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工業企業三年5000戶目標 如何實現

2017-07-27 09:00:19|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原標題:三年5000戶目標,如何實現?

  近年來,黑龍江省國稅部門不折不扣落實稅收政策,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不斷降低企業成本,助力黑龍江省企業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同時向全社會莊嚴承諾,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截至2017年5月底,全省共有營改增試點納稅人39.4萬戶。從試點情況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抵扣範圍擴大、抵扣鏈條延長,進一步消除了重復徵稅,同時有利於細化産業分工,加速推動我省産業規模的擴大和發展。據統計,2016年營改增試點納稅人減稅20.7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新增加抵扣減稅31.8億元,兩項合計減稅52.5億元;2017年1-6月營改增試點納稅人減稅20.4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新增加抵扣減稅31.8億元,兩項合計減稅52.2億元。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過渡,我省營改增“只減不增”的目標已全面落地。從統計數據看,納稅人稅負下降成為絕大多數,我省39.4萬戶試點納稅人中稅負下降或持平戶數達到了99.1%,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改革效應將會越來越大。

  黑龍江省積極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産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2016年度,全省國稅系統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享受優惠企業263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124373.39萬元,減免所得稅額31093.35萬元;落實固定資産加速折舊政策,享受優惠企業253戶,加速折舊享受額18838.12萬元,減免所得稅額4709.53萬元;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政策,享受優惠企業195戶,減免所得稅額42629.43萬元。

  建立精準有效的政策宣傳輔導機制是黑龍江省國稅部門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的第一功課。按減稅政策內容分類別制定培訓方案,重點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小微企業,開展“政策輔導送上門”、“一對一”政策輔導活動。同時在建立有序推進的政策落實機制的同時,建立通力協作的政策會商機制,加強與科技部門的聯繫,掌握列入各級科技計劃項目、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情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認定信息,加強與政協部門的聯繫,聯合開展稅情調查研究,加強與地稅的聯繫,保證政策解答口徑一致、任務落實一次到位、辦稅服務一站受理、綠色通道一窗通辦,使納稅人更有獲得感。

  下一步我省國稅部門將對現有的優惠政策進行全面梳理和推進,對優惠政策實施清單化管理,列出清單,明確享受主體、優惠內容、享受條件、政策依據、管理方式等內容。確保優惠政策一攬子落實,讓企業在各項優惠政策同時扶持中茁壯成長、健康良性發展。同時實行納稅輔導常態化,繼續開展對基層稅務人員多方式多層面的業務培訓和政策輔導,提升稅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確保優惠政策落實。

  規上工業企業偏少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短板

  規上企業是工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截至2017年2月全國規上企業為37.8萬戶,江蘇、廣東、浙江等12個經濟發達省市規上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萬戶以上,黑龍江省規上企業數量僅為3946戶,佔全國的1%。不僅規上企業數量少,平均規模也偏小。2016年全省規上企業實現主營收入11167億元,規上企業戶均主營收入2.77億元,低於全國平均水準0.27億元。

  規上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給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黑龍江省2016年GDP增速為6.1%,低於全國0.6個百分點,其中一、三産增速分別為5.3%、8.6%,分別高於全國2、0.8個百分點。二産增速2.5%,低於全國3.5個百分點。分析原因是因為規上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增長慢,支撐力不強是重要原因。

  2016年,全省一、二、三産GDP比重為17.4%、28.9%、53.8%。全國一、二、三産GDP比重為8.6%、39.8%、51.6%。黑龍江省二産比重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也與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省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一、三産在沒有工業充分發展的支撐下,未來增長潛力將受到嚴重限制。

  “保”和“增”雙行並舉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上,為應對規上工業企業數量下滑的趨勢,省工信委就提出了“六個一批”:幫扶現有規模以上困難企業“保一批”,推動工業項目投産達産“增一批”,培育中小企業發展“長一批”,支持新近退規企業“返一批”,篩查疑似漏統工業企業“補一批”,梳理非工業領域工業産能“調一批”作為6大工作重點。

  有人將會議上提出的“六個一批”稱為集中打好規上企業“保衛戰”。然而“保衛戰”過於保守,更應看重未來,“保”與“增”應該並行。因此今年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出臺,提出推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擴張和品質提升,力爭通過3年時間,使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000戶以上,並且分為三個階段:2017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達到4300戶以上;到2018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達到4500戶以上;到2019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達到5000戶以上。

