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安陽:多元文化服務賦能人民美好生活
2023-11-16 15:56:08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近年來,安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成效顯著,連續多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該市以文旅強市建設為引領,統籌推進空間環境、城市標識、品牌形象、宣傳推廣等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城鄉聯動、優化均衡、文旅融合、普惠共享、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新格局,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全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國文化地標、中原文旅新名片。

  完善硬體設施 全面構建特色文化空間

  2023年,第十九屆世界漫畫大會、2023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中國世界遺産旅遊推廣聯盟大會、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暨世界易經大會、“無盡嚮往”群星演唱會等各類賽事和文化活動先後成功舉辦100余場,安陽正成為豫北文化新高地。

  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漢字公園、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殷墟考古文旅小鎮一期等大型文化標誌性工程竣工投用;殷墟遺址博物館、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安陽古城保護整治復興項目取得重大進展;殷墟遺址博物館數字化展示、甲骨文數字展廳項目列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百大標識數字化項目,中國文字博物館“字裏乾坤”項目建成開放;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殷契文淵”網站平臺完成二期建設,“了不起的甲骨文”程式正式上線……覆蓋全面、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的“中國博物館名城”格局初步形成。

  在全面構建古都特色文化空間中,安陽市秉承“以文化城”的建設理念,先後打造倉巷街、縣前街兩個歷史文化街區。該市積極探索“公園+文化”綠地建設新思路,建設體現殷商文化的迎賓公園甲骨文水景墻、市民文化廣場商頌浮雕,體現安陽古城特色的彰德遊園、後倉坑遊園,體現紅色文化特色的聶村黨群文化廣場,體現科普文化特色的禮湖公園、CBD公園等各類文化遊園12處。

  堅持為民惠民 深入推動服務走深走實

  從散落在城市街頭公園的甲骨文農家書屋,到分佈在企事業單位的新型職工書屋,從掃碼即讀書的書香公交到網絡平臺火熱的閱讀直播,如今,“隨處遇見書”已經成為安陽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2022年,安陽市建成甲骨文主題書屋105座,建成共享書屋、文化驛站、村史館、民宿圖書館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180余個;打造新型職工書屋138家,勞模書架(書櫃)1137個,建成勞模主題文化廣場(公園)15家;打造“書香公交”,在安陽市61條公交線路、630輛公交車和203個公交站牌上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免費閱讀上萬冊精品圖書;成立安陽市閱讀直播聯盟,開設市圖書館“誦詩識字來安陽”閱讀直播賬號,推動數字賦能文化迭代升級。

  安陽市連續14年舉辦“安陽文化大講堂”近千場,累計開展“城市領讀人”“甲骨文化課堂”等閱讀推廣活動1500場次。

  安陽組建鄉村文化合作社580個,註冊會員數量2739人,入庫優秀節目350余個;先後組織“紅色文藝輕騎兵”“惠民文化節”“四季村晚”“舞臺藝術送基層”“百場文藝惠民演出”等活動1740余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電影進校園萬餘場,年受益群眾超500萬人次,公共文化服務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持續提升。

  堅持融合發展 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

  2023年以來,紅旗渠——殷墟文化旅遊推介會先後走進鄭州、北京、天津、香港,宣傳推介效果明顯。安陽文旅宣傳廣告走進了千家萬戶;“安陽”號地鐵專列開進了北京、天津、鄭州,讓古都安陽的特色名片深入人心。“雲遊安陽”網絡直播、“全國學子遊安陽”快手網紅文旅大會暨“遇見最美安陽”短視頻大賽等特色推介活動持續推出,展現安陽或古老或新潮的多面性,讓更多人見證安陽融合發展之勢。

  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安陽積極推進景區景點演藝常態化,推出一系列特色活動。殷商題材室內情景劇《殷墟遺夢》填補殷墟主題演藝空白,岳飛廟“背誦滿江紅,免費遊岳廟”火上全國熱搜;“甲骨文識讀大會”吸引11萬餘人報名參賽;安陽國際文創設計大賽,徵集海內外文創産品、設計方案600余項;“商人福地”古裝巡遊、“一字千年·博物館奇妙夜”“十里紅粧·錦繡安陽”等主題活動讓遊客盡享文化大餐。(文 李婧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