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丈量用心勾勒
海南繪製“生態保護地圖”
核心提示
無規矩不成方圓,劃紅線保護生態。
山林凝翠的綠色陸域,海河匯碧的藍色海域……作為島嶼型省份,海南的生態多樣性突出,享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為了保持並增強這一優勢,並將之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動力,以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海南精心丈量、用心勾勒,在陸地和海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細心描繪一條條生態紅線,繪製“海南生態保護地圖”。
東方市于2014年啟動萬畝紅樹林修復工程,對海岸線300米以內範圍實施“退塘還濕”“退塘還林”,如今的四必灣千余畝紅樹林綠意盎然。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A
一條主線 | 島之“紅”
織就海南生態保護紅線密網,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區底賬
7月底,全國首個省級規劃委——海南省規劃委員會成立不滿兩個月,就領到了一項不簡單的任務。為嚴格落實《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加強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區管理,省政府決定首次在全省開展為期2個月的2017年度生態保護紅線區專項督察工作。省規劃委是此次專項督察工作的主要負責單位。
本次專項督察行動將派出6個檢查組,對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區內探礦採礦、小水電建設、規模化養殖、工業及房地産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圍填海及農林場(農村)居民點建設等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問責。
“這次督察是‘多規合一’改革劃定生態紅線後,開展的一次針對生態保護紅線區違規開發建設的專項督察。”8月13日,省規劃委主任丁式江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省正對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全面摸底,精準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區底賬。在自查階段,各市縣已經多措並舉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自查,基本完成省規劃委下發疑似違法違規圖斑的現場實地核查工作。
生態保護紅線是我省總體規劃的基礎,紅線亦是底線。2015年,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緊接著于去年,我省又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並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里,佔陸域面積33.5%,劃定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佔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35.1%。在空間上基於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區的霸王嶺、五指山、鸚哥嶺、黎母山、吊羅山、尖峰嶺等主要山體為核心,以松濤、大廣壩、牛路嶺等重要湖庫為空間節點,以自然保護區廊道、主要河流和海岸帶為生態廊道,形成“一心多廊、山海相連、河湖相串”的基本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
工作人員在陵水分界洲島旅遊區海洋牧場巡檢珊瑚生長情況。海南日報記者張傑 通訊員童國強 攝
B
一圈環帶 | 陸之“綠”
對1823公里海岸帶的保護與開發進行專項檢查、全面整改
“三亞灣變了模樣!”時隔兩年再遊三亞,立秋時分漫步灣畔,遊客邱先生禁不住感嘆三亞灣的變化之大,“經過海岸帶整治修復後,大片大片的綠色植被蓬勃生長,讓這片海灣沙灘泥化、海岸侵蝕情況得到了可見的改善。現在的三亞灣,生態更優,景色更美。”
這是我省全力開展海岸帶保護與開發專項檢查工作所收穫的“一顆珍珠”,也是海南堅決嚴守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一次發力。
海南島長達1823公里的環島海岸線,是海南最重要的生態圈之一,被稱為海南的“最美資産”,具有不可比擬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2015年7月13日,現任省委書記、時任省長劉賜貴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決定組織6個檢查組,自同年7月20日起至8月20日,對1823公里海岸帶的保護與開發狀況進行全線全面專項檢查,落實《海南經濟特區海岸帶保護與開發管理規定》。
1個月的專項檢查,3個月的全面整改……在專項檢查中,6個檢查組分赴全省12個沿海市縣,對涉及的每一宗地、每一個項目進行內外業核查,並積極走訪相關企業,深入村莊與當地群眾座談。在整改行動中,三亞累計拆除海岸帶保護範圍內違法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萬寧相關部門連續作戰5個晝夜,回挖老爺海出海口違法填海土石方4.4萬立方米;澄邁、昌江、文昌、陵水等市縣全面清查整治海岸帶違建,全力推進海岸帶問題整改,同時組織海岸帶植被修復,增加林地鬱閉度。
“通過開展海岸帶保護與開發專項檢查工作,我省依法依規對805宗違法違規問題進行查處,拆除違法違規建築25.7萬平方米,罰款1271.68萬元,處置閒置土地151宗,收回土地584.35公頃,有力打擊了違法違規侵佔、破壞海岸帶的行為。”省海岸帶保護與開發專項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説,以此次專項檢查為契機,我省還修訂了《海南經濟特區海岸帶保護與開發管理規定》、制定相關管理實施細則以及黨政領導幹部海岸帶資源破壞及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劃定164.42平方公里海岸帶生態敏感生態保護紅線區進行嚴格管控等。
C
一片碧波 | 海之“藍”
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將海岸帶檢查整治區域擴大至海岸帶的海域部分
8月9日,一場特殊的“退休老同事”送別會在文昌市馮家灣海洋牧場海域舉行:我省第一艘鋼質漁政執法船——海南省中國漁政46011船批准報廢,“化作”魚礁,緩緩沉入海底,助力海洋牧場建設。曾經共事過的同事們一列站開,目送這位“退休老同事”奔赴新的工作崗位繼續發揮餘熱。
“通過拆除船舶設備、全面清除油污等,我們對46011船進行了環保無害處理,將其改造為人工魚礁,這是我省第一艘被改造為人工魚礁助力海洋牧場建設的漁政執法船。”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劉維説,“通過改造報廢船舶為人工魚礁,投放于項目海域,建設海洋牧場,對於保護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力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要嚴守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更要強化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
“近年來,我省通過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開展重點海域污染防治、海洋保護區選劃建設以及海洋生態整治修復,並加強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管理和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等,海南的海洋環境品質和海洋生態環境總體良好。”省海洋與漁業廳主要負責人説,在此基礎上,今年我省將把海岸帶檢查整治區域擴大至海岸帶的海域部分,實施最嚴格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用海、海洋環境違法和不符合生態紅線管控要求的項目依法進行查處、清理和規範,同時堅持“誰破壞誰付費”的原則,制定《海洋工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辦法》,建立海洋生態損害賠償機制,加強生態系統監測和調查等。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對於維護海南的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廳長鄧小剛表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一方面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持續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生態環境資源和服務;另一方面也防止海南生態系統退化,減緩與控制生態災害,對維護和保障生態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