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王村鎮掐絲琺瑯博物館文創展區,琺瑯手串、掐絲琺瑯紋飾冰箱貼等文創産品琳琅滿目,遊客們跟著非遺傳承人參觀學習掐絲琺瑯製作技藝流程,感受傳統工藝的精湛與獨特。
工人在手工製作琺瑯手串 攝影 徐梓鈺
“這些掐絲琺瑯文創産品太精美了,每一道工序都像在創造藝術,我要多買一些送給家人,以後也會更關注非遺傳統文化!”遊客秦艷玲説。
掐絲琺瑯文創産品 攝影 徐梓鈺
“我們在文創産品設計開發中融入了博物館掐絲琺瑯元素及淶水文化特色,比如海晏河清燭臺冰箱貼,就是根據我們館內藏品設計的,通過小巧的物品,讓遊客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博物館的藏品和文化。”非遺傳承人萬陽磊説。
遊客掃碼購買琺瑯文創産品 攝影 徐梓鈺
為推動非遺文化傳承,淶水縣持續做好傳統技藝活化利用,打造掐絲琺瑯博物館和生産工廠,引進先進數字化生産設備,形成“參觀+體驗+消費”的完整産業鏈,利用網絡平臺“破圈”,吸引“90後”“00後”年輕遊客打卡博物館、購買文創産品,讓琺瑯從“博物館展品”變為“生活夥伴”,形成文化傳播良性循環。
遊客體驗琺瑯文創産品製作工藝 攝影 徐梓鈺
“淶水掐絲琺瑯不僅停留在技藝展示,更探索産業化路徑,構建‘政府引導+傳承人主導+全民參與’模式,推動文創設計開發和生産創新升級,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促進博物館文創産品的豐富發展與文化産業的整體繁榮。”淶水縣王村鎮宣傳委員張凱旋説。
非遺傳承人在直播雲遊覽掐絲琺瑯博物館 攝影 徐梓鈺
近年來,淶水縣深挖本地非遺文化資源,組織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等系列活動,通過文創精品展示、直播雲遊覽博物館、現場體驗創作等方式,發揮傳統掐絲琺瑯、景泰藍火鍋、耳枕、絹人等非遺元素特色,開發非遺工藝伴手禮、文創産品等特色商品,使其成為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潮”流産品,讓傳承千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活起來”“火起來”,深入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和文化消費升級。(文 徐文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