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總書記牽掛的黑土地上 黑龍江開啟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2021-09-06 10:07:20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東北三省、始終牽掛黑土地。他多次赴東北三省考察,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指明方向。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系列報道“總書記牽掛的黑土地”,第三篇帶你走進黑龍江。

  在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的存在感不低。

  論資源稟賦,這裡有鶴崗、雞西、雙鴨山、七台河四大煤城,還有大興安嶺和伊春兩大林區,2.4億畝耕地年産糧食1500多億斤,中國人每吃九碗飯就有一碗來自黑龍江;

  論自然風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嫩江四大江河在此奔流激蕩,漠河北極村、中國雪鄉、冰雪大世界等冰雪旅遊目的地串珠成鏈,鼎鼎有名;

  論工業基礎,黑龍江誕生了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第一架輕型噴氣轟炸機、第一台模擬計算機等,鑄就了一批批事關國脈國運、關係民族盛衰的“大國重器”;

  論紅色基因,14年東北抗聯烽火寫就英雄篇章、北大荒變身北大倉、亙古荒原崛起大慶油田,熔鑄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

  可一段時期以來,整個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在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些涉及體制機制問題的改革還在攻堅,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發展品質不優等問題亟待解決。

  如何讓各方面的環境與資源共進,實力與顏值“齊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黑龍江、始終牽掛黑土地,三年兩次親臨視察指導,賦予了黑龍江重振雄風、全面振興的歷史使命,為新時代黑龍江振興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

  堅守初心擔使命,重振雄風再出發。哈爾濱新區、中國(黑龍江)自貿區建設蹄疾步穩,中國一重、哈電、哈飛、中車齊車等老字號“國之重器”煥發活力,民營經濟佔半壁江山,上市公司達到39家,農墾、森工徹底打破政企合一體制,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冰雪旅遊、冰雪體育等“冷”經濟日漸紅火……在總書記考察過的各個領域,黑龍江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走出全面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十四五”開局之年,黑龍江首季經濟開局良好,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2692.5億元,同比增長12.4%;全省地方國企實現營業收入316.74億元,同比增長34.61%,為歷史同期最好水準;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為11.4%,創5年來新高。

  黑土地,正開啟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 高品質發展積厚成勢

  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的中國一重集團有多牛?

  成立近70年來,填補國內工業産品技術空白400多項,先後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産重型裝備的歷史、不能生産成套機器産品的歷史、不能生産核電的歷史。

  可受外部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轉型滯後等影響,2014—2016年中國一重集團連續三年陷入虧損。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黑龍江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要著力優化産業結構,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同時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一張考卷,三道必答題,黑龍江5年來書寫出了怎樣的“三篇大文章”?

  危急關頭,中國一重抓住東北地區中央企業綜合改革試點有利契機,轉變經營管理體系、調動幹部職工積極性、創新黨建工作思路,通過以改促變、以變促通,內強管理、外聯市場,2017年一舉扭虧為盈。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65%!

  涅槃重生,不止一個中國一重!

  黑龍江把改造升級“老字號”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工業強省的重要抓手,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技術升級改造等措施,讓“老字號”煥發新動能。

  今年一季度,哈電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4.7%;大慶油田國內市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8.11%,海外市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0.97%……一季度全省地方國企實現營業收入316.74億元,同比增長34.61%,為歷史同期最好水準。

  “原字號”産業鏈在拉長。堅持優化結構和提升效益兼顧並重,去年11月2日,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全面建成投産,煉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轉變邁出新步伐。2021年第一季度,大慶石化實現營業收入124.86億元,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52.2萬噸。

  從“原字號”到精深加工,從“頭重尾輕”到“頭尾並重”,黑龍江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煤頭電尾”“油頭化尾”“煤頭化尾”,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已初顯成效。

  振興發展的基點在創新,“新字號”培育壯大正在加速。在黑龍江省首家晶片企業穆棱市北一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封裝測試車間,數十名技術工人正加緊趕制來自國內感應電機、焊接機等領域企業的訂單。連日來,一批又一批IGBT晶片從這裡出廠。

  北一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黑龍江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的典型企業之一。黑龍江省已經實施兩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底,黑龍江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932家,是“十二五”期末的2.79倍,新産業新業態集群式成長,新舊動能高品質轉換。

  貫徹新發展理念,黑龍江現代服務業異軍突起,金融、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産業蓬勃興起,2020年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達到49.5%。

  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黑龍江聚焦旅遊強省建設,發展冬季戶外運動、旗艦冰雪景點、冰雪節慶三大冰雪旅遊支柱産品,到2030年,力爭全省冰雪旅遊人數突破2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突破2000億元。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黑龍江定下高品質發展主基調——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工業強省。

  向改革要發展紅利 向開放要發展活力

  在北大荒博物館,從“人拉肩扛”到全程機械化,從“看天吃飯”到旱澇保收,從開墾初期糧食産量0.048億斤到2020年産糧430.5億斤,透過一張張照片、一串串數字,穿越歷史時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在眼前鋪展開來。

  北大荒為國家戰略而生,與新中國發展同步,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北大荒向改革要紅利、以改革促發展:

  原農墾總局及管理局29622項行政權力事項全部移交;墾區1063個事業單位撤銷543家、移交155家、納入企業集團365家,妥善移交安置涉改人員63139人;墾區863個社區及162.3萬居民全部納入屬地政府管理……

  兩年來,黑龍江墾區徹底打破政企合一體制,北大荒農墾集團立足現代農業、面向市場需求,逐步釋放改革發展紅利,全面開啟了高品質發展新模式。

  在2018年9月召開的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堅定改革信心,在謀劃地區改革發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決突出矛盾問題上下功夫,在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上下功夫。

  什麼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毫無疑問,改革!

