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316個産業扶貧項目挑起脫貧攻堅大梁
原標題:全市貧困人口從2012年之前的12.8萬人減少到7828人,90個貧困村已有80個出列 今年底,大慶再無貧困村
宏福農業等一大批産業扶貧項目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發揮積極作用 記者 孫娜 攝
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也不同。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大慶部分鄉村後真切感受到,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幫扶下,農民們日子有望、生活有盼,臉上洋溢著滿滿的笑容,這就是屬於他們的幸福。
大同區雙榆樹鄉雙勝村張鳳忠,在各級政府幫扶下自學釀酒技術,網購釀酒設備,開起了酒坊,他是幸福的;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路通了、村美了,村民們在新建的文化廣場上扭起了大秧歌,他們是幸福的;杜爾伯特泰康鎮萬丈村貧困戶尹成義,不僅自己走出貧困,還帶著其他貧困戶種植香瓜一起致富,看著豐收的香瓜,大家開心地笑了,他們也是幸福的……
“扶貧工作最初由原市農委綜合科分管,後來單獨成立科室,如今成為處級單位,足見政府越來越重視扶貧工作。”大慶市扶貧辦開發建設科科長陳虹在我市扶貧戰線工作十餘年,他清晰地記得,2012年之前中央和省下撥給大慶市的扶貧專項資金每年不足3000萬元,2018年達到了1.76億元。今年以來,中央和省已下撥2.26億元、市級財政撥款6600萬元。特別是近幾年,各級各部門扶貧項目資金、幫扶資金、社會各界扶貧資金匯聚成數額巨大的扶貧款項,向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全市貧困人口從2012年之前的12.8萬人減少到目前的7828人。農民的思想轉變了,日子有奔頭,大家爭著脫貧;鄉村基礎好了,生活變得越來越多彩;産業多了,幸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52個典型見證扶志扶智成效
走進杜爾伯特泰康鎮萬丈村貧困戶尹成義家的大院,雞鴨在圈裏養著,牛在吃著青草,小園裏果菜飄香,房前屋後十分整潔乾淨。
“快進屋裏喝點水。”44歲的尹成義,雖然腿腳不太利索,但精氣神十足。
“以前總覺得自己這輩子完了,天天混吃等死,還自殺過一次,醫生救回了我這條命,是黨和政府真正救活了我這個人。”説起幾年來的變化,尹成義流下感激的淚水。
尹成義天生患有脊髓灰質炎、心臟病和腎病。母親患有先天脊柱炎和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幾乎沒有勞動能力。今年85歲、患有腔梗、腦梗的老父親,是家裏唯一的勞動力。2014年,尹成義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腦疝畸形,年邁的爹媽東拼西湊6萬元錢剛為他手術完,他又被查出患上了過敏性紫癜腎炎,又花掉了2萬多元醫療費。
眼看年邁的老爹起早貪黑掙錢還債,自己卻幫不上忙,尹成義覺得自己成了父母的累贅,深夜服毒自殺。雖然搶救及時,但尹成義卻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整天靠低保和政府救濟混日子。
鎮村兩級幹部和幫扶責任人了解情況後,不斷地開導尹成義,幫他貸款搞中草藥種植,還幫他加入了托豬、托牛等産業扶貧項目。
“大夥這麼幫我,我再犯渾,就真不如死了。”扶貧幹部真心實意的幫扶,最終讓尹成義開始樂觀生活,主動謀求脫貧致富,“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沒用。”
思想轉變後,尹成義主動和別人搭夥種田、學技術。去年,尹成義光靠田地就收入1.2萬元。他還利用房前屋後的小菜園種植綠色地瓜,由於質優價廉,在縣城很受歡迎。今年尹成義還主動找到村裏的其他貧困戶,指導他們種植地瓜。“現在外債都還清了,我要加把勁奔小康。”尹成義説,他要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日子。
扶貧先扶志扶智,脫貧攻堅改變的不僅僅是貧困群眾眼下的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通過扶志扶智幫扶,從思想上讓貧困戶擺脫了“貧困意識”。大同區雙榆樹鄉雙勝村張鳳忠,在幫扶人的鼓勵下自學燒酒技術,網購設備開起了酒坊;肇州縣新福鄉耀先村姜麗麗,靠種香瓜年賺10多萬元,輕鬆供兩個孩子上學;杜爾伯特一心鄉團結村脫貧戶王文國,年近古稀卻靠養殖毛驢擺脫了貧困;大同區祝三鄉建權村“獨臂青年”張關成鑽研蘑菇種植技術,還帶領20多戶貧困戶一起學習……他們和尹成義一樣,是全市眾多“志智雙扶”典型的縮影。2019年上半年,大慶市深挖脫貧攻堅領域的先進典型,建立大慶扶貧領域典型庫,目前已經收錄産業扶貧、駐村幹部、幫扶幹部、貧困戶等各類典型252個。
80個貧困村出列的背後
在林甸縣鶴鳴湖鎮慶豐村,穿過花園般的巷道,成排的兔籠映入眼簾,十幾隻紅眼白毛的肉兔悠哉地吃著東西。“七千隻肉兔剛剛出欄售罄。”大慶市體育局派駐林甸縣鶴鳴湖鎮慶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張鯤告訴記者,慶豐村是林甸縣1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村子大,貧困人口多。
這個“難啃的骨頭”,在僅僅兩年時間裏,15公里硬化路取代泥巴路,226戶泥草房變成大瓦房,村裏不僅有了文化廣場,還裝滿了健身器材,家家戶戶門前的臭水溝如今也被鮮花墻取代……村民們都説,做夢也沒想到村子能變成現在這麼好。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後,慶豐村開始主攻産業扶貧。先與遼百集團和魚谷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實現訂單式種植,確保村民旱澇保收。該項目覆蓋全村77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5000多元。隨後,慶豐村又與大慶市體校職工食堂達成合作,使農戶家種植綠色蔬菜的小菜園,成為運動員綠色食品供應基地。
