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 “六個新”成效顯著
2025-10-17 16:25:00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朱建輝責編: 趙瀅溪

  10月16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二場舉行。發佈會介紹了“十四五”時期黑龍江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打造新質生産力實踐地”的進展成效。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韓雪松作主旨發佈。

黑龍江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 “六個新”成效顯著_fororder_www

發佈會現場 供圖 黑龍江省委宣傳部

  韓雪松介紹,“十四五”以來,黑龍江省工信系統牢牢把握龍江工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著力構建“4567”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奮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走深走實,為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物質技術保障和支撐,總體體現為“六個新”。

  工業質效實現新提升。聚焦建設品質龍江,全力實施産業振興計劃,加快推動工業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2020—2024年,黑龍江省規上裝備工業和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2%和2.4%,工業運行質效持續提升。黑龍江省工業和製造業技改投資始終高於全省規上工業投資增速,其中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速分別高於全國15.9和63.4個百分點,工業新動能加速累積。哈爾濱航空、綏哈大齊生物製造2個産業集群獲評“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大國重器扛起新擔當。聚焦國家急需、龍江所能,強化産業科技創新能力,全力為國家戰略和國防安全提供高端硬核供給。“悟空”號深海無人潛水器深潛紀錄實現突破,AC352中型直升機和高鐵救援起重機分別填補國內直升機7噸級譜係和高鐵應急保障領域空白;660兆瓦級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技術全球領先,大型大壟密植高速精量播種機、鮮食玉米收穫機、300馬力油電混合動力拖拉機等高端智慧農機産品實現國産化替代。從空天、深海到極地,從能源保障、糧食增産到安全守護,龍江製造在切實擔當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任的同時,也穩穩托舉起民生福祉。

  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聚焦建設創新龍江,全面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産業振興。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累計培育企業技術中心445個,數量較“十三五”末增長近1倍;引導企業研製省首臺(套)産品592項,比2020年底增長79%;企業發明專利産業化率達到65.2%,高於全國13.9個百分點,科技創新“最大變數”加快變成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轉型升級邁上新臺階。聚焦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綠色龍江,推動製造業和中小企業加快“智改數轉網聯”和綠色化轉型。2021年以來,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304個,黑龍江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到51.5%、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02戶、較“十三五”增長近3倍,支持156個節能改造項目減少碳排放量超170萬噸、減碳量超過“十三五”70%。

  企業發展呈現新氣象。大力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專項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協同發展。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772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96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81戶,超百億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2家。創新實施領導幹部包聯企業機制,推動省市縣鄉四級2萬多名領導幹部包聯企業超過32萬戶,累計解決企業各類訴求問題超過6萬個,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獲得感滿意度持續增強。

  開放合作實現新突破。聚焦建設開放龍江和向北開放新高地,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並重,以高水準開放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2022年以來,相繼打造世界5G大會、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新博會等國際化産業合作平臺,國內外超2000多家企業、8.9萬多人共襄盛會,有576個項目簽約、簽約額4820億元。支持哈電、中車齊車等企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龍江硬核製造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全省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比2020年增長86.6%、年均增長13.6%,龍江工業開放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文 錢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