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唱響幸福奏鳴曲
2022-10-09 10:04:45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胡曉萌

  原標題:唱響幸福奏鳴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純真孩子綻放的笑臉,幸福是熱血青年夢想的實現,幸福是白髮老人老有所樂,幸福是困難群體難有所助……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原百姓。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多次強調,要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河南省省長王凱強調,河南有1億人口,任何一項民生問題乘以這個人口基數,都是大事情、大民生。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這十年,是河南人民得到實惠最多、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的十年,也是河南人民生活更為富足、更有品質、更加美好的十年。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幸福河南”的民生底色越擦越亮。

  教育優先,夯實幸福基石

  2022年暑假,安陽縣北白璧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假期。拆裝魯班鎖、搭建建築物、製作小玩具……暑托班上,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北白璧中心小學是安陽的一所鄉村小學。2022年,“暑托班”第一次出現在孩子們的暑期中。不同於日常上課時的一板一眼,暑托課程更注重素質教育,機械課、建築課等課程豐富有趣,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農村地區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

  北白璧中心小學的探索實踐,是河南省持續創新改革、破解教育難題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促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十年來,河南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

  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官方帶娃”有料又有效。2020年,為解決中小學生“接送難”這一困擾家長多年的難題,河南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開展了課後延時服務,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取得了較好成效。營養午餐方面,除鄭州外,洛陽、南陽等地也已啟動午餐供應工作。以南陽為例,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有171所學校實現午餐供應,佔比55.3%。

  嚴格落實“雙減”政策,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雙減”工作開展以來,河南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圍繞“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的總目標,堅持校外治理與校內提質聯動,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強力推進“雙減”工作落實落地。2021年,全省實現“營改非”、“備改審”、資金監管、課後延時服務等“四個全覆蓋”,提前完成了國家規定的年度責任目標。

  十年來,河南不斷深化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

  拿出百億元資金,打造河南高等教育“雙航母”;遴選7所高校的11個學科,培育“雙一流”建設後備軍;啟動高考綜合改革,不再文理分科,實行“3+1+2”模式;消除“大班額”,實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河南省以提高品質、促進公平為重點,以破解制約教育科學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為突破口,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和教育現代化步伐。

  十年來,河南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力保障教育優先發展。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全面打贏了教育脫貧攻堅戰,控輟保學歷史性地實現了動態清零,累計發放學生資助經費674億元,資助學生7219萬人次;投入資金方面,僅2020年全省教育總投入就達2802.2億元,比“十三五”初增加1061.1億元,增幅60.9%;投入構成方面,2021年各級教育經費投入中,對鄉村教育的投入最多、增長最快、效果最好……這一串串數字,顯示出河南省近年來教育投入穩步增長,各項教育事業發展得到有力支撐。

  教育是關乎千家萬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時代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十年來,河南省緊握改革之鑰,築牢公平之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省教育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實現全方位、系統性的整體提升,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

  基礎教育,從全面普及到優質均衡。

  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0.8%、96.1%、92.5%、97.13%)分別比2011年年底(55.5%、90.8%、90%、83.16%)提高了35.3個、5.3個、2.5個、13.97個百分點,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全省158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河南教育實現歷史性突破。信息化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大幅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隨著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我省義務教育工作重心已由“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

  高等教育,從外延擴張到內涵發展。

  在提高品質上下功夫,著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統籌推進高校佈局、學科學院和專業設置優化調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3.13%,比2012年提高25.91個百分點,河南學子擁有更多上大學、上好大學的機會,實現了由精英化到大眾化、由外延式發展到內涵式發展的轉變。

  職業教育,從謀求飯碗到追求夢想。

  中等職業教育基礎性地位進一步夯實。河南省中職規模長期穩居全國第一,職普比不低於4.2:5.8,實現了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提質擴容。6所高職院校入圍國家“雙高計劃”,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雙高工程”,支持建設了34所省級高水準高職院校和54個高水準專業群。本科職業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以示範性應用技術本科高校為主體,帶動11所應用型本科高校新設職業本科專業點21個。

  十年披荊斬棘,十年繁花似錦。今天,河南教育已經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人們對美好教育的需求也得到了升級,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建校舍”到“建名校”,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河南步履不停。

  一人不落,築牢幸福底線

  “以前吃完飯沒地兒去,要麼下樓溜達一圈兒,要麼在路邊打個撲克。現在社區有了養老服務中心,裏面有吃有喝還有戲聽,美著哩。”9月7日,家住週口市淮陽區五彩社區的蘇菊英老人開心地告訴記者。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養老問題既是“家事”,更是“國事”。截至目前,河南省65歲及以上人口1383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3.99%,河南已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

  十年來,河南省將“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責任,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先後出臺《河南省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實施辦法》(修訂)《關於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河南省已形成“一條例一規劃一意見若干措施”的政策框架和標準體系。

  圍繞“養得了”,大力提升養老服務供給能力。目前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達1.6萬個,擁有養老床位53萬張,比2012年翻了一番。

  圍繞“養得好”,積極創新養老服務模式。目前已建成17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入網服務1410萬老年人,老人可通過手機“一鍵下單”,定制個性化服務,足不出戶享受到有品質的養老服務。已建成運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553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6894個,分別佔全省街道和社區總數的82.2%和93.5%,日間照料、臨時託管等多樣化養老服務送到了百姓“家門口”。

  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和醫養結合發展的短板弱項,河南省加強部門聯動,積極探索創新,在全國做到了“三個率先”:率先成立省級醫養結合服務品質控制中心和質控工作體系,建立智慧化質控平臺;率先制定省級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品質評價標準,積極發揮“指揮棒”“風向標”和考核評價的激勵約束作用;率先開展由省財政支持的醫養結合示範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綜合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群眾滿意度高的醫養結合機構,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十年來,河南省時刻牽掛困難群體生活,兜住兜牢各類困難群眾民生底線。

