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文物交流越來越開放
2023-07-17 09:09:12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文物交流越來越開放(加強文物保護 賡續文化傳承)

文物交流越來越開放(加強文物保護 賡續文化傳承)_fororder_1

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市民在參觀“繁星盈天——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經通過170多個展覽在40多個國家展出。

  “很遺憾,我們錯過了‘大河文明展’”“從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到大河文明展,鄭州博物館每一個展覽都非常驚艷,下一個引進的特展會是什麼”……7月15日,“大河文明展”已閉幕近一個月,鄭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仍會遇到不少觀眾問及“大河文明展”的相關問題。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大河文明展”作為鄭州博物館2023年度大展,展出意大利4家博物館、國內14家文博收藏單位的203件(套)珍貴文物,來自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與黃河-長江流域的珍貴文物薈萃一堂,可以清晰看到四大文明不同的演進路徑。

  “都説河水孕育生命,這場展覽不僅展現了黃河流域的文明,也講述了生活在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等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發展農耕文明的精彩歷程”“不同文化的碰撞,衝擊著每一位‘探索者’,在展廳的兩個多小時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感嘆著文明的偉大與傳承的力量”……展覽期間,觀眾熱情留言。

  “3月3日開展,吸引了全國各地觀眾紛至遝來,線上線下共千萬餘人次觀展。為滿足更多人的參觀需求,展覽延期兩周,直至6月17日才與大家正式告別。”鄭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任夢薇説。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原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在古絲綢之路還是當今河南對外開放格局中,文化交流互鑒從不缺失。近年來,河南大力促進文物“外交”,通過文物與世界交流互動,擴大中原文化國際影響力,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河南、讀懂中國。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經通過170多個展覽在40多個國家展出。

  2017年12月15日,“洛陽唐三彩藝術展”在波蘭盧布林省圖書館精彩亮相,展出了70件唐代三彩精品,包括人物、動物、生活器皿等,從中可以窺見唐代洛陽工匠對進口鈷藍釉料的運用,以及對異域器物造型的借鑒,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最佳詮釋。在短短3個月展期中,觀展人次屢創該館新高。

  波蘭地處歐洲“十字路口”,是連接歐亞大陸的交通樞紐,也是“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節點國家。此次展覽的舉辦,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對於加強兩國之間的互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和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河南與歐洲的經貿、人文聯繫更加緊密。

  2018年11月7日,145件(組)河南出土的珍貴文物啟程赴盧森堡展出。這是河南首次赴盧森堡舉辦“華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寶展”,開啟文物外交新篇章。盧森堡駐華大使俞博生由衷感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它將成為中盧友誼的又一個里程碑。”

  2022年11月16日,正值中盧建交50週年之際,首屆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在鄭州舉行,河南省文物局與盧森堡國家歷史與藝術博物館簽署了第二個5年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持續推進在文物保護、考古研究與文博領域的更多合作。按照計劃,2023年9月,盧森堡精品文物將來河南展出。

  河南堅持文物交流“走出去、引進來”。近幾年,在韓國舉辦的“交融·魅力——北魏鮮卑拓跋部的歷史足跡”展覽、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辦的“夢回布哈拉——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特展”等展覽,反響熱烈。同時,還引進英國、意大利、法國等多個國家的文物來河南展出,如“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物展、“阿富汗國家寶藏展”、“法蘭西的雄鷹——拿破侖文物(中國)巡迴展覽”等多個展覽,備受觀眾追捧。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説,通過這些展覽,在互動往來中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鑒,文物正成為河南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原故事的重要橋梁。

  此外,對外文物展覽也為文物保護領域多層次、多學科的交流搭建了平臺,河南文保單位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龍門石窟保護修復工程、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共同進行研究的“潮濕環境下土遺址保護”、“金屬制文物保護”、東亞古代冶鐵技術等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果,實現了合作共贏。(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 郭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