  六大方面實施政策扶持

  新近出臺的《黑龍江省加快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十項措施》,從增加生産、拓展市場、降低成本、融資服務、專項培訓、綜合服務等六個方面對臨規企業給予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例如,在鼓勵臨規企業增加生産方面,支持存量工業企業提升競爭力,擴大生産和銷售規模,實現“小升規”;推動在建工業項目儘快投達産,生成新建入規工業企業。在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方面,我省將全面推開營改增、落實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三檔、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産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等政策措施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在加強臨規企業融資服務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優先運用信用貸款、貸款展期等方式為信譽好、還款能力強的臨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對符合債權人委員會組建條件的臨規企業,積極運用循環貸款、無還本貸款、聯合授信等政策給予支持。在開展臨規企業專項培訓方面,將臨規企業負責人培訓納入“龍江企業家發展計劃”,大力推動企業家綜合素質提升。對臨規企業管理團隊在技術合作、資本市場、行銷、管理、信息化應用、智慧製造等方面開展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系列培訓。

  大數據匯總下建設臨規企業庫

  “十項措施”出臺的目的依舊是為了釋放黑龍江省工業發展優勢潛力,補齊工業總量偏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偏少、企業整體競爭力偏弱發展短板的舉措,同樣也是支持黑龍江省工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的普惠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十項措施”中把總需求有增長空間且黑龍江省有競爭優勢的增長領域作為培育新增規上企業的重點方向:促進糧食和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礦産資源精深加工、石化、汽車及配套産業延伸等領域加快發展。“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向優勢産業和産品衍生要發展,向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要發展”,這是我省發展的根本路徑,也是黑龍江當前經濟發展中最能幹且能幹出成果的行業。

  利用大數據整合企業信息也是“十條措施”的一大亮點。省工信委將統計、工商、質監、稅務、社保、科技等部門提供的企業信息合併、篩選,建立臨規企業庫。根據這個庫提供的信息,企業規模、發展潛力、法人等基本信息就出來了,省工信委將這些信息發給各地市縣,經過他們確認後再反饋回來,成為重點關注企業。各廳局集合的數據是“死的”,肯定有誤差,各市縣把“活”的情況補充上來,再進行篩選,這樣更為精準,方便省市縣進行靶向培育。

  據省工信委工作人員介紹,臨規企業庫包含“保規上”和“培育規上”兩個板塊。“保規上”顧名思義是為保護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將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2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和2017年新增停産企業列入其中,盡可能地幫助企業不退出統計。“培育規上”就是目前不是規上企業,但想把它培育為規上企業的。主要包括“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中計稅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科技型企業、稅務部門提供的計稅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和各地市梳理出來具有發展潛能的企業。兩個板塊共計2225戶企業納入了臨規企業庫。

  “目前臨規企業庫已經開始應用,各地市縣的主管部門和企業都可以登錄查詢。”省工信委工作人員表示,預計8月中旬各地市會把企業更為詳細的情況反饋回來,再充實到臨規庫中,屆時臨規庫的數據肯定會有新的變化。

  50萬元獎勵激活企業空前熱情

  十項措施出臺時,“對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新納入規模以上統計的工業企業,由省政府給予每戶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這一條引起企業界熱議。

  “50萬元的獎勵在全國範圍內都可以算是突破。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已經有好幾家企業直接打電話詢問。”省工信委工作人員介紹説,企業這麼積極,是因為對於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來説,50萬元已經是2.5%的純利潤,這對於工業企業來説很有吸引力。

  新入統的企業獎勵50萬會不會太多了?對於記者提出的疑問,省工信委工作人員解釋稱,我省規上企業數量少,每年的增量也不多,正處於大力培育新增規上企業的起步階段,如果給得少,起不到激勵作用。給得多點,既有利於提高企業入規積極性,也可以對企業發展起到實實在在的扶持作用,進而帶動産業發展和財政收入增收,看似虧本的買賣,其實是看重長遠的發展。

  被政策激勵來的還有延壽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這家在去年下半年才投産的企業,在獲知“十項措施”後主動和延壽工信局聯繫,“預計下半年銷售收入就能達到2000萬元。”已經在延壽做水稻加工多年的“仁傑米業”,處在上半年歇工、下半年加工的行業,受農産品價格的影響,利潤並不穩定,如今也主動聯繫願意“衝”入規上企業的行列。延壽工信局副局長李立峰對記者説,“十項措施”出臺後,縣裏轉發給各個鄉鎮,宣傳力度空前,前來“打聽”的企業逐漸增多。今年哈爾濱市新納入規上企業的目標是92戶。按照年初延壽給自己定下的入統4~5戶的目標,目前看來完成可能性非常大。規上企業每月都要向稅務和統計部門上報數據報表,對於企業來説非常麻煩,企業主動入規上的積極性不高。如今有了大數據精準鎖定企業,並且出臺獎勵和各種措施保障,企業的積極性也逐漸高漲起來。

