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

2017-04-19 09:14:5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張曦晛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加強和改進科協工作,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印發〈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省委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總體部署,結合貫徹落實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思路,準確把握科協系統深化改革的目標要求

  1.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持續貫徹落實對黑龍江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把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有機統一起來,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切實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黨領導下團結聯繫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和科技創新重要力量的作用,為推進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2.基本原則

  ——加強政治引領。牢牢把握政治性這一靈魂,堅持黨的領導,突出科協組織特點,強化科協服務功能,使之充分發揮廣泛聯繫科技工作者的組織優勢和工作優勢,切實承擔起引導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為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作出應有貢獻。

  ——密切聯繫群眾。準確把握群眾性這個根本特點,把團結聯繫服務科技工作者作為科協組織的基本職能,聚焦主責主業,突出主體功能,強化職責定位,完善組織體系,擴大有效覆蓋,夯實基層力量,強基固本,激發活力,切實增強科協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

  ——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從實際出發、從體制機制入手,有針對性地克服科協系統不同程度存在的脫離群眾、組織鬆散、能力薄弱、庸懶散浮拖等現象,從根本上解決科協組織與科技工作者聯繫不親、不緊等突出問題。

  ——強化學會主體地位。突出學會治理這一科協改革的關鍵環節,以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現代化為目標,全面推進學會組織方式、運行機制改革和黨建工作創新,釋放學會活力,提升服務能力,切實增強學會在科協事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堅持系統推進。強化頂層設計,以機關改革為切入點和引領,推動包括學會在內的整個科協系統改革,科學謀劃改革的整體推進和政策配套,加強各級科協組織落實改革任務的能力建設,注重改革的協調性、聯動性和系統性,形成系統效應。

  3.總體目標。通過深化改革,切實解決科協組織不同程度存在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脫離科技工作者的突出問題,所屬學會發展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組織體系網絡化、治理方式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加突出,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特色更加鮮明,“四個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自身建設得到加強,主體功能作用有效發揮,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提供科技類公共服務産品的社會組織,成為全省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凝聚智慧和力量,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

  二、加強政治引領,更廣泛更緊密地聯繫科技工作者

  科協是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必須著眼于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從體制機制上解決與科技工作者聯繫不親、不緊的問題,切實增強政治引領能力。

  1.增強科協領導機構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擴大省科協代表大會代表中基層一線人員的比例,來自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農村等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由目前的51%提高至65%左右,45歲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少於三分之一,注重吸收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型研發機構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代表人物。優化科協領導機構人員組成,來自基層一線的省科協全委會委員、常委會委員比例均由52%提高至70%左右。兼職副主席主要從不同行業領域有代表性的一線優秀科技工作者中産生,實行輪流定期駐會制度。在現有職數內,從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和有關學術機構擇優選拔一名副主席挂職,人事關係保留在原單位,級別不與副主席職務掛鉤,原則上要幹滿2~3年。

  2.擴大科協基層組織的有效覆蓋。推動科協組織向園區和企業延伸,採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依託組建等多種方式,大力發展企業科協、園區科協或企業科協聯盟,重點在新經濟組織建立科協,把創客之家等新型科技社團納入科協,接長“手臂”、形成鏈條。推動科協組織向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延伸,高等學校要建立科協,支持大學生開展科協活動,並建立高等學校科協聯盟,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科協組織向農村延伸,鼓勵支持鄉鎮依託農技站建立科普協會,促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轉型升級。完善科協團體會員制度,各級科協都要積極吸納企事業科協組織作為團體會員。加強對基層科協工作的指導,建立密切聯繫科技工作者制度,讓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科協組織、認同科協工作、參與科協活動。

