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石家莊:厚植築夢沃土 打造引才聚才“金名片”
2022-12-26 09:09:51來源: 石家莊日報編輯: 李雨馨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厚植築夢沃土 打造引才聚才“金名片”——我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激活高品質發展“智力引擎”

  近日,由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智聯招聘等多家專業機構,組織評審的“2022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榜單揭曉,石家莊首次獲評“2022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這是一張沉甸甸的“金名片”。據悉,評委會通過專業科學的調查和評選,觀察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的表現,從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三個維度進行城市就業大數據分析,綜合考量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的政策、法規、制度、活動、成果等因素,最終評選出2022“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摘得這一“年度最佳”,是石家莊市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持續加大引才聚才力度的結果。

  近年來,石家莊市把人才作為支撐省會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資源,全力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截至目前,全市培養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及獲得國家級人才稱號的高層次人才338人,引進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及世界排名前500高校畢業生13275人;全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89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5262家,2022年獲得省科學技術獎101項。人才的涌入是對這座城市吸引力的最好證明。

  “強磁場”的磁力來自哪?

  求賢若渴 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描繪了省會未來五年宏偉藍圖,提出了經濟總量過萬億等“七個大躍升”奮鬥目標。贏得人才贏得未來。如何以高品質的人才工作服務保障全市高品質發展,這是石家莊市打造萬億城市的一道必答題。

  石家莊市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市委常委會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市委主要領導多次研究謀劃推進人才工作,並指導實施院士培養專項行動,主導推動與中科院、中關村博士團等國家高端人才智庫和華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高科技企業以及西北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戰略合作。同時,實行人才工作述職制度,建立縣委書記抓人才工作任務清單,將人才工作與縣(市、區)委書記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一併述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聚焦打造5個以上千億級産業集群、錨定經濟總量過萬億目標,堅持圍繞産業鏈佈局人才鏈,不斷創新人才政策體系,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打出了以人才引領産業、以産業聚集人才的組合拳,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市委組織部人才二科科長韓偉説。

  鹿泉區在堅持黨管人才、引才聚才中獲得巨大紅利。鹿泉區委副書記、區長李爭告訴記者,圍繞打造人才創新生態示範區,鹿泉區調整充實了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人才服務中心,建立區級領導聯繫服務專家制度,構建“區、鎮、村、企”四級人才管理服務網絡體系,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引才集聚效應日益顯現,人才招引人數持續增長,為鹿泉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把人才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全市各縣(市、區)委書記認真履行人才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層層壓實責任,真正把“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落到實處。

  政策升級 “引育用留”全鏈條發力

  實打實的政策是最好的引才名片。

  近年來,石家莊市持續創新政策體系。編制《石家莊市“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制定《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吸引留住人才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對帶技術、帶項目來石創業的科技領軍人才,經評審認定後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設立“石家莊人才貸”,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最高額度為5000萬元的信用貸款,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的風險予以最高500萬元補償,為人才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單列1000個人才編制建立編制管理“週轉池”,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同時,不斷優化完善人才綠卡制度,擴展人才綠卡範圍,緊扣打造5個以上千億級産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將5大主導産業企業引進的省屬骨幹院校全日制碩士學位研究生納入人才綠卡服務範圍。目前,全市已辦理人才綠卡A卡1010張、B卡13275張、縣(市、區)卡57527張。

  石家莊市圍繞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精準發力,不斷推出含金量高、創新力度大的政策舉措,配套制定實施細則,推動政策落實落細落地,真正把政策的含金量轉變成了對人才的吸引力。

  靶向精準 暢通渠道引才用才

  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郭文武與河北新大地機電製造有限公司就“混凝土構件的綠色製造與智慧製造技術”開展科技合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俐帶領團隊與煜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建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産生經濟效益近500萬元。兩位專家同時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市科技特派團團長。

