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道裏區首創“互聯網+渣土車智慧管理系統”

2017-05-23 09:23:08|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張曦晛

  渣土車不用現場跟蹤、死看死守,只要輕點手機,車牌號碼、行駛方向、車行速度、傾卸位置等信息便可一目了然,實時監控……如此高科技的城市管理方式,正是哈爾濱市道裏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在根治“瘋狂渣土車”這一城市頑疾過程中開出的一劑“良方”。“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管理”,在城市管理過程中,該局注重信息化手段應用,率先研發並使用“互聯網+渣土車智慧管理系統”,為渣土車安裝GPS實時全程跟蹤定位。帶上“緊箍咒”,渣土車不敢再“亂跑”、“偷卸”。試用半個月,城區環境品質、道路安全等改善明顯。據了解,該系統有望在哈爾濱市推廣應用,成為渣土車上路運營的前置要件,一鍵“鎖定”根治渣土車頑疾。

  5月21日20時許,哈市道裏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李凱峰開始了夜間渣土車巡查工作。坐上車李凱峰沒有立即發動車輛,而是首先打開手機啟動渣土車智慧管理系統進行查看。“黑AN8552正駛離人民廣場附近的地鐵施工現場前往渣土傾卸點”;“黑AN8565已完成渣土傾卸正在返回工地……”在李凱峰的演示下,記者看到,系統介面上設置了基礎信息、監控中心兩個主欄目,其中監控中心欄目下還設置了車輛位置、車輛軌跡、車輛報警等子欄目。點擊任意一個欄目,監控車輛的各種信息便呈現在眼前。通過該系統不僅可以查看到渣土車實時的行駛軌跡,行車車速、停行狀態、傾卸情況、運輸次數等信息在系統上全部有所體現。 

  “超高超載、沿街撒落、亂闖紅燈、頻釀慘禍、隨意傾卸等行為已成為‘瘋狂渣土車’的問題‘標簽’。不僅破壞城市環境、威脅道路安全,更會對區域經濟發展産生不良影響。”李凱峰為記者舉例,渣土車如果在凈地不久的地塊上偷卸,很可能導致該地塊成本二次上漲,使地塊所在區在轉讓過程中損失部分土地轉讓金。“一直以來,渣土車都是城市管理的一項頑疾。以往我們也只能靠執法隊員死看死守或突擊檢查等方式來管理,數量有限的執法隊員面對龐大的渣土車隊伍,管理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談起科技手段的應用,李凱峰表示,幾個月前深圳一家科技企業與該局對接推介執法車輛信息化管理系統。聽過企業介紹,李凱峰不由得眼前一亮,“何不將這一智慧管理手段應用在渣土車的管理上。”為此,李凱峰與該科技企業共同研討改進該系統。經過反復數次修改,5月初,為在該區進行地鐵建設項目土方拉運的12台渣土車率先免費安裝上了該系統。

  “該系統一端安裝在執法隊員的手機上,另一端則在渣土車方向盤下方隱秘處安裝GPS系統,防止司機拆改,至此實現渣土車運輸的全程實時監控。”李凱峰告訴記者,監控過程中,渣土車一旦出現偷卸等違規行為,系統會立即報警,該區不僅會對違規車輛進行罰款,還會對車輛所在建設項目進行查封整改。“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拉運渣土過程中,偶爾會動些‘歪腦筋’,但GPS管理系統安裝以後,對我們的運輸行為産生了一種無形的約束和規範,使得渣土運輸過程更加的合法合規。”採訪中一輛渣土車司機説。

  充分利用物聯網、信息融合、網絡通訊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而進行的智慧城管帶來的不僅僅是管理效能的提升,更為城區環境品質的改善以及道路安全指標的提升提供了保障。該系統應用半個月來渣土車違章、偷卸等行為有了極大改善。據了解,目前該局正在對國有建築企業的渣土車安裝GPS系統,很快將對全區渣土車輛鋪開。同時,該局對該系統的完善和升級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傾卸感測器的研發,以此更精準的掌握車輛渣土的傾卸情況,並引入行車記錄儀系統,增加視頻監控模式,此外對全區在冊的渣土車進行普查登記,形成大數據系統,讓管理更加規範、便捷。”李凱峰告訴記者,介於其良好的管理成效,目前全市渣土車管理有望引入該系統。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除採用信息化手段外,對於渣土車的管控,該區還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成立由區長挂帥的管理指揮部,多部門配合管理渣土車輛。在全市率先出臺《哈爾濱市道裏區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建築垃圾運輸處置暢銷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讓渣土車的管理有據可依。採取政府向保安公司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全區設置12個點位,通過75名保安人員24小時監控,有效打擊其他車輛的渣土偷卸行為。此外,該區還從源頭做起,每日20時至次日5時,向區域內進行土方拉運的建設項目派駐兩名執法隊員,對車輛是否苫蓋、車胎是否帶泥等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出場車輛整潔。據介紹,在項目建設啟動之初,該區還與建築企業簽訂渣土拉運責任書,並制定渣土拉運方案,同時對企業以及渣土車輛司機進行培訓,多方面保障區內建築工地渣土拉運有序合規。(記者 馬智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