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省“安心行動”織密勞動者權益保護網
2025-05-12 09:45:29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甄鏡媛責編:

  今年年初,大慶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接待室走進來一位面帶愁容的中年男子。他的妻子在工地幹活受傷,就醫已經花光了積蓄還欠下外債,走投無路的他想要通過法律途徑尋求幫助。中心依法受理後開通綠色通道,指派給辦案經驗豐富、專業素質過硬的律師。考慮到當事人的具體困難,律師第一時間與受援人溝通交流、簽署委託手續,並指導當事人收集、固定證據材料。一個月後,受援人拿到了第一批賠償的30萬元。

  年初以來,全省司法行政系統聚焦勞動者急難愁盼問題,啟動法律援助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安心行動”,通過“普法宣傳提質效、法律援助加速度、品質監督築根基、專業隊伍強支撐、部門協同聚合力”五大創新舉措,打出勞動者權益保障“組合拳”,切實將法治溫暖送到萬千奮鬥者身邊。今年一季度,成功受理勞動者維權案件245件,幫助316名勞動者維護合法權益。

  “我就是看到了動畫裏內容,才成功維權,拿到了被拖欠半年的工資,這樣的宣傳很好,簡單易學!”佳木斯務工人員王師傅深有感觸。

  全省司法行政系統以“安心行動”為契機,打造“線上+線下”全方位普法體系。在線上,創新推出農民工討薪維權系列動畫、普法短視頻等新媒體作品,以生動鮮活的案例普及法律援助知識。佳木斯市製作的公益宣傳動畫點擊量突破2萬次,幫助眾多勞動者掌握維權知識。

  在線下,全省各級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招聘會、企業、工地、社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為用工企業和勞動者答疑解惑。行動開展以來,累計舉辦普法宣傳活動210場次,提供法律諮詢380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7萬份。綏化市在法治文化公園設立“勞動者權益保護”主題展區,通過典型案例展板實現普法宣傳“抬頭可見”。

  在近期的一起維權案例中,5名四川籍農民工向省司法廳求助,追討76萬元被拖欠工資。省司法廳迅速響應,協調勞動監察部門,並指派綏化市慶安縣司法局承辦。僅用24小時,便促成雙方和解,幫助農民工全額拿到工資。農民工代表感嘆:“76萬元工資一天到賬,這效率真是太高了!”行動開展以來,已累計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580余萬元。

  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為勞動者維權開闢“特快專列”。139個法律援助中心窗口開通“綠色通道”,對追討欠薪、社保待遇等案件實行“三優先”原則,確保勞動者快速獲得法律援助。黑龍江法網設置法律問題快速檢索欄和智慧問答機器人,實現簡單法律問題即時解答。

  省司法廳制定《法律援助案件品質管理辦法》,對案件受理、辦理、結案等全流程實行量化考核。通過“指派查資質、過程查進度、結案問效果”的管理模式,確保案件辦理品質,特別是針對勞動者維權案件,從證據收集到法律適用均進行精細化審查。建立勞動者法律援助案件100%回訪機制,通過電話、問卷調查等方式,全面收集受援人對案件辦理過程、服務態度、維權效果的反饋意見,推動法律援助服務品質持續優化。

  綏化市建立專門的勞動者法律援助專家庫,選拔24名擅長勞動爭議處理的律師入庫,涵蓋勞動爭議調解、工傷賠償等專業領域。通過“一案一專家”的精準對接模式,為農民工、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等群體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黑龍江省各級法律援助機構遴選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組建法律援助業務專家庫。全省各地積極構建“司法行政+N”多元協作機制,整合法院、人社、工會等多方資源,為勞動者維權提供堅實保障。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與12351工會職工維權熱線實現聯動對接。牡丹江市積極加強與法院、工會、人社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諮詢、代理、調解、仲裁、訴訟“五位一體”的維權服務體系。佳木斯市、大興安嶺地區與勞動仲裁、法院、工會等部門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共享信息資源,共同解決勞動糾紛難題。雙鴨山市在人社部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一站式維權服務。大慶市將法律援助信息納入建設項目農民工維權告示牌,實現維權信息工地全覆蓋。

  法治陽光溫暖奮鬥之路,黑龍江省司法行政系統將持續深化“安心行動”,以法治之力護航民生,讓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在公平正義的環境中安心奮鬥、共享發展成果。(記者 蔡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