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支持81個縣(市、區)開展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展示、創新、應用示範區建設 數字賦能,農業生産更智慧
用演算法代替人工,讓數據成為新肥料。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河北省已支持寧晉縣、石家莊市欒城區等81個縣(市、區)開展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展示、創新、應用示範區建設,加強智慧大田、智慧設施農業、智慧畜牧和智慧水産等應用集成。
5月7日,省農科院在寧晉縣北樓下村打造的無人化智慧農場示範基地裏,省農科院糧油作物所副研究員崔永增打開手機,實時查看田間的溫度、濕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
“以前種田靠經驗管理,現在是靠這些數據進行管理。”崔永增説,基地採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設施、機械等進行全程自動控制,讓種田變得更輕鬆、更高效。
“現在小麥種植有‘上天’和‘下地’兩套裝備,這‘上天’的就是無人機巡檢了!”崔永增介紹,在小麥生長過程中,無人機如同“私人醫生”,在空中實時監測田塊裏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
“過去人工巡田難以兼顧每一塊田地,現在無人機巡田就像給每塊田做體檢,哪塊田‘生病’需要治療,一目了然。”崔永增説。
智慧氣象監測儀、土壤墑情監測儀……這些環境監測設備就是“下地”的裝備,它們像農田裏的“偵察兵”,通過不間斷地採集數據,給小麥田管提供科學的依據。
眼下,河北省冬小麥進入産量形成關鍵期,科技力量不斷夯實糧食豐收基礎。“多地建設的智慧田間監測站,實現了從‘經驗種地’到‘數據種地’的轉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
從鎬鋤鐮犁到智慧農業,科技是催化劑。近年來,河北省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動物聯網、大數據、雲平臺等新技術與農業生産深度融合。支持石家莊、衡水、保定等地整市推進農業全産業鏈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建設,推動農業全産業鏈數字化轉型。
在冀州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蔬菜大棚的智慧化管理同樣令人眼前一亮。
“以往農戶每天早晚都要巡檢蔬菜生長情況,現在每個大棚都裝上了‘智慧大腦’,一部手機就能遠程操控澆水、施肥、調溫。”冀州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負責人劉曉晨説,大棚裏安裝著不少感測器,它們實時記錄棚室環境和蔬菜生長參數,保障蔬菜在適宜的條件下茁壯成長。
田間有“耳目”、雲端有“大腦”、地裏有“醫生”……當前,河北省農民正從“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河北省將打造形成100個規模化、網絡化、智慧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展示、創新、應用示範區,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智慧化應用率達到100%。(記者 郝東偉 見習記者 李靖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