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三亞西島。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在三亞灣西南方的海面上,有一座與繁華市區遙遙相望的西島。島上一堵圍墻,將漁村社區與景區相分隔。到過這座小島的遊人,走進居民區,感受過海島生活的慢與暖後,將此處稱為“三亞的海上明珠”。如今這個小漁村,正在醞釀著一場新變革。
11月21日,從陜西臨潼來三亞度蜜月的李靜夫婦,日落時分坐著遊船上了島。他們在網上預訂了西島唯一的民宿“小康別苑”,老闆小康開著三輪車在碼頭迎接,一路向住地開去。穿過景區東北角的一堵鐵門圍墻後,就進入了西島社區。走在海邊小道上,一面是大海,一面是珊瑚石圍墻包裹的一棟棟獨立小樓,風景美極了!
在西島的兩天一夜,李靜和丈夫全程體驗了島民生活:早起欣賞海上日出,然後到碼頭挑選漁民剛打回的生猛海鮮,交給民宿的阿媽加工。飽餐後又在小康的帶領下,爬牛王嶺、摘椰子、抓螃蟹,晚上住在歐式風格的民宿裏。“作為上班族,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慢生活,希望旅遊開發不要讓居民挪地,保留這種淳樸溫暖的感覺。”李靜感慨道。
客人走了一批又來一批,小康整天都很忙,但這忙碌對他來説是快樂的。
作為島上的“90後”新生代,小康走出海島見識過很多風景,也意識到繁華都市中人們對慢生活的嚮往、對體驗式旅遊的熱愛。如今,小康別苑成為西島漁村第一個成功運營的民宿,7間客房總不愁客源,小康的收入也比以前打工時高了不少。
小康就地致富的故事,也讓村民們動心。順應村民這股發展的內生需求,三亞市委、市政府將西島社區打造“美麗漁村”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今年10月,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調研西島時提出,要用兩到三年時間,把西島打造成標杆性的島嶼旅遊景區,並帶動社區居民就地發展實現增收。
西島明確發展方向:要實現景區和美麗漁村的融合式發展。其中美麗漁村建設,不搞大拆大建,要加快推進“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改善當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在此基礎上,謀劃發展民宿、餐飲、旅遊工藝品銷售等産業。
“等了近20年的發展機遇終於來了!”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黎慶學每天走訪島上各個在建工地,忙著督現場、抓進度:雜亂的菜市場,正被改造成特色集市;海邊的荒地,正被改造成社區廣場;居民區道路需要翻新、地下管線需要重新鋪設,還要再新增垃圾場、污水處理站、公立幼兒園……“爭取明年春節前建成第一批民宿和客棧,帶動居民原地創業,讓西島美麗漁村建設有階段性成果!”黎慶學説。
“現在政府租我的房子15年,用來發展旅遊,房租、分紅吃得久咧!”今年50余歲的村民王身取,曾經靠打漁為生,如今他的老屋正在被改造成美麗漁村的樣板工程——西島文創館。
不單是王身取一家在品嘗著改變的“甜”,從今年10月底開始,在新政策的激勵下,村裏200間閒置房屋被天涯區政府租下,將被改造成發展民宿、文創、餐飲、特産集市等産業的基地。
而矗立在社區和景區之間的圍墻,也終將被拆掉。“西島景區和社區都在進行升級改造,我們會逐步把遊客資源輸送到社區,引導當地居民一起吃上旅遊飯。”西島旅遊區副總經理李飛説。
跟隨三亞發展美麗鄉村的腳步,西島將以煥然一新的風貌呈現在世人面前。(記者 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