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搭建雜技文化交流之橋——吳橋雜技節“回家”探訪(三)
2025-09-28 09:30:57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悅陽責編: 王悅陽

搭建雜技文化交流之橋——吳橋雜技節“回家”探訪(三)

9月23日,在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參加第二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啟動活動演出的小演員們正在排練。張昊攝

  雜壇逢盛會,四海聚賓朋。

  9月28日,第二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將在雜技故鄉吳橋縣拉開帷幕。一場場精彩的比賽和展演,以及九月廟會、雜技巡遊等相關活動將陸續亮相,驚險而又唯美的雜技藝術化作立體的畫、夢幻的詩,呈現于廣大觀眾面前。吳橋,已是連接世界雜技藝術的文化之橋。

  把最好的節目演給父老鄉親

  在一根2米高、12米長的軟鋼絲上,9分鐘的時間裏,表演者要完成雙人倒錯頂、雙人前後滾翻、雙人跳肩等十余項高難度動作,最後還要穩穩地站在鋼絲上……

  9月27日,在河北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寬敞的排練廳裏,學生張浩和李天夢正在排練節目《淩雲志——雙人鋼絲》,觀看的人都不自覺地屏氣凝神,生怕驚擾了他們。

  舞臺旁,指導老師辛伯泉看得更是仔細。“一氣呵成,動作熟練,平衡性把握得非常好!”看完表演,他不禁給孩子們鼓起掌來。

  不久前,《淩雲志——雙人鋼絲》憑藉精湛技巧、創新編排和飽滿的藝術表現,獲得了莫斯科尼庫林國際馬戲藝術節金獎。此次,這個節目還將登上本屆吳橋雜技節的舞臺。

  辛伯泉介紹,這個節目從創意構思到訓練成熟完善歷時多年,它打破了傳統鋼絲表演的局限,將經典鋼絲技藝與現代舞臺美學深度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張浩笑著説:“這是我入校7年來,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並獲得金獎。為了演好這個節目,我苦練了4年走鋼絲,每天訓練時間都得10小時以上。”

  和雜技結緣15年的辛伯泉,對參加本屆雜技節充滿期待。2010年,10歲的辛伯泉進入河北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學習雜技。從練基本功起步,到純熟掌握獨輪車等多項技藝,他在不斷努力中感受著雜技藝術的無窮魅力。

  2014年畢業後,他先後在武漢雜技團、貴州省雜技團等單位工作。2024年,他來到河北吳橋雜技藝術學校,當起了老師。

  能在家門口參加雜技節,辛伯泉開心極了。他説:“作為吳橋人,我們心裏都熱乎乎的——這次‘回家’之旅,為太多雜技人圓了夢。”

  九月廟會再現古老民俗魅力

  站在城門前,但聞清脆的馬蹄聲響,七匹駿馬由遠及近奔跑而來。百鼓齊鳴,一場精彩的演出開始了……

  9月26日,在吳橋雜技大世界,作為本屆雜技節重要活動之一的九月廟會正在聯合排練。

  吳橋雜技大世界旅遊有限公司江湖文化城經理曾玉芳介紹:“九月廟會包含百鼓迎賓、江湖酒肆、漢禮雅韻、市井表演等多項內容,充滿濃郁的民間煙火氣息,再現了古老技藝的熱鬧景象。”

  這場融合了立式擊鼓、霓裳羽衣舞、盤鼓舞、雜技中幡、鼓吹樂等多種表演形式的盛會,讓人們在視聽震撼中,身臨其境感受傳統禮儀文化和雜技融合創新的獨特魅力。

  在吳橋雜技大世界文化城內,六連環、仙人摘豆、氣功絕活、雜技嗩吶、“彭家班”世家演藝、江湖劇等表演同步進行中。遊客們可行進式體驗趣味十足的民間雜技演出,在這裡,雜技化作穿越古今之橋,讓人們真切感受到千年前吳橋人家市井煙火和生活溫度。

  巡遊活動讓絕技走進百姓中

  鑼鼓中幡方陣中,表演者把中幡舞得虎虎生風,或頂或拋,每一個動作都精準有力;舞獅方陣中,4頭大獅子威風凜凜,時而跳躍騰挪,時而搖頭擺尾;8頭小獅子憨態可掬,靈動活潑,穿梭其間……

  連日來,作為本屆雜技節的重要活動之一,雜技巡遊和民俗活動正在緊張排練中。

  “雜技節是雜技藝術的盛會,也是人民大眾的節日。從8月底開始,我們就組成了多個表演方陣。”雜技節拉街巡遊總指揮王躍龍告訴記者,體現雜技和民俗文化的巡遊活動,分兩條路線進行。雜技節期間,300余名民間雜技團體成員和民俗表演人員,將走上街頭,搭建起雜技與觀眾之橋,讓絕技真正走進百姓中,享受雜技之美。

  在雜技方陣中,來自吳橋縣民間雜技團體的雜技演員們上演著各種絕活兒:耍飛叉行雲流水,手技棒翻飛自如,4人轉碟讓人眼花繚亂,8人單車編隊動作乾脆利落,高蹺八仙體現傳統技藝……

  “最近幾天,我們一直在優化調整表演細節,力求將最好的節目展現給廣大父老鄉親,展現給來自世界的賓朋,搭建起雜技文化交流之橋。”王躍龍説。(記者 戴紹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