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 掙錢顧家“兩不誤”

2017-07-28 08:59:53|來源:新華網|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原標題:家門口的“上班族” 掙錢顧家“兩不誤”——黑龍江省三個貧困戶脫貧新路

  淩晨4點,52歲的李來印迎著初升的太陽,沿著棧道穿過鬱鬱蔥蔥的蒲草,走近湖面檢查網箱,每天兩次巡邏、看管魚塘是他今年的新工作。李來印足不出村,在家門口當上了“上班族”。

  李來印所在的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鎮溫德溝村耕地少、土壤薄,是個典型的貧困村。去年底,妻子患上乳腺癌,30多萬元的醫藥費更讓李來印原本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

  今年初,溫德溝村整合70多萬元扶貧資金,利用連環湖區豐富的水域資源,成立了網箱養魚精準扶貧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在深水區建設6組網箱,投放一萬多斤草魚和鯽魚魚苗。李來印和另外4位貧困戶在合作社負責安全生産。

  溫德溝村村委會主任劉文瑞介紹,附近村像李來印這樣的貧困人口不在少數,儘管外出打工能掙錢,但由於家庭原因,他們很難走,甚至走不了,以産業帶動就業對他們來説是不錯的扶貧路。

  李來印説,今年9月中旬魚全部出售後,合作社預計能有20多萬元的收益,將全部分給包括他在內的15戶貧困戶,平均每戶能分到一萬多元,“明年投放鱸魚等更受市場歡迎的魚種,掙得會更多。”

  在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寧姜鄉好新村,隨著飛鶴集團綠能生態牧業有限公司投資建廠,50萬隻奶山羊養殖和乳品加工項目將為周邊鄉鎮村屯帶來就業崗位3000個,優先吸納貧困戶前來務工。

  27歲的唐春雷是廠區的一名電焊工,負責設備修理與維護。“以前家裏人多地少,種玉米賺不到錢,村子裏沒産業、也沒就業機會,我家孩子還不到一歲,想要外出打工也捨不得、走不開,只能四處打零工,今天有活兒幹、明天沒活幹,一年最多掙五六千塊錢。”他説。

  如今,每天早八晚五的固定工作,唐春雷不僅有了每月3000元的穩定收入,還方便照顧家人,更能發揮自己在技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實現更大的勞動價值,可謂“一舉三得”。

  唐春雷説,不用遠離家鄉,就收穫著“穩穩的幸福”,“老婆孩子熱炕頭”已是生活日常,“飛鶴落寧姜,打工不離鄉”成了鄉親們口耳相傳的順口溜。

  在齊齊哈爾市富裕縣龍安橋鎮龍騰生態溫泉度假莊園的餐飲區,37歲的張祥春每天到此上班。身穿藍色工作服,一邊招呼客人,一邊端茶倒水,當地進入旅遊旺季,張祥春也總是一副忙碌的樣子。

  張祥春是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的村民,家裏世代以種地為生。景區建成後,她應聘當上了服務員,平均一天接待20多桌客人,每月工資有2000多元。“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既能賺錢養家,又能守家顧家,方便和老人、孩子在一起,我在去年脫貧了,最近還買了一輛電瓶車,上下班更方便了。”她説。

  “貧困戶想富,往往就是缺一個工作崗位、缺一個幹事的平臺,現在越來越多的扶貧項目給大夥兒提供了勞動致富的機會。只要敢想、敢幹,人人不愁出路。”在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扶貧辦主任朱清山看來,産業扶貧既讓扶貧資金保值增值,更讓貧困群眾參與扶貧開發、共享發展成果。(記者 楊思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