  3.建設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推行“互聯網+”工作模式,建設網上科協和網上科技社區,打造集政策服務、創新創業、學術交流、智庫建設、科學普及、人物宣傳、人才舉薦、權益維護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聯繫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聯繫服務機制。科協組織要善於運用網絡開展工作,在網上亮出自己的旗幟,發出自己的聲音,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網上聯繫、網上引導、網上動員、網上服務,讓科技工作者在網上也能夠找到自己的家園、參加組織的活動。科協各級領導要實名上網,直接聽取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和呼聲,努力成為“科技工作者之友”。

  4.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制定專項工作方案,以創新創業為引領,以完善和強化激勵機制為抓手,以品牌工作為載體,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圍繞“短板攻堅爭先突破、前沿探索爭相領跑、轉化創業爭當先鋒、普及服務爭作貢獻”等主題,踴躍參加“創新爭先行動”。鼓勵科技工作者圍繞國家重大科技戰略需求、國際科學前沿突破、省內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破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等開展創新創業。推動各部門各相關單位和機構協同發力,統籌落實創新資源配置、人才培養評價、科技成果評價與轉移轉化、收入收益分配與貢獻獎勵、科技人員離崗創業等各項激勵扶持政策,探索改革表彰獎勵制度,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熱情和潛能。

  5.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和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切實解決重業務活動開展、輕思想政治引領的問題,把政治引領融入科協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強對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以及學術交流活動的管理引導,管好辦好科協系統所屬報刊、網站等各類媒體,唱響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凝聚正能量、營造好氛圍。加強黨情世情國情省情科情教育,引導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開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動,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加強科技工作者學術操守和道德理念教育,堅決遏制科學研究中的浮躁風氣和學術不端行為,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學會建設,改革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

  學會是科協的組織基礎,學會工作是科協的主體工作。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必須緊緊抓住所屬學會這個“牛鼻子”,突出學會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改革這個重點,從根本上解決凝聚力不夠、活力不強、組織鬆散等突出問題,真正把學會做實做強做好。

  1.改革學會會員制度。積極引導各領域科技工作者組建學會,鼓勵學會大力發展個人會員。支持資深學術專家、行業領軍人物、學科帶頭人等加入學會,廣泛吸納大學生、研究生等作為學會的學生會員、青年會員。各級學會要根據自身規模和所在領域科技工作者隊伍狀況確定會員發展目標,盡可能多地吸納個人會員。支持老科協積極發展會員。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強化會員服務意識,密切與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聯繫。探索建立會員分類服務和管理辦法,明確不同類型會員的責任、權利、義務及審批程式,提供精準服務。

  2.改革學會治理結構。指導各級學會加強組織建設,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獨立自主開展活動。指導學會設立規模適中的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權責明晰的監事會、實體化的秘書處,理順學會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的關係。規範學會分支機構設置,加強分支機構管理。推進學會秘書處實體化建設,加強對無挂靠、無業務主管單位學會秘書處的聯繫指導,著力打造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實體辦事機構。激勵扶持優秀學會,實施省級學會創新與服務能力提升計劃,逐步培育50~70個組織架構健全、體制機制完善、運行管理規範、學術水準高、服務能力強、發展充滿活力的學會,予以重點支持。探索建立學會聯合體,推動面向大學科領域或全産業鏈的學會集群發展。

  3.改革學會治理方式。指導學會研究制定務實高效、位階有序的會議制度,督促學會領導機構按期換屆,確保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監事會依法依章程履職。優化學會領導人員構成,省級學會代表大會代表應主要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學會理事會理事四分之三以上、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三分之二以上應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推動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提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推動學會秘書長職業化,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專職工作人員隊伍。規範在職及退(離)休領導幹部在學會兼職,明確兼職人員責任和義務,調動兼職人員履職盡責積極性,及時調整不能正常履職的學會工作人員。

