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塞罕壩機械林場:寫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答卷
2022-12-09 13:16:17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張瞬晗責編: 馮薇薇

(中首)寫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答卷

圖為正在巡邏的塞罕壩機械林場防火隊員。河北日報通訊員王立群攝

  【關鍵詞】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新聞現場】

  冬日的塞罕壩,寒風蕭瑟,萬籟俱寂。進入“冬眠期”的茫茫林海,依舊充滿生機。

  樹休,人未休。

  “雖然幾場降雪大大降低了森林草原火險,但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安全第一,切實把半個多世紀接續奮鬥的重要成果撫育好、管理好、保障好,守牢生態安全底線。”12月2日,黨的二十大代表、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再次召集林場職工,一起學習交流黨的二十大精神。

  自參加完黨的二十大,返回工作崗位後,安長明通過多種方式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激發廣大幹部職工走好“二次創業”路的熱情。

  演練現場,幾架無人機迅速升空,直奔“火點”上空,精準投放滅火彈,一聲炸響,火苗頃刻熄滅。“從過去靠人防,到如今衛星、無人機、探火雷達、視頻監控、高山瞭望、地面巡護有機結合,天地一體化森林防火預警監測體系和全覆蓋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的建立,顯著提升了林場防滅火能力。”林場護林防火辦公室主任彭志傑説,“零火災”永遠是塞罕壩的底線。

  除了防火,一場圍殲“無煙火災”的持久戰一直在林海中進行。

  “今年,我們對14萬畝林地開展了松材線蟲病蟲害抽樣調查,防止這一有‘松樹癌症’之稱的外來物種危及塞罕壩森林安全。”林場森防站站長李雙説,為嚴控松材線蟲病傳入,林場完善了營林區—分場—林場三級監測管理,應用“林草生態網絡感知系統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監管平臺”和移動端監測APP,對場內運輸、加工、經營和使用松木及其製品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無盲區無死角全面排查,並購置松材線蟲病分子檢測儀,提升檢測技術能力。“目前塞罕壩尚未發現松材線蟲病,現有病蟲害成災率始終保持在千分之二以內,穩穩處於‘成災率不高於千分之三點三’的紅線之內。”李雙説。

  如今,塞罕壩機械林場有林地面積115.1萬畝,森林覆蓋率82%。讓綠更濃,更要綠出高品質。

  塞罕壩機械林場大喚起分場下河邊營林區一片林地內,與落葉松混交的水曲柳較2021年又高出不少。2022年,試種的3000多株林下參也長勢喜人。

  建場之初,受惡劣環境影響,適宜在塞罕壩生存的僅有落葉松、樟子松等寥寥幾個樹種。“雖然塞罕壩綠了,但樹種單一、結構簡單、密度較高的森林生態系統使物種間難以實現優勝劣汰,對防蟲、防火、防病害等都造成不利影響。”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説,近年來,林場通過引進白樺、稠李、柞樹、水曲柳、五角楓等樹種,花楸、藍靛果、小檗等灌木,營造針闊混交、色彩層次豐富的異齡復層混交林,逐步使林分達到近自然狀態。

  目前,塞罕壩有混交林面積24.7萬畝,佔林地總面積的21.5%。林場計劃通過對現有森林資源的科學經營,到2040年,全場混交林面積新增23.4萬畝,總面積達到48萬畝,佔比達到40%,構建起多樹種、多層次、複合式的森林結構。

  打開林場保護地管理科工作人員孫朝輝的電腦,赤狐、馬鹿、豹貓、黑琴雞、白頭鶴等一張張野生動物照片,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面。

  “這些都是安裝在動物通道旁的紅外線攝像機拍攝的。今年大約拍了8.3萬張。不久前,我們又加裝了200多臺。”孫朝輝説,目前塞罕壩已發現脊椎動物256種、植物625種,通過建立野生動植物種類、分佈、生境等相關信息數據庫,對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走進位於塞罕壩的北京大學生態與環境監測站旁一片經營撫育樣地內,一側被隔離封閉,林分稠密,雜亂樹杈從樹根滋生到樹冠,遮蔽了陽光、阻擋了通風,林下草灌稀疏。另一側林分稀疏,樹榦筆直粗壯,林下草灌茂盛。

  “一邊任其自然生長,另一邊進行了撫育間伐、修枝清理。經過測算,未撫育和撫育的林地內林木平均胸徑分別為15.8釐米和22.1釐米,單株平均蓄積相差近2.7倍。”營林科副科長常偉強説,一棵樹就像一個水杯,越粗越高,儲碳量越大,森林碳匯能力越強。

  近年來,塞罕壩機械林場大力開展荒山造林,科學實施森林撫育,全面加強森林管護,進一步優化森林結構,精準提升森林品質。自2015年塞罕壩啟動碳匯項目以來,已完成造林和森林經營兩個碳匯項目(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項目)474.8512萬噸減排量的備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銷售26萬多噸,實現收入922萬多元,如全部上市交易,保守估計可實現上億元收入。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推動綠色發展、增強碳匯能力、加強林業科研等方面大膽探索,接續奮鬥,寫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答卷。”安長明説。

  【記者手記】

  去過塞罕壩的人,都會被無垠的林海所震撼。有人説:荒原早已變綠洲,應該歇一歇。

  這個問題,記者也曾向林場幹部職工提及,但答案只有一個:永不能歇!

  幾年前,塞罕壩適宜造林的空間已全部植綠,但塞罕壩人卻要“綠中尋斑”,向專家都言“種樹難活”的10萬多畝石質荒山發起攻堅,並啃下這塊“硬骨頭”。待幼樹成林後,林場森林覆蓋率將達到86%的飽和值。

  如今,林場又向全場偏、遠、難地塊發起衝鋒,打響了撫育“盲區清零”攻堅戰,誓讓每棵樹都得到科學精心管護;為改變樹種單一、結構簡單等問題,一場營造近自然異齡混交林持久戰,激戰正酣……

  記者在尚海紀念林旁看到一條樸實卻震撼人心的標語:吃祖宗飯、斷子孫路不是能耐,能夠還祖宗賬、留子孫糧才是本事!

  喜歡實幹的塞罕壩人告訴我們:代代人接續奮鬥,片片林交替勃發,才能延續生生不息的綠色奇跡。(河北日報 記者陳寶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