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十四五”商務發展成效顯著 消費提振與開放擴大協同發力
2025-10-29 15:55:21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朱建輝責編: 趙瀅溪

  10月28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五場。專題發佈“十四五”時期黑龍江省“提振消費與擴大開放協同發力,推動商務高品質發展”的成效。會上,黑龍江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李繼剛作主旨發佈,總結了“十四五”全省商務發展主要成效。

發佈會現場  攝影 李鵬舉

  促消費暢流通,內貿市場繁榮壯大。傳統消費規模擴大。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突破2.5萬億元。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超60億元,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帶動消費超650億元,黑龍江省在全國做經驗交流。發放政府消費券超15億元,拉動消費超300億元。開展“購在龍江 食在龍江”等商文旅融合促消費活動3000余場,哈爾濱西餐節、齊齊哈爾烤肉節等多項活動納入商務部“中華美食薈”系列活動,在全國叫響“龍江味道”知名度。新型消費培育壯大。全省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15.7%,電商企業增至近2萬家,增長3倍以上。出臺首發經濟政策措施,支持國際和全國知名品牌開設首店、舉辦首秀首展活動,今年6月全國首家京東“七鮮美食MALL”落戶黑龍江省。擴大入境消費,黑龍江省離境退稅政策實施範圍擴大至所有設有客運口岸的市縣。商貿流通體系更加完善。哈爾濱入選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佳木斯入選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哈爾濱中央大街獲批國家級示範步行街。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在地級市層面實現全覆蓋,全省67個縣實現了縣鄉兩級商貿服務全覆蓋。

  擴規模提品質,開放型經濟成效明顯。對外貿易頂住壓力實現翻番。2024年全省對外貿易額較2020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9.3%;貿易夥伴211個,較2020年增加32個;有進出口實績外貿主體3231家,較2020年增加709家。對俄貿易佔全國比重由2020年的13%增長至今年的15%以上,居全國首位。貿易結構不斷優化。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增勢明顯,全省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年均增長26.6%和17.6%,地産品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貿易額累計突破130億美元,哈爾濱成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綏芬河“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外投資合作穩步發展。黑龍江省已在蒙古、韓國等4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遍佈烏茲別克斯坦、阿聯酋等31個國家。哈電國際、龍建路橋等企業在境外開展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作項目,展示了龍江品牌形象。

  搭平臺促合作,招商引資質效提升。招商引資機制不斷健全。全面落實國家關於規範招商引資行為有關要求,出臺《黑龍江省投資促進和服務保障條例》,每年召開全省招商引資大會,實行首席服務員和項目服務專班保障制度,形成了招商引資全流程閉環體系。招商引資成果豐碩。積極打造“投資龍江”品牌,2021年以來舉辦“亞布力論壇企業懇談會”“民營企業進邊疆·龍江行”等省級招商活動24場,累計簽約項目1348個。全省實際利用內資年均增長30%以上,“4567”現代化産業項目到資佔比近85%。利用外資品質穩步提升。在沙特、瑞士等國家及港澳地區成功舉辦經貿交流活動,展現黑龍江省優質營商環境和投資機遇,麥當勞黑龍江總部等重點外資項目順利落地,凱斯紐荷蘭、雙城雀巢、益海嘉裏等外商投資企業,繼續擴能增産,投資龍江的信心日益增強。

  夯基礎創品牌,開放平臺動能增強。自貿試驗區建設加速推進。自貿試驗區以全省萬分之三的面積,貢獻了全省近1/5實際利用外資和1/6進出口,累計新設企業3.5萬家,生成超700項制度創新成果,成為向北開放重要平臺。開發區創新升級。推進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滿園工程”,累計投入地方政府債券資金486億元支持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利用內資佔全省50%以上,招商引資主陣地作用日益凸顯。口岸通道擴能增效。全省口岸客、貨運量年均增長61.2%、12%,同江鐵路口岸實現中歐班列“寬軌重出”,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鐵路口岸恢復開通旅檢功能,黑河公路口岸開通客運功能,哈爾濱航空口岸、虎林公路口岸獲批國家智慧口岸試點。展洽平臺成效顯著。成功舉辦中俄博覽會、哈洽會,借助國內外知名展洽平臺,在海口、寧波、廣州、香港、歐洲、中東等地舉辦20余場“龍江好物全球行”活動,意向簽約額近700億元,有力推動龍江優質産品走向全國、邁向世界。(文 錢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