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天下安。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5個世界糧食日,
主題為:
“手拉手共倡多樣美食,
聚合力同創美好未來”,
所在周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主題是“糧食節約,人人有責”。
作為糧食生産與消費大國,
解決好14億多人口吃飯問題,
始終是我國發展的頭等大事。

數據顯示,
2025年全國夏糧獲得豐收,
總産量達到2994.8億斤,
單産375.6公斤/畝。
截至目前,全國秋糧收穫也已過五成。
糧者,國之本也。
如今,我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
養活世界22%的人口,
這背後,
是無數農業科學家、
農技員和農民的共同奮鬥。
新品種、新技術、
新裝備、新農人“四新”融合,
推動了全國的糧食單産不斷提升。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2025年小麥産量2763.2億斤,
實現穩産豐收。
河北作為全國小麥主産省之一,
常年種植面積在3300萬畝以上,
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
近年來,河北強化新品種選育,
培育出“馬蘭1號”“衡麥30”等
節水高産小麥品種,
以及“冀麥U68”“藁優5766”等
一批品質性狀優良、
適應性強的強筋小麥品種,
提升單産水準;
作為全國第二大小麥主産區的山東,
73.1%的麥田採用寬幅精播等高産栽培模式,
水肥一體化面積猛增31%,
“一噴三防”實現全覆蓋。
而在河南,到2024年年底,
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800余萬畝,
節水、節電、節肥、增産等方面效果顯著。

農機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收穫小麥。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李齊昊 攝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
2024年全國玉米産量為29492萬噸,
佔秋糧總産量的55.8%,
東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産區,
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
也是我國最大的玉米主産區。
黑龍江通過高品質備耕、高標準春種、
精細化田管及全過程防災減災,
確保玉米顆粒歸倉;
遼寧省通過應用智慧水肥一體化技術、
寬窄行種植、秸稈還田等措施穩産增收;
吉林省推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應用
5G通信、智慧農機、遙感技術等前沿科技,
讓糧食豐收更有底氣。

10月8日,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格球山農場有限公司玉米地塊,農機在卸糧(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陸文祥攝)
稻穀是我國第一大口糧作物,
從消費端來看,
我國85%以上的水稻作為口糧消費,
60%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2024年我國水稻産量為20753萬噸,
佔秋糧總産量的約39.3%。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
今年我國早稻再獲豐收,
平均畝産首次突破400公斤,
創歷史最好水準。
在江西上饒廣信區,
當地精選優質水稻品種,
通過“一噴多促”作業和科學的灌溉方式,
保障糧食産量提升;
廣東省通過開展
水稻合理密植增産增效栽培技術示範,
最終實現合理密植、減肥節水、
減少病蟲害和倒伏的綜合效果,
保障水稻大面積增産;
福建作為糧食主銷省,
通過加速推廣高産多抗品種、
先進適用機具以及
水稻精量播種等增産增效技術,
持續深化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四良”融合,
全省糧食單産持續提高。

2025年8月22日,農民駕駛收割機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收割水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鐘學滿 攝)
除了小麥、玉米和稻穀這“三大主糧”,
我國的糧食生産版圖上,
還有更多動人的豐收畫卷:
有馬鈴薯與紅薯的纍纍碩果,
有金黃大豆在秋風中搖響,
有沉甸甸的高粱,
有穀子描繪的金色波浪,
還有綠豆、紅豆等雜豆的豐收。
藏糧于地,
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提升耕地品質;
藏糧于技,
推進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珍惜糧食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寶貴的糧食資源。
(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喬婭 部分資料來自新華社、央視網、河北日報、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網信山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