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舟十三號定位系統是咱“河南造”
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艙著陸的同時,前來接應的搜救預備分隊空中分隊直升機也降落到了現場。
東風著陸場並非一個方圓幾公里的“飛機場”,而是地形複雜、地廣人稀的大範圍區域。受風速、風向等因素影響,返回艙的著陸點無法固定——再加上返回艙體積較小,想要迅速鎖定返回艙位置實現“艙落人到”,難度堪比“海底尋針”。
4月17日,記者從位於新鄉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以下簡稱“22所”)獲悉,能順利完成這一高難度任務,為迎接航天員出艙爭得寶貴時間,該所提供的新型定向儀系列産品功不可沒。
新型定向儀設計人員介紹,22所研發的系列産品,能第一時間捕捉返回艙衝出“黑障”後發出的首個信號,快速確定返回艙的即時位置。
作為著陸場發現返回艙的保底手段,該産品突破了測向抗干擾、虛擬極化合成等多項關鍵技術,在環境、平臺等方面適應性強,無論天空海上、風霜雨雪、寒暑晝夜,都能第一時間確定著陸返回艙發射的標位信號,被譽為返回艙回收的“火眼金睛”。
“搜救直升機上的‘直升機前艙引導系統’,是我們研發成功後第一次實際應用,也有著突出的表現。”設計人員説,該系統相當於汽車上的導航儀,可實時感知返回艙的具體位置,引導直升機迅速向返回艙靠攏。
在本次神舟十三號返回任務中,22所電波環境保障團隊還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4月15日發生的強電離層暴,讓環境受到持續影響。22所電波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嚴陣以待,保持密切跟蹤,提前啟動了加密觀測,併為任務系統提供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衛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
22所是國內唯一從事電波環境特性觀測和研究的國家級專業研究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22所堅守“為航天器著陸回收提供科技支撐”的初心使命,以智慧著陸場建設為切入點,通過不懈努力和技術攻關,創造了我國航天器著陸回收史上的多個第一……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所有的載人飛行任務中,都有22所生産的“千里眼”“順風耳”的身影。(河南日報記者 趙同增 河南日報通訊員 宋磊 王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