  “同志你好,俺家4口人享受低保,這個月的低保金多了840元,咋回事?”前不久,有低保戶向寶豐縣民政局服務熱線諮詢。工作人員回復:“縣裏剛為每名低保對象增發了一次性生活補貼210元,你們家多收到的錢就是這筆生活補貼。”

  7月初,河南省出臺政策,為全省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每人增發210元一次性生活補貼。

  過去十年中,河南省年均下撥省以上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00億元,有效保障了400萬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連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從2012年的月人均260元、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目前的630元、5040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從2012年的年人均1990元提高到目前的8190元;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17.95億元,救助幫扶202.5萬人次。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發放臨時價格補貼14.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5146.4萬人次。

  基本民生保障標準不斷提高的同時,基本民生保障的覆蓋面也在不斷擴大。

  積極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形成了由6616個“兒童之家”、2500多名兒童督導員、5萬多名兒童主任組成的基層兒童關愛工作體系;全面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惠及97.5萬生活困難殘疾人和119.1萬重度殘疾人;實施8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惠及228.7萬名老年人……

  十年來,河南省圓滿完成兜底脫貧任務,有力有序銜接了鄉村振興戰略。

  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兜底保障築牢幸福底線。

  將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作為重要兜底脫貧措施,實現特困人員、殘疾人、困境兒童等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政策與低保、扶貧政策的全面銜接;在脫貧攻堅戰中,將全省146.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92%的未脫貧人口通過社會救助進行兜底保障,助力特殊困難群體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省完善了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建立了覆蓋城鄉、科學規範、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體系。

  拔窮根、重“造血”,特殊困難群體與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河南省把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舉措,在做好日常監測的基礎上,對易返貧致貧人口發現一戶納入監測一戶,做到應納盡納、精準幫扶、穩慎退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重在監測兜底,拓展則需向産業發力。

  洛陽市新安縣磁澗鎮禮河村種起了大櫻桃,2021年戶均收入兩三萬元;新縣田鋪大塆發展起鄉村旅遊,“老家寒舍”遊客不斷,“不秋草竹編”備受青睞,各種特色民宿和創客店舖生意興隆……河南省通過實施田園增收、養殖富民、鄉村旅遊等産業發展十大行動,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産業,帶動脫貧群眾增收,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為特殊人群敲開“幸福之門”,河南一直在加碼提速。

  技能立身,敲開幸福之門

  9月29日,武漢鐵路局江岸車輛段制動閥檢修工作區,河南姑娘陳佳正在全神貫注地給車輛制動閥做“康復手術”。擁有一技之長,能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陳佳感到很幸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百姓福祉。在這個技能人才的黃金時代,技能越高,就業底氣就越足。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強就業服務,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加大技能培訓力度。

  十年來,河南省用心用情保就業穩就業,全力以赴提升勞動者技能,使就業真正成為民生改善的堅實基礎、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

  政策加持,讓更多人有活幹、有錢賺。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將促進就業融入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貫穿在重要經濟政策、重點發展規劃、重大決策部署等各個環節。

  統籌推進各類重點群體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工作首位,以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為著力點,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拓展多元化就業領域,促進市場供需銜接,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水準總體穩定。十年來,全省高校畢業生年均就業45萬人以上,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持續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專項招聘,推動勞務輸出。持續抓好困難群體就業,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職業介紹、技能培訓等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十年來,全省累計城鎮新增就業1389萬人,年均保持在130萬人以上,約佔全國十分之一強;累計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69萬人,年均保持在60萬人以上。

  技術賦能,搭建好技能成才、人生出彩的舞臺。

  汝南縣三橋鎮賀屯村村民王歡有兩個孩子,公公得了尿毒症,愛人陪護無法工作,家庭經濟負擔較重。2022年3月,王歡參加了村裏組織的免費養老護理學習,很快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7500元的工作。

  26歲的張志路癡迷計算機技能,上班幾個月就拿到了助理級架構師、系統管理員等技能證書。很快,他被鄭州一家公司“挖走”,每月工資比以前多了4000多元。

  大國之路,匠心築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關心技能人才,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許多場合、多個會議反復強調要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十年來,河南省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和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人才的氛圍日益濃厚,全省技能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更加合理,素質明顯提升。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012.47萬人,較2012年增長511.11萬人。

  2014年、2017年、2021年,河南省政府三次與人社部簽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共建協議,重點加強河南職業培訓基礎建設、培訓能力,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59個。省財政累計投入24.27億元,帶動各級財政和社會投入175億元,建成省級技能培訓基地612個。

  特別是202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品質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大規模開展“全勞動週期、全工種門類”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取證,技能河南建設藍圖已繪就:到2025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500萬人次,全省持證人員總量達到3000萬人;到2035年,從業人員基本實現“人人持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實現“技能河南”目標。更多年輕人將通過職業教育、技能培訓,打開成功成才的大門。

  人生出彩,錢袋子也要鼓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連續6次提高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從2012年到2021年,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4%,截至2021年年底,最低工資標準已達到當地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勞動者得到更多實惠。

  “千頭萬緒的事,説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每到群眾家中,常會問一問,還有什麼困難,父老鄉親的話我都記在心裏”,習近平主席發表的2022年新年賀詞裏,“人民”二字重若千鈞,真摯情感催人奮進。

  回望十年,河南民生成績單可圈可點。展望未來,民生改善依然任重道遠。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件接著一件幹,著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河南正奮筆疾書,書寫著更有溫度、更加出彩的民生答卷。(河南日報記者 史曉琪 馮軍福 王向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高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