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服務+”優勢營造區校創新高地

2018-08-02 17:30:09|來源:哈爾濱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2018年初以來,由黑龍江大學“創業英雄”全一明團隊研發的將AR、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創客教育的哈雷熊人工智能教室項目,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智慧裝備研究中心研發的雷達折疊收縮車等多款智慧化武器裝備項目,哈爾濱理工大學成夙教授團隊研發的“高生物活性微孤氧化鈦種植體”等高校項目相繼進駐南崗區發展。

  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哈爾濱市南崗區內各高校共有51項科技成果實現落地轉化,全區科技型企業累計達到2700余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戶,提前10個月完成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

  科教資源集聚度可媲美北京海淀、上海楊浦的南崗區,擁有22所高校、25萬大學生。為更好地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南崗區委、區政府深入實施“打科技牌、走創新路,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的發展戰略,通過一系列“服務+”舉措,為駐區高校提供從政策到載體及資金、從軟體到硬體的全方位扶持,以及不當“店長”當“小二”的全方位服務,以最大程度向高校釋放吸引力,激活區域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推動南崗區成為黑龍江省科技創新高地。

  從“敞開門”到“常串門”,“服務+真情”助推區校融合“一家親”

  近日,南崗區政府在主動對接高校服務中了解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勞服公司部分未參保人員在辦理養老保險參保和繳費認定中遇到困難,立即組織區人社局進行現場對接,為學校開闢“綠色通道”,僅用一天時間,就為20余名未參保人員完成了檔案審核和繳費認定工作,並幫助辦理了養老保險增員業務。學校在感動之餘,對區政府的主動作為精神連連稱讚。

  高校資源“所在卻不所有”,讓科技實力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是困擾政府多年的現實問題。為破解困局,南崗區委、區政府堅持換位思考,從解決高校“所需”出發,努力尋找實現政府“所要”的路徑,積極為高校解難題、辦實事,通過真情服務,拆掉“心墻”建“心橋”,有效加強了駐區高校的區域歸屬感、融入感和責任感,形成了共同的情感歸依。

  2015年底,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組建之初,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帶隊拜會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駐區高校領導“問政問需”,釋放服務高校的最大誠意;2017年底,區政府啟動實施“6+6+X”服務高校專項行動計劃,建立區領導常態化走訪高校工作機制;日常工作中,由主管區長牽頭,針對駐區高校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組團式”對接,對駐區高校實行“一校一檔”臺賬式管理,專人負責跟蹤落實,確保“件件有回應,事事有結果”。

  自南崗區服務高校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已先後為駐區大學協調解決了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牌匾審批、“黑小吃”整治、校區狗患、校區周邊交通治理、供熱管理、産業園區場地等54項問題,有力扭轉了區校合作信息不靈、對接不順、轉化不暢等弊端。

  從“被動找”到“合力謀”,“服務+項目”形成區校規劃“一盤棋”

  大學是産業項目建設的金礦,但由於多種原因,南崗區一直面臨著科技成果“孔雀東南飛”的困境。

  為破解這一難題,南崗區委、區政府積極搶抓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舉全區之力打造創新創業大街,使之成為國內最長的一條高科技産業經濟帶,為高校“金點子”搭建培育溫床。

  2018年初,該項目正式列入《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上升為“國字號”工程。區委、區政府還結合區位優勢,將高科技産業經濟帶、地鐵經濟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一帶一圈”等建設規劃有機融合,與駐區各高校共同謀劃推進了煤二項目、哈焊所改造項目、黑龍江大學科技創新城項目、49所改造項目等10個産業大項目,不但讓創新創業大街建設有了更加豐富的産業內涵和項目支撐,更重要的是變政府“等項目”“找項目”,為區校合力“謀項目”“推項目”,形成了規劃引領、項目牽動、市場導入、共同參與的最大合力。

  近期,區政府委託國內頂尖專業團隊,啟動實施了創新創業大街新三年建設規劃,力求通過更多可操作性強的項目和舉措,將創新創業大街打造成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從“資金扶持”到“基金參與”,“服務+資本”構築創新創業“共同體”

  政府資金扶持是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導資本流向新技術、促進傳統産業升級的關鍵所在。

  為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2017年,南崗區政府在全市行政區中率先進行了投融資體制改革,設立了1億元産業引導基金。2018年年初,區政府投入1000萬元,參與由哈爾濱市科技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共同發起的總投資規模1.01億元的省工研創投基金,建立了南崗區首只由政府投資參股、針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和黑龍江省內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産業基金。

  “政府與高校共建産業基金,既密切了産學研結合的鏈條,形成了區校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又讓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産業化上贏得了一定的話語權。”南崗區副區長孟繁東表示。

  為了贏得更大的資本市場,南崗區積極探索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路徑。2018年3月,將全國首家培育投資人的創投機構——深圳前海創投孵化器引入南崗,打造了“新銳産業投資家成長營”項目,將為全黑龍江省培育天使、VC等創投主體。

  從“軟服務”到“硬支撐”,“服務+政策”打造成果轉化“集中營”

  近日,南崗公安分局花園街派出所駐哈工大服務點正式揭牌辦公。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的戶籍業務不出校園就能辦了。“以往到派出所戶籍窗口辦業務總要排隊,該舉措為哈爾濱工業大學3萬多師生節省了寶貴的科研、學習時間。”哈爾濱工業大學校辦副主任陳蕊説。

  據花園街派出所所長王海龍介紹,新設立的戶籍業務服務窗口,可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話等預約方式,完成遠程服務受理、遠程核實申請人身份等業務流程,從而縮短業務辦理時間,為便利師生、人才引進提供基礎保障。

  為了讓更多的高校成果實現就地、就近、就便轉化,區政府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通過租賃、業態置換、合作共建等多種方式,強力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目前,南崗區各類、各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由2015年的17個增加到70個,孵化總面積達到5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1100戶,載體總量佔全市半壁江山。

  這些集聚在大學大所周邊的創新創業載體,成為承接大學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最有效、最便利、最快捷的載體和平臺,加速了區域內各種創新要素集聚,在大學周邊形成了“10分鐘創業圈”。目前,僅哈工大周邊就有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2個,入孵企業711家,佔全區入孵總量近70%。

  為加大項目服務力度,南崗區在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設立了科技創新“綠色通道”,由專人為高校院所提供“預約式”“容缺式”註冊登記服務,減少企業註冊的過程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下一步,南崗區政府將協調區政務服務部門,讓具備條件的政務服務項目“走進校園”,助力高校發展,努力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如今,受城區深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感染,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科技大學、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等區域外高校院所也紛紛選址南崗區建設大學科技園區。一系列服務高校的“微實事”,折射出作風整頓的“大變化”,更轉化為助推發展的加速劑,讓南崗區校區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更加暢通。(王明林 記者 梁可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