園、人民公園、宋璟梅園等4個公園的老舊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對新建的華安路進行綠化,對梅園路南延、興業路和中興大街等3條道路進行綠化改造提升。

  “強化城市生態修復、提升城市品質,是城市發展規律所在、民生所需。”南和區委書記郭衛欣表示,南和區將進一步強化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提升城市園林綠地品質,讓城市綠起來、美起來、活起來,推進宜居宜業宜遊指數不斷攀升。(河北日報 記者邢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