因戶施策、按需幫扶,慶豐村貧困戶的“造血”功能不斷恢復:托牛、拖豬讓貧困戶每年穩定收入5000多元;協調科技部專項扶貧資金20萬元,投入到綠色生態笨豬養殖中,去年10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今年預計能實現3000元;多次舉辦月嫂、保姆、蘆葦畫、電焊、建築工人等專業技能培訓,鼓勵村民外出務工……
一個深度貧困村的巨變,折射出全市90個貧困村的變化。全市各種要素、各類資源、各方力量持續向脫貧攻堅領域集中,定點幫扶、地企攜手、社會聯動、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進一步健全完善。在“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推進中,大慶市危房改造已開工建設5177戶、竣工3696戶;總投資2.07億元,計劃新建及改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55處,目前工程已完成83%;對各學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進行資助,補助貧困家庭學生1352人次;健康扶貧推行的“先診療、後付費”受益總人數1.5萬人,醫院總墊資7299萬元,“一免五減”受益總人數為1.44萬人,總減免費用近300萬元。
杜爾伯特已于2018年脫貧摘帽,林甸縣也計劃於今年年底摘帽。全市90個貧困村目前已出列80個,剩餘10個貧困村計劃於今年年底出列。全市有貧困人口11828戶25181人,已脫貧8099戶17353人,今年年底計劃脫貧6139人,屆時全市貧困人口將僅剩1689人,杜爾伯特、肇源縣、肇州縣、大同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銷號。
316個産業扶貧項目挑起脫貧攻堅大梁
“門口務工真是好,兼顧莊稼和老小。轉移就業一個人,全家上下全脫貧。”林甸縣四季青鎮東方紅村貧困戶宣向國自編的順口溜,不僅説出了對“造血式”扶貧的認知,也表達了對大慶宏福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林甸縣四季青鎮東方紅村建立“扶貧車間”,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的喜悅。
走進宏福農業智慧溫室,一眼望不到邊的生産區裏科技感十足。番茄植株仿佛“克隆”一般,從離地半米多高的培養基沿著佈線向上生長。在溫室裏精心打理的工人,很多都是東方紅村的村民。
東方紅村村民田金鳳,上有患腦出血的父親和重病的母親,下有上小學的孩子,在宏福農業打工帶來的穩定收入,極大地改善了這個家庭的生活狀況,所以她格外珍惜這份工作,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全市主攻産業薄弱“軟肋”、持續增強“造血”功能,推動脫貧攻堅向脫貧致富轉變。農業大縣肇州採取貧困戶“帶資入社和帶地入社”模式,共有782戶貧困戶參與到69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之中,戶均增收3000元。在杜爾伯特,伊品、九陽、國利源等農産品加工大項目相繼建成,引導安置貧困戶就業757人,人均增收5700元;富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帶動3737戶,戶均增收744元;林下中草藥種植項目2019年將實現收益分紅,可帶動2973戶。林甸縣涌現出潤琪集團、宏福集團、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等一大批扶貧帶動效果良好的龍頭企業,以該縣實施的生豬“資産收益”扶貧模式為例,累計帶動4140戶貧困戶,每年獲得固定收益3000元,收益期3年。
大同區採取集中養殖奶山羊為主、分散養殖家畜家禽為輔的方式,打造家畜和家禽養殖項目22個,帶動1421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肇源縣採取扶貧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帶動、新型經營主體助力、貧困戶自主發展的方式,實現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利用專項扶貧資金1473.4萬元,實施種植養殖産業項目9個,已全部竣工並通過驗收,可帶動貧困戶941戶2165人,人均增收1000元。
産業扶貧是脫貧的治本之策,百湖大地一個接一個的産業扶貧項目接連得到落實,併發揮著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實施産業扶貧項目316個,其中已經建設完成發揮帶貧作用的項目266個,在建項目50個,全市118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産業扶貧項目全覆蓋。當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衝刺階段,剩下的貧困戶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全市各級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找準路子,精準施策,持續推進産業、就業、金融、健康等綜合扶貧措施,確保林甸縣脫貧摘帽,全市剩餘的1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杜爾伯特、肇州縣、肇源縣和大同區貧困人口全部銷號,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記者 崔義鑫)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