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河北三大展覽入選2024年度“博物館裏讀中國”主題展覽推介項目
2024-06-04 15:35:20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徐文龍責編: 馮薇薇

  原標題:河北三大展覽入選2024年度“博物館裏讀中國”主題展覽推介項目 以一流展覽講好中國故事

河北三大展覽入選2024年度“博物館裏讀中國”主題展覽推介項目

4月25日,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上新,共計更新打樣稿332幅。 杜 船攝

  日前,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公佈2024年度“博物館裏讀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100項,河北省共3項入選,分別為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唐山博物館“歲月留聲——中國百年唱片展”以及保定市博物館“太行龍脊——保定長城歷史文化展”。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在博物館內,歷史是可以看得見的文化遺産,此次河北省3個項目入選本年度“博物館裏讀中國”主題展覽推介,這些展覽裏展現著什麼樣的中國文明和中華文化?從這些展覽裏我們又能讀出怎樣的中國故事、河北故事?

  一場跨越千年的無聲對話

  “《千里江山圖》的傳世離不開梁清標,他總是把印章蓋在不影響畫作本體的地方,這是對書畫的尊重。”今年“五一”期間,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第一展廳,慕名前來的觀眾圍在一幅放大1.2倍的《千里江山圖》前駐足觀賞,聆聽著正定縣梁清標研究會會長梁新順的講解。青綠色調的《千里江山圖》打樣稿,畫上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惟妙惟肖,這幅畫作令觀眾嘆為觀止,似乎每一個人都在與畫家王希孟進行著一場跨越千年的無聲對話。

  “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河北特展”自今年1月9日正式開展以來,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深受廣大群眾和書畫愛好者喜愛,全國各地的觀眾從中欣賞中國古畫的魅力。“該展覽自開展至6月2日,開放100多天,共計接待觀眾170萬人次,省外觀眾佔比29.57%,尤其‘五一’假期接待觀眾11.5萬人次,其中省外觀眾佔比近70%。”據河北博物院副院長王然介紹,展覽精選收藏於世界各地的中國歷代繪畫精品打樣稿1600余幅,向觀眾展示了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名畫佳作,是河北博物院近年來展出作品最多、規模最大的展覽。

  “中國歷代繪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一件件名作,再現了中國古代繪畫兩千餘年的發展歷程。”王然説,親近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就是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我們增強文化自信、譜寫中華文明新篇章的重要條件,未來,河北博物院將繼續努力,推出更多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原創性的主題展覽,讓更多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活起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穿越百年時空的歲月留聲

  走進音樂世界,感受唱片裏的中國。

  目前,正在唐山博物館展出的“歲月留聲——中國百年唱片展”被觀眾稱為可以看、可以聽、可以唱的展覽。

  當唱針劃過密紋,音樂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刀進行曲》《長城謠》帶我們走進那戰火紛飛的歲月;《東方紅》《解放區的天》《咱們工人有力量》等讓我們回首那激情燃燒的年代。在這裡,觀眾還可以聆聽阿炳《二泉映月》的原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可以接觸到20世紀30年代唐山皮影藝人張繩武、李秀、張茂蘭、齊懷等人灌制的皮影唱片,更能欣賞到我國各個時期的京劇、越劇、豫劇等老唱片。

  據了解,“歲月留聲——中國百年唱片展”通過唐山博物館館藏和民間收藏家的數百張唱片,按紅色旋律、戲劇曲藝、民族音樂分為三個部分,講述了19世紀末至今唱片業傳入中國後的發展歷程,向觀眾展示了“唱片裏的中國”。

  唱片是獨具特色的聲音載體,歷經百年承載著時代的印記,自20世紀初期傳入中國,至21世紀初期幾近退出歷史舞臺,唱片作為獨特的見證物記錄著100多年間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

  “我們館將小唱片融入中國歷史的浩瀚宏圖,秉承‘小成本+創意’的策展原則,通過唱片數字化轉化、老唱片機現場點歌、‘唱片裏的中國’冬令營等多種形式、多樣化活動,使展覽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平面走向立體。”據唐山博物館館長魯傑介紹,展覽旨在讓觀眾了解中國唱片的發展歷史,同時通過近距離接觸老唱片感受戲曲、音樂等藝術形式演變的時代特點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觀眾在參觀時沉浸式感受穿越百年時空的歲月留聲。

  展示長城歷史脈絡文化內涵

  長城是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長城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如何講好長城故事,更好地傳承長城精神?

  “保定長城修築時間長、遺存豐富、功能齊全,記錄著保定長城內外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記載著晉察冀邊區軍民浴血抗戰的英雄讚歌,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是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保定市博物館館長曾素梅介紹,2024年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關鍵之年,該館推出的“太行龍脊——保定長城歷史文化展”充分吸納了近年來保定中山長城、燕南長城、明長城防禦體系、長城資源調查等最新研究成果,對保定境內長城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集中展示,共展出文物182件/套、歷史圖片60余張,藝術品創作、場景復原、多媒體視頻、沉浸式體驗等10余項,從歷史長城、英雄長城和人文長城等三個方面,全面展示保定長城的壯美景色和文化內涵。

  曾素梅希望借此次入選“博物館裏讀中國”主題展覽推介項目的機會,能吸引更多的人走進保定市博物館。她説:“我們將以此次入選為契機,進一步挖掘保定歷史文化內涵,結合館藏資源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覽,用更加深刻的主題、更加豐富的內容、更加多樣的形式展示給觀眾,讓更多的人走進保定市博物館,在博物館裏真正地讀懂保定、讀懂河北、讀懂中國。”(河北日報記者 田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