  “要解決黑龍江發展的體制性矛盾,根本在於革故鼎新、推陳出新。”黑龍江省委和政府領導班子看得準、抓得穩、落得實——龍煤集團改革脫困取得重大進展,徹底結束森工、農墾70多年政企合一體制,在全國率先完成廠辦大集體改革,事業單位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在綏芬河鐵路口岸,一趟趟中歐班列拉響汽笛緩緩駛出,將琳琅滿目的商品送往俄羅斯、波蘭、德國、比利時等國家。自2018年8月綏芬河口岸首次開行中歐班列以來,至今已突破400列大關。

  “希望黑龍江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擴大對外開放。”這是總書記對黑龍江的殷殷囑託。

  傳統觀念中,黑龍江是“東北的東北”,地處祖國邊陲、交通末梢。換個思路,邊陲變中心、末梢變前沿——這裡是東北亞中心,向北聯通俄羅斯,向南國內市場廣闊。

  設立中俄地方合作發展投資基金、舉辦多屆中俄博覽會和哈洽會、黑河黑龍江公路大橋已具備開通運營的條件、中國(黑龍江)自貿區89項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100%……“十三五”期間,黑龍江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9%,其中對俄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2.5%。

  呵護黑土耕地 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指出,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挑起“金扁擔”,農業提質效。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8%、科技貢獻率達68.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截至目前,黑龍江省糧食總産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均位居全國第一。

  糧食生産的根本在耕地。黑龍江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整個東北地區的56.1%。如何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在綏化市北林區北林辦事處四平管理區,3台免耕播種機一字排開,將玉米種粒均勻播進黑土地。這片耕地是東北第一批黑土耕地保護試點區,通過保護性耕作、秸稈全量還田等措施,5年來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近4個百分點。

  “要採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共同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後兩次赴黑龍江考察,均對黑土地保護提出明確要求。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橫跨6條積溫帶,根據不同地理地貌、氣候條件,將黑土耕地劃分為4個類型區,實行分類施策、綜合治理、重點保護——平原旱田實施秸稈全量還田培肥地力、坡耕地採取橫坡打壟等措施固土保水、風沙乾旱實施秸稈覆蓋免耕等保護性技術、水田推行節水控灌等措施。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累計落實黑土地保護示範區面積1000萬畝,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品質平均提高0.54個等級。

  土壤有機質含量做加法,化肥農藥施用量做減法。黑龍江緊緊圍繞推行綠色生産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推進農業“三減”,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截至目前,全省農業“三減”高標準示範基地面積達到500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超8500萬畝。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説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呵護耕地品質,築牢優質糧倉。去年,黑龍江糧食産量達1508億斤,實現“十七連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勇於攻克“婁山關”“臘子口”

  在哈爾濱市道裏區民生服務中心,32個經辦窗口秩序井然、午間不間斷服務,日均接待辦事群眾2000余人。該服務中心的啟動與一次問責有關。

  “每天就發60個號,辦業務的人特別多,大家都連夜去排隊,早上四五點鐘基本上60人就排滿了……”讓市民李女士更為氣憤的是,“黑仲介”卻在服務中心門外公然攬客,只要花錢就一路“綠燈”。

  接到線索後,哈爾濱市紀委監委迅速行動,深挖徹查,包括市醫保局局長、市醫保中心主任、道裏區副區長在內的13名責任人因漠視群眾利益和疾苦、官僚主義嚴重、服務意識淡薄被嚴肅追責。同時,道裏區新建大廳場地面積2300平方米,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業務辦理為一體的道裏區民生服務中心,真正實現辦事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真抓實幹,出真招、辦實事、求實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召開的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強調。

  黑龍江全省各級紀委監委把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從群眾反映強烈突出的地方抓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14499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038人,分別同比增長2.5%、6.5%。

  黨風政風持續好轉,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哈爾濱海鄰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入駐哈爾濱新區。這家軟體開發企業成立當年實現銷售收入726萬元,去年則超過1.1億元。“環境好、政策優、區位優勢明顯,我們已經決定將總部從深圳遷到新區,擴大産業規模。”公司常務副總裁丁福生説。

  深圳(哈爾濱)産業園區當年簽約、當年開工,101天完成單體建築封頂,創造“新區速度”……

  近幾年,從“投資不過山海關”到大項目、新項目“爭過山海關”,這背後是政府部門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全身心為企業服務結出的纍纍碩果。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眼下,“十四五”藍圖已經繪就,砥礪奮進正當其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黑龍江廣大幹部群眾牢牢記住“三長三短”辯證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打出振興龍江組合拳。

  正如採訪中一位幹部所説,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黑龍江仍將面臨許多“發展起來的煩惱”“進一步發展繞不開的坎”,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亟待攻克。但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跨過雄關,定能風光無限。(記者 吳齊強 郝迎燦 張藝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