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聯通(懷來)大數據創新産業園的機房內,一排排機櫃晝夜不息地嗡鳴。每一秒,都有海量數據在此流轉、運算,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數智力量。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如同水、電一樣重要的基礎資源。作為全國算力産業佈局的重要節點,河北省搶抓“東數西算”戰略機遇,高品質建設算力基礎設施,優化算力資源配置,加快推進算力基礎設施佈局與産業融合創新,綜合算力指數連續2年位居全國第一。
近日,位於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二樓的廣監雲(廊坊)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裏,技術人員輕點滑鼠,電腦螢幕上大羽安全應急模型飛速運行,精準識別著用戶上傳的燃氣設備圖片,快速生成專業報告。
廣監雲銷售副總經理龐超介紹,依託大羽模型的“AI拍照識別+智慧分析”能力,用戶手機一拍,3秒即獲精準診斷,隱患識別效率提升70%,使用成本降低50%。
企業所需的算力,正來自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同一樓層的機房內。基於“鯤鵬+昇騰”多元算力架構,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面向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普惠算力服務,並協助客戶開展人工智能演算法、創新應用開發及孵化,推動人工智能産業升級發展。目前已和900余家企業、200余個高校及科研機構教師團隊建立聯繫,累計孵化解決方案超160個。
燕趙大地,算力浪潮奔涌,“數字底座”不斷夯實。
從省通信管理局獲悉,近年來,河北省加快5G、工業互聯網、算力、移動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主要指標持續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網絡支撐更有力。
“自從海上有了5G信號,出海捕魚再也不擔心和家人失聯了,隨時可以打電話,費用還便宜。”唐山市樂亭縣九間房村漁民高鵬飛説,他每次出海捕魚,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以前用衛星電話,一年光話費就一兩萬元,而且還要到艙外找信號。現在,海上5G信號滿格,可以時刻與陸地保持聯繫,還能在海上直播賣貨,海上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高鵬飛海上絲滑的網絡體驗得益於河北電信建成的渤海首個海上石油平臺公共服務5G通信基站群,該基站群讓5G網絡能力向中、遠海大幅延伸,為渤海漁業生産、海上觀光、應急救助提供大頻寬高品質信息通信服務。
河北省貫徹適度超前建設原則,推動通信網絡深度覆蓋。“十四五”期間,河北省持續推進農村地區“雙千兆”網絡建設,全省提前一年實現“鄉鄉通5G”,93%的行政村實現5G通達。縱深推進“寬頻邊疆”建設,沿海行政村5G覆蓋率達到98.5%。開展“信號升格”行動,2024年新增高校、交通樞紐、文旅場景等3600余個重點場景4G、5G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截至今年8月,河北省5G基站累計超過20萬個,互聯網省際出口頻寬達到11.16萬G。
——高速傳輸網絡加速構建。
今年5月,2025年河北移動生態合作夥伴大會在石家莊召開。會上,河北移動舉行了“雙萬兆”發佈儀式,宣佈正式全面邁向“雙萬兆”時代。
作為下一代光纖網絡的升級演進方向,萬兆光網具有更大頻寬、更低時延、更高可靠的特點。5G-A是5G向6G演進的中間態,可以實現更快速率、更低時延和更多連接,構建空中的極速網絡通路。當萬兆光網與5G-A結合,可以滿足家庭、校園、工廠、園區等多樣化場景的萬兆接入和應用需求,不斷推動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
今年,河北省有8個萬兆工廠、6個萬兆園區、1個萬兆小區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萬兆光網試點名單,萬兆光網試點項目的數量與湖北省、廣東省並列全國第一。在萬兆光網建設過程中,河北省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快開展技術研發和網絡改造,促進萬兆光網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取得突破,加快萬兆光網與第7代無線局域網、人工智能等融合應用,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促進新型信息消費。
——數據中心追新逐綠。
位於張家口市沽源縣的恒源新能電站內,百米高的大風車巍然聳立、迎風轉動,將風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綠電。這些綠電在冀北電網的統一調節下,在合盈數據(懷來)科技産業園變成算力,實現數據中心與綠電的協同。
“雙碳”背景下,控制數據中心的能耗,促進綠色低碳算力發展,必要且緊迫。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盈數據(懷來)科技産業園秉承“算電碳”協同發展理念,探索綠色、高效、低碳的行業可持續發展路徑,構建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綠色算力體。該産業園還聯合智庫、産業合作夥伴等共同發佈《數據中心全生命週期綠色算力指數白皮書》,為數據中心綠色化轉型提供可量化、可落地的實施路徑。
河北省推進算力高品質發展,截至2024年底,河北省形成了以張家口、廊坊為雙核心,輻射多節點的“京津冀算力樞紐”的算力空間佈局,建成了19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實現能耗管理與低碳發展雙突破。通過實施省際網絡擴容工程,有效疏解河北至安徽、山西、重慶、北京、雲南、江蘇等多省份流量壓力,提升省間節點頻寬流量和吞吐率。建成了覆蓋12個核心節點的400G傳輸骨幹網,構建起“東數西算”高效敏捷的戰略通道,有效疏解京畿及中西部地區的算力調度壓力。(記者 方素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