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者正在檢查核電機組轉子。王林 攝
波司登(哈爾濱)産業基地羽絨服智慧製造工廠。資料片
航空工業哈飛産AC332直升機試飛。圖片由航空工業哈飛提供
遊人暢玩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資料片
哈爾濱東三環快速路通車。記者 郭俊峰攝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為全景展示哈爾濱市“十四五”時期高品質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10月30日起,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推出“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30日的首場發佈會聚焦哈市“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和主要成就進行專題發佈。
哈爾濱市政府副秘書長,哈爾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亞飛作主旨發佈,從經濟發展向新提質、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特色文旅活力迸發、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五個方面介紹。
經濟發展向新提質 築牢高品質發展硬支撐
地區生産總值邁上6000億元新臺階,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較2020年增長21%。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哈工大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等重大科技設施建成投用,新增(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1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15家,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7項,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達2.69%,比2020年提高0.4個百分點。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加速構建,科技大市場、哈工大先研院等各類成果轉化平臺效能持續釋放,累計就地轉化重大科技成果超1000項。
産業升級步伐加快,航空集群、綏哈大齊生物製造集群、電氣配套産業集群(香坊)等入選國家級産業集群,萬卡智算、同創普潤、恩維疫苗等重大項目投産運營,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製造、人工智能等産業新賽道加速佈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數量分別是2020年的2.5倍、8.5倍、4倍,哈市位列“2024先進製造業百強市”第35位,比2020年上升8位。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夯實,糧食綜合産能穩定在300億斤,肉蛋奶産量保持在110萬噸以上。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激活振興發展新動能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穩居全國32個重點城市前列,市場主體數量超120萬戶,比2020年增長31.22萬戶。國企改革成效顯著,市屬企業集團由14戶重組整合為10戶,國資委出資企業實現利潤較2020年增長5倍。開放水準進一步提升,中俄博覽會、哈洽會等重大展會成功舉辦,自貿試驗片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開發區等開放平臺功能不斷完善,全市進出口總值“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長17.2%,居副省級城市首位,對俄進出口總值較2020年翻兩番。深哈合作成為國家對口合作樣板,累計帶土移植、離土移植深圳政策129項,深圳(哈爾濱)産業園區入選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特色文旅活力迸發 打造冰雪經濟新標杆
成功舉辦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籌辦時間之短、參賽規模之大、不新建場館均創造亞冬會歷史,成為中國首個“雙亞冬之城”。上合組織冰雪體育示範區總部基地建成投用,國家冰雪運動學院獲批建設,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入選國家高品質戶外運動目的地名單。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人氣攀升,冰雪旅遊“火爆出圈”,冰雪大世界榮評“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去年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進出港旅客達2379.8萬人次,繼續保持東北第一,全市接待遊客1.79億人次、旅遊總花費231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2%、36.7%,創歷史新高,連續8年榮膺全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榜首,冰雪文化和冰雪經濟正成為哈爾濱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和對外開放的新紐帶。
城市功能品質提升 繪就宜居宜業新圖景
首部“多規合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國家批復,松花江水源地上移、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東二跑道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用,地鐵3號線全線通車,“十字+環線”軌道交通成網運行。入選國家城市更新行動試點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惠及居民100萬戶以上,更新改造各類地下管網7600公里。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空氣優良天數由2020年303天增加到2024年的311天,松花江幹流水質持續保持“優”等級。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書寫幸福安康新篇章
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新增城鎮就業超4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速分別高於同期GDP增速1.1個、2.6個百分點。呼吸、兒童、中醫腫瘤3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實現全覆蓋。入選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升格本科大學。城鄉低保標準“二十一連增”,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年上漲。依法治市、平安建設紮實推進,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
李亞飛就網友關注的哈市“十五五”規劃編制到了哪個階段、做了哪些工作、什麼時間能夠發佈問題給出權威回答。李亞飛説,“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哈爾濱乘勢而上、攻堅突破,實現高品質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十五五”規劃對哈爾濱未來發展意義重大,目前已形成“十五五”規劃綱要(初稿)。(記者 李愛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