  4.改革學會黨建工作機制。實施“黨建強會”計劃,擴大學會黨組織的覆蓋範圍,確保學會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學會普遍成立黨組織,有條件的學會辦事機構可設立黨的基層組織,暫不具備條件的可設立聯合黨支部或黨建工作服務站,發揮好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探索在學會理事會層面設立黨委或黨建工作小組,發揮好學會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設立科技社團黨工委(黨委),探索科協黨組領導學會黨的工作、科技社團黨工委(黨委)指導學會黨建工作的新機制。以促進學會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為突破口,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加強學會黨建理論研究,增強學會黨員負責人、辦事機構黨員工作者的黨性修養。要通過3~5年的持續努力,使學會黨建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學會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會公信力凝聚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四、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創新面向社會提供科技類公共産品的機制

  科協組織要立足於職責定位,切實尊重科技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的主體作用,搭載體、建平臺,真心實意為科技工作者服務,讓科技工作者為黑龍江省工作大局服務,煥發創新創業激情,助力創新驅動發展,助力黑龍江全面振興。

  1.創新服務科技工作者機制。改革科技人才服務機制,積極提供科技人才公共服務,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做好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提升作為院士推薦渠道的效能,強化為院士服務能力。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傑出人才培養計劃,激發科技工作者活力和潛能。完善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制度,實行普遍性統計調查與典型性解剖分析相結合,利用綜合聯繫服務網絡平臺,推動建成全省科技工作者資源信息庫,為實施人才戰略、完善人才政策、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供服務。做好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維護工作,引導科技工作者依法理性表達訴求,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優化學術環境,搭建高水準學術交流平臺,提高學術交流品質。整合優勢資源,創辦權威科技期刊,使之成為科協服務的品牌。

  2.創新服務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機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要求,積極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進軍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為老工業基地振興作貢獻。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積極參與創新能力建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創新鏈和産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創新鏈和資金鏈對接,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託學會建立産業協同創新共同體和學會聯合體,重點圍繞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産業,深入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的部署,加大協同創新力度,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強化技術轉移服務,動員引領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推進科技成果産業化,有效提高科技供給能力。推進學會積極有序承接科技評估、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技術標準研製、科技獎勵推薦等政府轉移職能。突出圍繞中小微企業尤其是民營經濟主體的需求,推進“會企協作”,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支持農技協組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加快轉移轉化。積極組織開展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探索科學普及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加強國際、省際科技交流合作,發揮地緣優勢,突出對俄合作,擴大科技文化交流,鼓勵支持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吸引優秀科技人才和創新資源向我省流動。

  3.創新服務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機制。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國家和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建立健全公民科學素質評價和共建責任機制,推動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整體水準持續提升,確保實現到2020年全省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的目標。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地方政府要根據本地區域人口、公民基本素質和財力狀況,將科普經費列入年度預算,逐步達到國家科普投入基本要求;省級財政在現有科普專項資金中,支持省科協開展具有引導示範作用的全局性、關鍵性的重點工作。實施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搭建面向學會和各地科協的科普資源集成共享平臺。推動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省科技館功能、豐富展教資源,同時研究省科技館擴建和融入市場機制運營的可行性;支持並配合中國科技館北極(天象)專題館項目建設,推動市(地)填補科技場館建設空白,支持有條件的縣(市)按照區域合理佈局和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規劃建設科技場館。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或“以獎代補”等形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服務産品研發,同時開發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國家機關、企業、園區科普資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免費向公眾開放。培育科技輔導員隊伍,開展科技輔導員職稱評定工作。搭建精準推送科普服務平臺,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科普e站的作用,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科普服務。

  4.創新服務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機制。建設高水準科技創新智庫,緊密結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把握黑龍江振興發展的重大需求,組織開展重大專項決策諮詢課題研究,為相關領域産業技術發展提供科學研判,為公共科技政策出臺提供依據。加強第三方科技評估,積極為相關政策落實提供參考。拓寬科協參加政治協商渠道,發揮好政協科協界委員作用,支持科協參與民主決策。建立省科協常委會領導下的決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在社會熱點、公眾需求、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諮詢活動。打造小中心、大週邊的科技社團智庫體系,集中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智力支持。在中國科協指導下,探索協同打造東北區域科技創新智庫,共同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

