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鄭州舉行
2022-12-20 09:26:23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交出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優秀答卷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鄭舉行 樓陽生主持並講話 王凱作工作部署 劉偉出席

  12月19日,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鄭州舉行。會議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持續落實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總結2022年河南省經濟工作,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主持並講話,省長王凱作工作部署,省政協主席劉偉出席。

  會議認為,2022年是河南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河南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上下,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扛穩“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搶勁頭,穩中求進、難中求成,穩住大盤有力有效,創新發展全面起勢,産業升級步伐加快,基礎支撐更加堅實,改革開放縱深突破,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經濟發展呈現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全年紅”的要求。

  會議指出,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深入分析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挑戰、機遇優勢等,提出2023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經濟發展品質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貢獻河南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用足用好政策,強化系統觀念,樹起極限思維。

  會議強調,要深入實施“十大戰略”,進一步謀深抓實重大舉措,綱舉目張抓工作,項目為王抓投資,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

  一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化雙創活動,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在教育優先發展上,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和創建,推進“三個調整優化”,加快職業教育結構優化,開展高校科技助企賦能行動、高價值科技成果轉化行動等。在人才引領驅動上,深入實施“中原英才計劃”、青年人才倍增行動和博士後招引培育“雙提”行動等,加強市場化引才,加快建設人才公寓,形成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態。

  二要深入實施優勢再造戰略。緊抓國家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機遇,挖掘內需潛力;堅持以貿促工、以工強貿、工貿聯動,強化供需協同;積極引進知名電商企業,支持本土電商平臺發展,壯大平臺經濟;統籌推進民航強樞增支、鐵路拓展成網、公路加密提質、水運通江達海,提升樞紐能級。

  三要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全方位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全國算力高地;全鏈條壯大數字核心産業,打造國家級數字産業集群;全場景推進數字融合應用,爭創國家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全領域提升數字治理能力,打造特色政務品牌,建設數字孿生城市。

  四要深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把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産業提質發展、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未來産業破冰搶灘,開展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行動,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構建龍頭引領、梯隊協同、鏈群互動的産業集群發展格局。

  五要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推進“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塑造,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推進休閒康養基地建設,推進交旅融合示範工程,培育壯大文旅市場主體。

  六要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強化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做大做強城市經濟;提高城市治理水準,打造安全、韌性、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生産生活空間;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縣城擴容提質。

  七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大力發展特優産業,加快農産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八要深入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積極有序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加大節能降碳增效力度,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深入推進污染防治,加強生態修復治理。

  九要深入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做強開放平臺,高水準打造自貿試驗區2.0版,高起點謀劃自貿試驗區空港新片區;拓展通道優勢,深化雙樞紐合作模式,實施中歐班列省內資源發掘和“班列+園區”行動;強化貿易拉動,鞏固加工貿易優勢,提升一般貿易佔比,培育外貿新業態;精準招商引資,抓好産業鏈集群招商、龍頭企業鏈式招商、股權投資招商、市場規模和物流樞紐優勢招商。

  十要深入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突出抓好“一個重點、四項任務”,“一個重點”即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四項任務”即深化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進地方金融改革、穩慎推進房地産業改革。

  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高效統籌匯聚合力。把握好發展與防疫的關係,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著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強政策解讀、輿論引導和科普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把握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在發展中防化各類風險隱患,把高品質發展建立在本質安全的基礎之上。把握好發展與服務的關係,深入實施“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政策落實攻堅、企業成長助力、數字賦能提升等八項行動,以貼心暖心服務提振市場信心。把握好發展與民生的關係,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手,穩就業穩物價,保基本兜底線,強教育強醫療。把握好發展與作風的關係,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堅持真抓實幹,勇於開拓創新,砥礪鬥爭精神,形成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的生動局面。

  會議對2023年經濟工作作了具體部署:一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疫情防控措施平穩轉換作為當務之急,落實新階段防控各項措施,突出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防控,保障正常醫療服務和群眾購藥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調整影響消費的限制性措施,激活房地産市場,鼓勵新能源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增強消費能力。把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作為戰略重點,深入實施“三個一批”和重要項目集中攻堅,確保重點項目能開盡開、能開快開。把穩外貿作為重要工作,幫助外貿企業穩定生産,培育外貿新業態,擴大服務貿易規模。二要堅持製造業立省建設製造業強省。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引導産業鏈式集群發展。加快裝備、食品、材料等産業高位嫁接和模式變革,提升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加強科研資源和企業需求有效配置、精準對接,推動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常態長效推進“萬人助萬企”,大力培育頭雁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三要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戰略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打造一流旗艦勁旅。推進戰略重組升級,做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做實專業化投資平臺,做精産業集團,做優市縣平臺公司。四要加快發展口岸經濟。推動口岸、樞紐、平臺和産業協調聯動,加快資源整合和功能集成,完善集疏運體系,做大空港,做強陸港,發展水港,培育臨港經濟,形成以港興産、以産促港的良性循環格局,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支點。五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突出産業鏈集群招商、龍頭企業招商、股權投資招商等方式,發揮好現有外資外貿企業的作用,支持企業抱團出海,保訂單、搶訂單、拓市場,把更多高品質的外資吸引過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大知識産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有針對性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六要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堅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統籌做好防範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會議強調,要做好歲末年初各項工作,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關心關愛困難群眾,抓好安全生産,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讓人民群眾過一個平安祥和的節日。

  會議號召,奮鬥永無止境,實幹鑄就未來。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踔厲奮發,向著“兩個確保”勇毅前行,譜寫新時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河南省黃河迎賓館會議中心報告廳和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及各縣(市、區)設分會場。

  現職副省級領導同志出席會議。河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省直、中央駐豫有關單位和省管企業、高等院校、部分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主要負責同志,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及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在豫“兩院”院士、民營企業、“三個一批”活動項目代表等參加會議。(河南日報記者 馮蕓 馬濤 歸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