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文明新風吹拂富美鄉村

2017-06-14 10:06:10|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分享到:

  原標題:遵循“什寒模式”著力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縱深推進鄉村文明建設瓊中:文明新風吹拂富美鄉村

  末尾有圖【扶貧專題-政策扶貧圖文】【市縣】【即時快訊】瓊中:文明新風吹拂富美鄉村

  瓊中鄉村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促進當地百姓脫貧增收。圖為什寒村村民展示自家種的蔬菜。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朱德權 秦海靈 攝

  你能看見多遠的過去,就能預見多遠的未來。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古樸的石板路,印刻著古老歷史文化記憶;講述黎族苗族農耕故事的壁畫,把遊人拉進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舊時光。

  作為瓊中一個曾經極度貧困的村莊,什寒村依託“黨員驛站”黨建服務品牌,實施生態旅遊脫貧工程,實現“黨建實、百姓富、産業強、生態美”,從昔日的貧困小村莊蛻變為“最美中國鄉村”,瓊中全縣域亦以特色村寨建設為抓手,為鄉村文明增添靚麗之色。

  既重面子 更重裏子

  什寒村走上旅遊扶貧新模式

  昔日什寒村,地面雜草叢生、瓦房破舊,路上污泥濁水,走路都要卷褲腳。

  村民邱國文對幾年前什寒的模樣還記憶尤新,如今住在寬敞的新房子裏,老邱説,“每晚睡得香嘞!”

  老邱總跟人説當初建這間新房,沒花一分錢。其實他説得並不準確,建房子的5萬多元錢,是從省委辦公廳“腰包”裏掏出來的。

  2009年,什寒村被確定為省委辦公廳扶貧聯繫點。辦公廳選派扶貧工作隊進駐什寒幫扶,不但協調投入扶貧資金2100多萬元,還從辦公經費中擠出100多萬元,完成70多戶農家的一級危房改造,什寒的模樣開始變了。

  修建環村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加固硬化塘壩、栽花種樹……如今,村裏的建築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孩子們在乾淨整潔的水泥路上嬉戲打鬧,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瓊中善於挖掘每個村莊的歷史遺跡、民俗文化、民居風格、生態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要求,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景觀;利用國家給予西部地區重點扶持貧困縣的興邊富民政策資金850萬元,一次性投入到什寒的旅遊化改造中。

  風貌管控,讓村寨建設一點點變得更有品位起來。從“貧窮”到“最美”,什寒人逐步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發展模式。

  黨員驛站 富民基地

  文明鄉村建設中的紅色動力

  在瓊中鄉村走訪,人們都能看到一個個由紅、黃、藍3種顏色組成的標識牌———瓊中黨員驛站。三色代表的是“三服務”: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遊客。

  過去瓊中大部分行政村場所功能少、面積小,設施簡陋,近年瓊中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並圍繞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目標,植入“黨員驛站”概念。驛站既是“富民”基地,也成了為村民辦實事的“便民”中心。

  瓊中文明鄉村建設,離不開黨員驛站的服務,在什寒村,各項服務還面向遊客。

  “歡迎歡迎!村里民宿多,還遍佈鄉村好味。”近日,在什寒村粉紅色船型屋造型的黨員驛站裏,村黨支部書記王國康正熱情地給幾位三亞遊客介紹什寒的食宿情況。

  什寒村的旅遊服務設施,就是從最初的村級活動場所延伸開的。

  7年前,什寒村啟動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修建完善黨員驛站。2012年下半年,在原基地上升級打造什寒“奔格內”鄉村旅遊客棧,完善旅遊服務功能。

  此後,依託此地相繼開展的科技進村、文化進村、法律進村、金融進村、公園進村等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村級活動場所的綜合效益。

  瓊中的“黨員驛站”黨建服務品牌,強化了村級黨支部在“富美鄉村”建設中的組織引領和服務協調作用。目前,“黨員驛站”黨建品牌已經成為瓊中綠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紅色元素”,也是瓊中“奔格內”鄉村旅遊的一大亮色。

  挖掘黎苗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全面鋪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打通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最後一公里,以點帶面,連面成片。

  遵循著“什寒模式”,瓊中依託地理區位、優良生態、黎苗文化以及政策等優勢,以全域旅遊為目標,以“奔格內”鄉村旅遊為主線,深入挖掘特色産業、黎苗文化、紅色文化、歷史古跡等旅遊元素,建設特色美麗村寨。

  這些具有黎風苗韻的特色村寨,如珍珠般散落在青山綠水間。

  在灣嶺鎮鴨坡村,走進嗎哪書屋,手捧一本散著油墨香氣的《有一種日子在瓊中》,感嘆歲月靜好;在鸚哥嶺半山腰上的便文村,夜晚露營基地,靜聽蟲鳥的鳴叫……

  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説,瓊中不僅把黎苗民族文化和紅色印記文化與景觀景點、建築風格、文化墻等進行融合,還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于富美鄉村建設的始終。

  在充分考慮“點、線、面”和現實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瓊中編制出臺了《瓊中“富美鄉村”建設行動綱要》和100個行政村573個自然村建設規劃,形成一個規劃系統引領建設。強化村莊建房風貌管控,實行村民建房報建制度,不搞大拆大建,將黎族苗族的文化裝飾、民族圖騰等元素融入房屋建設,留住了鄉愁。

  在特色村寨建設指引下,瓊中開展生態保護“六大專項整治行動”,在鄉村環境上,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體系,實現各鄉鎮、農場生活垃圾清掃保潔全覆蓋;率先於全省推行水環境治理PPP模式;依法打擊違法建築,啟動整治違法建築三年攻堅行動;紮實推進土壤環境治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抓大氣污染治理,全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9.72%。

  新圖景,照亮瓊中鄉村文明新征途……(記者 杜穎 郭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