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貧困戶成理事長 養好鴨讓村民富起來

2017-10-18 14:43:07|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分享到:

  還未審核【焦點圖】【扶貧專題-産業興縣圖文】【即時快訊】臨高:貧困戶成理事長 養好鴨讓村民富起來

  飼養員在海溝旁守護著綠頭鴨。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通訊員 陳家良 攝

  原題:臨高博厚鎮道灶村成立農民養殖合作社,貧困戶王修錄既是理事長又是養鴨技術員養好鴨,讓更多村民富起來

  海水漲潮了,要去養鴨場,得坐塑膠泡沫船了。

  每天,臨高縣博厚鎮道灶村貧困戶王修錄都要到養鴨場去看一看,因為他是村農民養殖合作社的理事長,也是養鴨技術員。

  “我當初以2000元入股合作社,現在已得到分紅2100元,股本都賺回來了!”王修錄高興地笑了。合作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對養鴨場也非常上心,每天都要到養鴨場察看幾遍。

  今天下午5時許,王修錄坐上塑膠泡沫製成的簡易小船,揪住連著岸兩邊的繩子,把小船“揪”到了養鴨場。

  去年9月,駐村幫扶的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出資10萬元,村裏37戶農戶出資7.4萬元,成立了這個合作社。全村22戶貧困戶都入了股。

  每位入股農戶要交2000元,貧困戶陳不六沒有錢,但也入了股。“合作社成立動員會上,扶貧幹部説,沒有錢的就舉手。我舉手了。”陳不六説,結果一位幹部借給了她2000元,讓她也成了股東。

  上岸一到養殖場,王修錄馬上問在場的技術人員:“今天拉了幾包飼料?”技術人員告訴他是28包。他走進飼料儲存室查看後問:“怎麼減少了?”技術人員告訴他,今天下雨,運不了太多,而且這些飼料已經夠餵養4天了。

  王修錄於是又掏出手機致電飼料公司詢問,了解到具體情況後才放下心。

  今年7月,在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牽線下,村合作社與海南盛利實業有限公司合作養鴨,村民負責出場地及飼養,公司則負責種苗、飼料、技術和銷售。

  合作社養鴨成活率從60%提高到了96%,這其中有公司技術員的功勞,也有王修錄的功勞。

  “脖子伸不直、站在邊上不吃食、走路歪扭、拉白色糞便,都説明鴨子生病了。”説起養鴨,王修錄頭頭是道。55歲的王修錄説自己老了,不能出海打魚了,現在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工資2000元,還有股份分紅,又在政府補貼下蓋起了新房,覺得很滿意了。

  今天上午,盛利公司總經理一行來到村裏,和駐村扶貧幹部及村幹部一起商定了合作社今後的發展方向:一是主攻“綠頭鴨”這一品種,二是控制月出欄量規模,以保證品質,三是銷售市場對準高端消費群體。

  “過去,合作社是由扶貧工作隊主導,以後可以交給公司主導,走市場化道路。”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駐村扶貧幹部陳育堅説,即使這樣,他們還要加大投入,繼續和臨高縣有關部門一起做好幫扶。目前,臨高縣形成規模的重點産業和專業合作社有45個,産業化組織化程度達76.5%,輻射帶動貧困戶4008戶18643人,覆蓋率83.94%。

  “我們綠頭鴨的市場價較貴,以後我們還要賣得更貴!我們就是要有這個自信!”陳育堅説。

  這種自信不是沒有緣由的。綠頭鴨飼料主要是玉米和稻穀,每天只喂四成飽,然後放養在海灘上,由它們自己啄食小魚小蝦。平時不打針,只以中草藥混入飼料中餵養。

  “綠頭鴨野性十足,是吃海鮮長大的,會飛!”道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國連做起了“廣告”。

  從飼料儲存室裏出來,王修錄又一頭鑽進鴨棚查看鴨子進料情況。在鴨棚東北角,王修錄發現一隻鴨子嘴巴裏叼著一條繩子,便馬上叫上技術人員抓住鴨子,兩個人再小心翼翼地把繩子從鴨嘴里拉出來,救了鴨子一條命。

  對養鴨,王修錄就是這麼細心,這麼用心。他知道,每賣出一隻鴨,合作社保底收入5元,同時還獲得純利潤的10%。靠著養鴨,他今年脫貧完全沒問題,但要想富起來,要想更多的村民和他一起脫貧,還得好好養鴨、愛鴨。(記者 李科洲 程范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