  讓人才優勢與企業所需精準對接,石家莊市精準選派科技特派團,向52家有需求意願的專精特新示範企業精準匹配52個市科技特派團,為企業開展“一對一”科研技術合作和成果轉化服務。同時,制定《石家莊市專精特新企業科技特派團工作制度》和《績效評價辦法》,聚焦5大主導産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協調做好3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服務保障工作。

  石家莊市堅持靶向精準,不斷拓寬引才育才“大視野”。

  實施院士培養專項行動。制定出臺《石家莊市院士培養專項行動實施辦法》和《石家莊市院士培養對象團隊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平臺搭建、項目支撐、團隊建設、院士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著力打造一支具備院士培養潛質的戰略科學家隊伍。

  舉辦首屆“海石杯”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重點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産業兩大領域,設置5個賽區,面向21個科技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北京、天津、成都、西安等國內重點城市徵集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737個,遴選優質獲獎項目129個,達成落地意向55個。

  舉辦石家莊市高層次人才雲端交流洽談會,組織534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提供高端崗位9227個,簽訂人才引進協議3910人;運用“互聯網+”手段,搭建常態化高層次人才雲端招聘平臺;發揮中國石家莊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輻射帶動作用,在19個縣(市、區)建立人力資源服務工作站,實現“園區+服務站+企業”全方位對接服務。

  加強科技、教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平臺能級,對新建和新認定的國家級和省級高端科研平臺,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獎勵;開展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市財政每年投入不低於1000萬元支持名師名校長培養;啟動首屆“石家莊工匠”選拔工作,計劃選拔100名“石家莊工匠”,對入選的高技能人才給予2萬元一次性獎勵。

  石家莊市堅持“突出重點、主動服務、精準施策”,創新實施多項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領先性和影響力的人才舉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四級調研員范海青告訴記者,在摸清石家莊市現有人才總量、層次的基礎上,石家莊市編制了急需人才戰略引進指導目錄,為精準有效開展引才工作打好基礎,同時,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暢通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急需緊缺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繼續擴大自主評審範圍,優化實施市政府特貼制度,以精準有力的舉措廣聚英才而用之。

  機制靈活 廣搭平臺聚才留才

  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為用好京津冀人才智力平臺,石家莊市創新開展柔性引才,制定《石家莊人才飛地認定實施細則》,鼓勵企業在京津等人才技術聚集、科創資源豐富地區設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引才工作站等人才飛地,最高給予100萬元資助。舉辦京津院士、專家“石家莊行”活動,先後邀請70多名院士、專家與石藥集團、科林電氣等企業深度對接,解決技術難題230多個。建立京津冀産學研聯盟、中關村科技園石家莊分園等平臺,引進京津專家人才智力1700多人次。

  才以業聚,業以才興。石家莊市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夯實平臺載體,搭建聚才用才“大舞臺”。

  打造産業聚才平臺。圍繞實現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兩大主導産業率先突破目標,出臺兩大主導産業高端人才獎勵實施細則,根據其年度應納稅工資薪金收入對財政貢獻,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2022年對86名高層次人才給予獎勵1000多萬元。

  搭建市校人才合作平臺。開展“攜手名校、才智匯石”市校合作專項行動,市縣兩級共與32所國內知名高校建立合作關係。與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推進河北工業大學石家莊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開展“高校學子家鄉行”,選聘100名“校園引才菁英”,吸引高校優秀畢業生到石家莊市創業發展。積極開展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吸引省內外431所高校的2300名學生來石家莊市進行社會實踐。

  打造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立石家莊中海科技創新博士研究院,中關村協同發展中心等平臺,共建共享産業基地和科技成果,促進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全市設立諾貝爾獎專家工作站8家、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6家、分站14家,建成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459家、産業技術研究院45家。

  一項項改革環環相扣,一項項舉措持續發力,人才“紅利”持續釋放,人才引擎正在為石家莊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石家莊日報 記者 戴麗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