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大銀行發佈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這是光大銀行從2010年以來,連續第12年發佈社會責任報告。
據悉,光大銀行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圍繞國家戰略、特色經營、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理念、ESG價值創造五大範疇,重點介紹其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推進財富管理、加快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經營實踐,充分展現了光大銀行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新進展、新成效。
響應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光大銀行牢記“金融央企國家隊”的初心和使命,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區域高品質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貸款餘額較2021年初增加1022億元,增長12%;助力打造製造強國,為5G、積體電路、高端裝備等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75.76億元,較年初增加435億元,增長46%。
堅持綠色發展,支持實現“雙碳”目標
光大銀行堅持綠色發展,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經營發展全過程。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發佈了《關於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通知》,設立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産品,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準;強化氣候風險管理,促進信貸結構“綠色”調整。截至2021年末,綠色貸款餘額1245.92億元,較年初增長20.12%。同時,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簽署《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助力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光大銀行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提升鄉村金融服務質效。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率先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發佈鄉村振興綜合金融服務品牌和服務方案,涵蓋鞏固脫貧成果、改善農村環境、創新鄉村金融、加大科技賦能等多個方面;運用“光付通”數字金融産品支持脫貧地區農副産品網絡銷售平臺(“832平臺”)建設發展,帶動200余萬農戶增産增收;通過“光大購精彩”平臺圍繞定點幫扶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做好産業幫扶和消費幫扶。截至2021年12月末,涉農貸款餘額3901.6億元,較年初增加132.94億元。
創新財富管理,推進E-SBU生態協同
光大銀行緊緊圍繞“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戰略願景,加快財富管理轉型,持續提升經營質效。傾力打造多個品牌鮮明、客戶認同、市場領先的財富管理金融産品,光大雲繳費便民服務累計接入繳費項目超1.2萬項,年服務活躍用戶5.65億戶,繳費筆數突破20億筆,繳費金額突破5500億元;陽光年金託管規模達2710.64億元,實現職業年金託管人投標33標全中佳績。發揮集團協同的資源聚合效應,協同證券、保險、信託、金控、控股、金甌等光大集糰子企業做好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從綜合金融服務、大旅遊、大環保、大健康等多個領域發力,牽頭打造集團財富E-SBU協同生態圈,2021年協同規模超過1.8萬億元。
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可獲得性
光大銀行持續推進數字光大戰略,加快數字銀行建設。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生態,持續打造“一個智慧大腦、兩大技術平臺、三項服務能力、N個數字化名品”的“123+N”的數字光大建設體系;探索利用數據資産創新數字金融産品和服務,構建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線上化、數字化、智慧化服務體系;推進科技投入倍增計劃,經過連續幾年的超常投入。截至2021年12月末,全行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的3.79%,科技人員佔全行員工的5.11%。
聚焦ESG價值創造,強化披露的針對性
光大銀行首次在報告中集中披露了ESG績效,充分考慮ESG評級市場對上市公司ESG表現的關注,對ESG指標進行系統梳理,並與社會責任指標進行整合。其中,在環境績效方面,重點披露排放物、資源使用、環境及天然資源及氣候變化四個環境績效。報告顯示光大銀行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人均能源消耗總量持續下降,並已將ESG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實行客戶ESG風險管理,強化對高耗能高排放領域的風險管控。在社會績效方面,重點披露雇傭、發展與培訓、社區投資等八個關鍵績效,精準響應香港聯交所《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2020版)披露要求,強化與ESG評級機構、責任投資人等外部利益相關方的主動溝通。
此外,光大銀行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還反映出該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服務民生工程、完善公司治理、推動國際化佈局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2022年,光大銀行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在企業經營發展中不斷踐行社會責任和ESG理念,繼續踐行“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願景,奮力推進高品質發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