  五、加強科協組織自身建設,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科協系統聚焦主責主業、突出主體功能,履行“四個服務”的職責,必須以各級科協機關改革為切入點和引領,以克服機關化、行政化為導向,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1.深化省科協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改革。根據整體功能定位,優化省科協機關內設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實行“大穩定、小調整,壯主體、補短板”,強基固本,突出學會工作主體地位,強化服務科技創新創業職能,連同科學普及共同構成“一主兩翼”的工作格局。同時,強化推進基層科協組織體系建設、科技社團黨的建設、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以及為科協代表大會代表、委員會委員、常委會委員服務的職能。對省科協直屬事業單位進行精簡壓縮、整合重組,本著精簡效能、突出公益性、直接面向基層的原則,合理設置機構,理順職責關係,調整後的機構由9個減少至7個,事業編制在2014年分類改革的基礎上再精簡10%,總量累計減少49%。採取必要扶持政策,支持分流人員安置,解決離退休人員生活保障困難等問題。

  2.強化市、縣兩級科協力量。加大對市、縣兩級科協組織建設的推進和指導力度,待國家出臺加強縣級科協工作的意見後,抓緊制定出臺我省實施意見,指導各地做好縣級科協機構建設。目前已經獨立建制的市、縣兩級科協機關設立黨組,採取適當增加人員編制、選配兼挂職人員、政府購買服務、聘用社工、招募志願者等多種方式,充實加強機關工作力量。探索建立直接服務基層科技工作者開展創新創業和科學普及工作的多種形式服務組織,提高服務能力。

  3.改進科協機關服務工作。實施科協信息化工程,以科普信息化建設為契機,以建設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為重點,整合資源,建立縱向聯動、橫向互通的聯繫服務綜合網絡平臺。建立機關幹部定點聯繫服務基層科協組織和科技工作者制度,健全科協代表、委員、常委和兼職副主席履職的服務機制,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履職活動。加強幹部培訓工作,拓寬幹部交流成長渠道,培養科技群團工作骨幹。省科協留出10%的處、科級崗位,實行與中國科協、省級學會、市縣科協、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科技工作者或管理人員雙向挂職,定期輪換。建立以科技工作者是否滿意為導向的科協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組織黨員、幹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牢固樹立“四種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大力弘揚“想幹事、能幹事、敢擔當、善作為”的進取精神,不斷提高工作效能。

  六、加強組織領導,為科協改革和事業發展提供保障

  科協工作是黨的群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協系統改革是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委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部署要求,強化領導力量,完善工作機制,切實擔負起對科協工作的領導責任。

  1.強化統一領導責任。各級黨委要按照把好方向、建好制度、選好幹部的要求,加強對科協工作的領導,把科協工作納入工作總體佈局,落實黨政領導分工,支持科協組織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按照規定時限換屆。要選好配強科協領導班子,關心科協幹部成長,推動科協機關幹部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雙向交流。條件具備的,縣以上科協負責人應參加同級人大或政協常委會,充分發揮政協科協界別作用。

  2.強化改革推進責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籌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各地各部門要大力支持科協系統改革。省科協黨組要按照全省群團改革工作統一部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具體抓好組織實施工作。建立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工作評估督查機制,加強改革過程跟蹤檢查指導。各市(地)根據《實施方案》制定實施辦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推動科協工作改革創新,在機構設置、組織建設、經費保障、幹部選任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確保科協組織有人幹事、有錢辦事、有陣地提供服務。修訂《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加強相關地方立法工作,為科協改革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3.強化齊抓共管責任。科協工作是做黨的群眾工作,與黨政各部門工作聯繫緊密,與社會各方面息息相關,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黨政各部門要樹立做好群團工作的意識,建立協調推進科協工作聯動機制,形成推動科協事業發展的合力,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促進科協工作開創新局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