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老外在河北    |    熱點專題     |     相約冰雪    
經濟總量不斷突破,新動能持續增強 河北經濟高品質發展向優向新
2025-10-20 09:20:48來源: 河北日報編輯: 王悅陽責編: 王悅陽

經濟總量不斷突破,新動能持續增強 河北經濟高品質發展向優向新

近日拍攝的秦淮數據環首都懷來總部基地。記者 耿輝攝

  開欄的話

  思想之光,照亮壯闊征程;殷殷囑託,激發奮進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回顧5年曆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河北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展現勃勃生機。

  “十四五”期間,我省經濟運行平穩,規劃指標進展好于預期,2022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

  本報今起開設《奮進的河北·“十四五”答卷》專欄,全景記錄河北“十四五”的奮進足跡,展示燕趙兒女的成就與風采。敬請關注。

  拉長時間軸,更見向上生長的力量。

  2021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河北地區生産總值突破4萬億元,達到40391.3億元,開局振奮人心;2024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河北地區生産總值47526.9億元,比上年增長5.4%,進展催人奮進。

  既有量的合理增長,又有質的有效提升。

  今年上半年,三次産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産總值比重分別為6.8%、35.5%和57.7%。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三産業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謀篇蓄勢。

  持續“穩”的態勢,堅定“進”的步伐,河北經濟規模增長、結構向優、動能向新,高品質發展持續向上突圍。

  飯碗端得牢,農業根基穩

  10月16日,位於邢臺市南和區閻裏村的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裏,農機手駕駛玉米收穫機搶收成熟的玉米。

  “哪塊好下地、能下地,我們就組織機械趕緊把玉米及時收回倉。”合作社負責人王豪楠説。

  秋糧在河北糧食結構中佔大頭。當前正值河北秋收秋種關鍵期,但近日遇到連陰雨,導致秋收進度延緩。為此,我省各地採取多種措施搶收搶烘,科學推進冬小麥播種,力爭將天氣影響降至最低。據農情調度,截至10月15日,我省秋糧收穫5200多萬畝,收穫佔比超八成。

  河北是農業大省,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十四五”以來,我省把糧食生産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一粒種,千鈞重。我省培育出小麥、玉米、雜交穀子、高油酸花生、雙高大豆、馬鈴薯等一大批優質品種,良種在農業增産中的貢獻率超過43%。

  糧食要高産,良田是保障。以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保護區為重點,截至2024年,全省累計安排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5400萬畝,節水、節肥、增産等方面效果顯著。

  糧食連年豐收,飯碗端得更牢更穩。2024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9690.2萬畝,畝産403.4公斤,總産781.8億斤,全省糧食總産連續9年超過740億斤。今年全省夏糧再獲豐收,總産達到306.2億斤。

  “米袋子”“菜籃子”關乎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也影響著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成色。在裝足“米袋子”的同時,我省“菜籃子”拎得更穩,品種也更加豐富。

  在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筐筐帶著泥土的蔬菜,經過去泥、分揀、打包等工序,變成包裝精緻的凈菜。

  “我們加強蔬菜田間管理,確保‘菜籃子’供應充足。”該合作社理事長張順齋説,合作社可供應包括番茄、黃瓜、大白菜等葉菜類、根莖類、瓜果類蔬菜30余種。

  鮮嫩水靈的蔬菜、味甜可口的瓜果、揮舞著螯鉗的蝦蟹……如今,每天裝進“菜籃子”的各種食材“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十四五”以來,我省統籌抓好“菜籃子”産品生産,菜肉蛋奶果生産穩定、供應充足。認真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理念,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現代漁業提檔升級,培育壯大食用菌産業。

  一個個紮實數據,彰顯著農業農村經濟的穩健底氣。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864.6億元,同比增長3.4%。豬牛羊禽肉産量258.9萬噸,增長2.0%。蔬菜總産量1724.6萬噸,增長2.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8元,增長5.8%。

  創新勢頭好,工業活力足

  “十四五”以來,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産業科技創新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雙輪”驅動,做優做強特色産業,做大做精優質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河北綜合算力指數保持全國第一、我省入選工信部護航新型工業化網絡安全典型案例名單數量居全國第一……一個個全國第一,彰顯著河北工業經濟的充足活力和硬核實力。

