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東文山鎮麻核桃行業代表之家廣場上,新時代文明實踐“趕大集”暨東文山鎮第二屆農特産品展銷及農民文化節活動在這裡舉行,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幅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在這裡徐徐展開。
淶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趕大集”暨東文山鎮第二屆農特産品展銷及農民文化節活動現場 攝影 何可人
活動現場,60余家商戶齊聚一堂,展出了非遺核雕、紅木傢具、車亭貢米等30余種特色産品,這些産品不僅種類豐富多樣,而且價格親民,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駐足選購,現場“掃碼下單”的提示聲此起彼伏,收穫一致好評。與此同時,文化展演、科技助農、志願服務、送書下鄉等多項活動同步開展,為傳統大集注入了文明實踐的新內涵,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提升了活動的實際意義。
消費者品嘗農家小米 攝影 徐梓鈺
“活動真是太熱鬧了,不僅演出好看,農産品的種類也特別多,值得好好逛一逛。我還買了一些小米,準備拿回家,給家人嘗嘗。”淶水縣東文山鎮西車亭村村民韓春梅説。
商家正在為群眾講解宮燈製作流程 攝影 徐梓鈺
據了解,此次“趕大集”活動以“文明實踐大集帶貨 衝之故里遒城有約”為主題,是淶水縣落實“11661”發展戰略的具體舉措。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當地已成功培育32個特色産業村,並打造了“淶水麻核桃”等4個地理標誌産品。該活動持續深化“文明實踐+”模式,將傳統集市轉變為理論宣講陣地、科技傳播平臺和文化展示窗口,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工作人員正在為群眾宣講防範非法集資 攝影 徐梓鈺
近年來,淶水縣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堅定不移走産業強基之路,通過電商平臺與線下展銷會相結合等多種模式,著力打造京津冀特色農産品供應基地,不斷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同時,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將鄉村旅遊、民俗體驗等項目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積極培育鄉村文化IP,有效帶動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産業現代化轉型。通過持續提升農特産品品牌影響力,該縣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文 張瞬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