  對於李立峰提出的報表難題,省工信委、省統計局提出做好“入規服務”,在各地市縣的工信部門和統計部門分別設立業務專員,像“代辦”似的幫助企業服務,將企業負擔最小化。7月下旬省裏還將對全省各市地、縣區和工業園區的近400名業務專員進行專題培訓。另外,企業達到了規上的要求,國家強制必須入統,不能採用各種手段隱瞞數字,因為這是違法的。

  納入考核倒逼政府加強服務

  獎懲措施需要並行才有效。“十項措施”中另一條亮眼措施是將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工作作為市(地)政府(行署)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同志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以前把項目投資作為考核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指標,卻沒有考核項目投資是否轉化為經濟增量,轉化為有銷售規模、有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優質企業。這次我們堅持把新增規上企業作為考核目標,就是要倒逼地方政府改變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從項目投資、到生成企業再到最終形成增加值貢獻的良性循環,解決一些地方項目投資大但形成經濟增量小、新增長點少的問題。”省工信委工作人員打比喻説,這就好像種樹只問樹苗不看綠樹成蔭一樣,不能再做只計投入不計産出的事。將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情況納入市(地)政府(行署)領導班子考核評價體系,對引導地方政府轉變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能會起到積極作用。

  幫助臨規企業盤活存量資産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採取積極推動金融機構與臨規企業開展融資對接、幫助臨規企業盤活存量資産等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我省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僅截至5月末,全省工業貸款餘額2253.8億元,同比增長2.5%。

  為積極推動金融機構與臨規企業開展融資對接。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與黑龍江省工信委召開了全省盤活企業資金存量業務推介及銀企對接會,8家銀行與企業進行了現場授信簽約,對接金額221.5億元。下一步,該行將圍繞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特別是臨規工業企業的資金需求,做好企業項目儲備和專項信貸扶持。

  黑龍江省臨規工業企業擁有大量的存量資産,有些處於“沉睡”狀態,融資價值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對此,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引導金融機構利用中徵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服務平臺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積極發展企業資産證券化業務,目前已著手制定《黑龍江省企業資産證券化操作辦法》,確定了省工行、龍江銀行為資産證券化業務試點行,哈爾濱銀行為權益類資産質押貸款業務試點行。

  針對部分臨規工業企業暫時出現生産經營困難的實際,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引導各銀行機構不搞信貸“一刀切”,按照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原則,為企業提供包括直接債務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在內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支持其實施兼併重組、升級改造和轉型發展。

  推動做好臨規製造企業金融服務工作。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牽頭制定下發了《黑龍江省落實<關於金融支持製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工作方案》,聯合省工信委等部門組織召開全省金融支持製造業發展工作座談會,為金融支持製造業尤其是臨規製造企業發展建立了工作機制,形成了部門間的工作合力。同時,與省工信委等部門聯合開展金融支持製造業發展服務年活動,制訂下發了活動方案。

  多措並舉降低

  臨規企業用電成本

  為推動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省電力公司積極梳理臨規企業用電特點,從供給側發力,多措並舉降低其用電成本,扶持臨規企業加快發展。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完善部制電價用戶基本電價執行方式的通知》的精神,2016年以來在降低企業用電成本1.2億元基礎上,繼續指導臨規企業根據自身生産、經營情況,降低企業的電費成本中的基本電費支出。如通過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對電力用戶減容兩年內恢復的,按減容恢復辦理;超過兩年的按新裝或增容手續辦理;對電力用戶申請暫停時間超過六個月的,可申請辦理減容;根據負荷情況,可選擇基本電價按變壓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計費,等。同時,將基本電價計費方式變更週期從現行按年調整為按季變更。

  指導臨規企業採取躲峰措施,降低電費支出。結合我省峰谷分時電價政策,用好用足國家規定的“目錄電價平時段的基礎上上浮50%,低谷時段上浮50%”政策,知道企業靈活用電,有效減負。

  積極推進電力直接交易促進電力直接交易紅利惠及更多臨規企業。通過主動指導、廣泛宣講,幫助客戶正確理解直接交易政策和流程,配合政府相關部門,把2017年在保供熱、保安全基礎上測算的82.3億千瓦時電量空間全部用於直接交易,並逐步擴大直接交易規模,通過風火打捆等交易形式進一步支持臨規企業降低用電成本。(記者 桑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