  企業是工業經濟的“活力細胞”。

  首鋼智新電磁材料(遷安)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工鋼有多牛?國內每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搭載由其電工鋼製成的電機鐵芯。該公司擁有十大系列160餘款電工鋼産品,其中16款産品全球首發,入選2025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河北是傳統産業大省,鋼鐵、裝備製造、石化等産業基礎雄厚。

  我省制定《河北省加快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行動方案》等政策措施,大力推動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數實融合”鍛造産業升級新引擎。以數字技術為依託,全省已在鋼鐵、化工等26個領域開發292個垂直大模型,新技術、新應用取得新突破。

  “共享智造”激發産業集群新動能。河北在全國率先推行“共享智造”,截至今年8月底,推動89個集群建成168個共享工廠(載體),共享設備1萬餘臺(套),帶動1.3萬餘家企業參與共享。

  傳統産業脫胎換骨,新興産業拔節生長。

  開元集團焊接機器人産業規模全國第一,百川集團列車檢修檢測機器人國內市場佔有率超50%……唐山市初步形成以工業機器人為支撐、特種機器人為特色,集研發、生産、服務於一體的機器人産業集群。

  京華電子推出最新亞毫米級智慧顯示技術,普興電子打破8英寸硅外延片的國外壟斷……石家莊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生機勃發,實現從材料到産品、從晶片到模組、從設計到應用的全鏈條佈局。

  戰略性新興産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0.6%,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2個百分點。

  發展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

  東方物探“陸上寬頻寬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摘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我省首家省實驗室燕趙鋼鐵實驗室掛牌運行,由河北建投集團建設的我國首個液態空氣儲能電站完成並網試運行……5年來,我省科技創新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和顯著成效。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我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為十年來最快增速。

  新業態成長快,服務業動力強

  19996.7億元、25534.1億元,分別是我省2021年、2024年的第三産業增加值。

  第三産業即服務業,是吸納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十四五”以來,我省服務業規模日漸壯大,服務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地位和作用更加堅實穩固。

  10月3日,在石家莊裕華汽車園吉利銀河4S店內,家住石家莊市欒城區的次立強順利提走了一輛新車。他説:“我把開了多年的經典老捷達換成了E5新能源汽車,享受了2萬元的舊車報廢補貼。好政策真是幫咱省了不少錢。”

  去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上半年,我省以舊換新相關商品保持較快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長47.0%。

  政策暖風打通堵點,多元需求引領趨勢。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餐飲住宿、賽事演出、文旅研學人氣火爆;冬季未到,邯鄲鯤樂灣室內雪場已吸引眾多滑雪愛好者暢享冰雪樂趣;夕陽西下,涿州市上胡良村的“保定小院”裏,北京退休職工谷女士悠閒品茗賞花……

  當前,人們逐步從買商品向買體驗、從物質需求向精神追求轉變,帶動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等生活性服務業加速發展,我省服務消費持續擴容。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

  河北服務業規模持續攀升,更實現了從數量優勢到品質優勢、從規模增長到結構優化的轉型。

  優結構,體現為層出不窮的新業態。

  7月9日20時35分,京津冀首列觀光列車——“星光·燕趙號”從北京站首發,載著200余位遊客駛向承德。承德推出18個夜遊新地標,為遊客解鎖夜間文旅新體驗。

  業態融合、跨界混搭。像旅遊列車這樣的創新方式,為“這麼近,那麼美,週末到河北”再添一把火,聚起了人氣,帶旺了産業,彰顯新業態對服務業的拉動作用。

  優結構,源自迭代升級的新技術。

  動動手指,在手機上預約旅遊、體檢、美容項目;物流黑科技助力,全球好物快速送達……依託新技術,電子商務、在線診療、遠程辦公、共享經濟等蓬勃發展,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也折射出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之變。今年上半年,我省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

  服務業的升級軌跡,正是經濟轉型的生動注腳。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新動能持續成長壯大,河北經濟高品質發展向優向新。(記者 馮陽 郝東偉 貢憲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